QIQI聊医疗|致死率高达30%的“食人菌”,这样预防

2024-06-20 20:23:3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琪] [编辑:周培]
字体:【

华声在线6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陈亚男 视频 高煜棋)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6月18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日本2024年报告的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俗称“食人菌”感染症)病例数累计破千,达1019例,超过去年全年的941例,创历史纪录。

名字骇人的“食人菌”到底是什么?市民如何防范?6月20日,湖南省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姚碧波为大家解答疑惑。

“食人菌”是什么

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初期症状一般是咽喉疼痛、发烧以及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还有低血压等败血症症状,继而可出现软组织病变、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衰竭。患者从出现症状到发展为休克和多脏器衰竭只需要24至48小时,且致死率高达30%,因此其致病菌在日本被称为“食人菌”。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SS)是一种严重的侵袭性疾病,其特征是A组链球菌产生的毒素导致的全身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A组链球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包括有基础疾病者、儿童、老年人、孕产妇。既往有基础疾病和/或合并感染者,如流感、营养不良、糖尿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者更易感染。此外,原本就有溃疡性皮肤疾病的人、最近接受过手术的人、最近感染过带状疱疹和水痘等容易导致皮肤溃烂的疾病的人、有酒精依赖症的人、常用止痛片或非甾体抗炎药的人需要格外注意。

A组链球菌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感染者或其破损的皮肤传播,还可通过受污染的食物等传播。如有人打喷嚏或说话时从鼻子或喉咙排出的液滴,或通过共用餐具传播,如叉子、勺子或杯子。由于这些细菌最常通过人际传播,感染这些细菌的高峰期是在人们大多数时间待在室内的冬季。

感染A组链球菌的患者、隐性感染者、恢复期带菌者是A组链球菌感染的传染源。细菌通常通过伤口进入人体,但在某些情况下,感染的原因无法确定。在某些情况下,跌倒导致的瘀伤后症状会迅速发展。

怎样预防“食人菌”

姚碧波表示,“食人菌”名字听起来很可怕,但健康人群也无需过于担心链球菌感染,从而限制出行。

做好以下日常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传染病的感染和传播。

1.定期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被感染或混合感染的机会。

2.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或感染风险较高的场所,佩戴口罩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传播。

3.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毛巾或用手肘遮住口鼻;注意手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咳嗽或打喷嚏后要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在处理食物之前和上厕所后,用肥皂和水或消毒酒精进行适当的伤口护理和洗手是很重要的。

4.提高免疫:保持充足的睡眠,注意合理膳食,多饮水,不抽烟,不酗酒。适当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能力。

“食人菌”感染症病情发展非常快,早发现早治疗非常关键,其感染的初期症状易被误诊为感冒。但“食人菌”感染症的一个特别症状是疼痛,而且多发生于四肢。因此,要关注有无手脚疼痛和肿胀,有比较强烈的咽喉疼痛也不要置之不理。如果出现高烧谵妄或者伤口红肿快速扩散,应立即前往医院。

(一审:龙晓龙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