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望天空,你是否恰巧掠过 护鸟人罗跃忠与疣鼻天鹅“跃跃”的不解之缘

2024-06-18 09:36:56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章杨梓昕] [编辑:伍镆]
字体:【

6月,疣鼻天鹅“跃跃”弃巢飞翔。图/通讯员罗跃忠

6月14日,乌梁素海,疣鼻天鹅“跃跃”在湖面上巡游。图/记者 周翼 肖天健

6月13日,乌梁素海旁,护鸟志愿者罗跃忠在夕阳下用镜头追寻疣鼻天鹅的踪迹。图/记者 肖天健

潇湘晨报记者 章杨梓昕 巴彦淖尔报道

6月的一个下午,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罗跃忠的车飞驰在环乌梁素海公路上。

一只白色鸟儿飞过。“是不是跃跃呀?”罗跃忠轻声念叨着,车开近一看,“哦,是白鹭。”

这种自然的“误会”,在罗跃忠的生活中并不少见。罗跃忠,这位63岁的退伍军人,对这片土地有着说不出的深情。如今他退役不退志,依然守护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只是方式变成了观察和保护这些美丽的鸟类。

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的“一江碧水,翩翩有你——生态文明融媒体记录工程”项目,记录疣鼻天鹅“跃跃”迁徙与繁衍的故事。

羁绊

“乌梁素海没人比我更清楚天鹅在哪筑巢”

临近夏至,乌梁素海的白昼长达15个小时。观鸟12年,罗跃忠早已习惯了与鸟儿为伴的日子。

在寻找跃跃的路上,车窗外的风景一闪而过,却每一帧都如画般美丽。远处,阴山山脉连绵起伏,像是一道古老的屏障,守护着这片神奇的土地。

2022年,罗跃忠在乌梁素海救助了一只疣鼻天鹅,给它带上了卫星定位环志,并用他名字中的“跃”字,给鸟儿取名为“跃跃”。自那以后,罗跃忠的日常生活便多了一份牵挂。

“可以说,整个乌梁素海没有人比我更清楚这些天鹅在哪里筑巢。”罗跃忠略显骄傲地告诉记者,“哪片区域有几家,每家天鹅产了几个蛋,生了几个宝宝,我都清清楚楚。”

于是,在2023年夏天,罗跃忠通过日夜蹲守,惊喜地在湖区发现了跃跃一家的足迹。那一天,晴空万里。通过罗跃忠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碧水蓝天下,绿色的芦苇荡里,两只成年天鹅优雅地游弋在湖面上,它们身后紧跟着六只毛茸茸的小天鹅,荡起一圈圈涟漪。

“那段时间是我最幸福的日子。”罗跃忠说。

奔走

“一年365天,我有300天在路上”

“一年365天,我有300天在路上。”从乌拉特前旗的家到乌梁素海湖区湿地,开车至少需要40分钟。通常在凌晨4点天蒙蒙亮时,罗跃忠就已经在前往观鸟的路上了。

罗跃忠向记者分享,2024年3月,根据卫星定位,罗跃忠得知跃跃已经迁徙飞往山东东营,于是他毫不犹豫前往寻找它。

在位于黄河入海口附近的湿地,天鹅成群结队,罗跃忠眼花缭乱。情急之下,他大声呼喊:“跃跃!”

突然,鸟群中,一只天鹅振翅高飞,发出响亮的回应。

通过无人机航拍显示屏,罗跃忠清晰地看到这只鸟儿脖子上佩戴着环志。他欣喜若狂,这正是他日思夜想的跃跃。“当时在场的人都说我简直神了。”罗跃忠回忆,嘴角挂着笑容,“我觉得我和它之间有心灵感应。”

春去夏来,疣鼻天鹅再次成群迁徙回乌梁素海,也包括跃跃。“跃跃最开始一直活跃在西岸,它们一家应该在西岸筑巢。”然而,令罗跃忠心焦的是,最近跃跃却在东岸徘徊。

“按理来说,这个时候疣鼻天鹅要么在孵蛋,要么带着新生宝宝在西岸的巢穴附近寻找食物。”此时,罗跃忠再提起跃跃,脸上却愁云密布,“这很奇怪,我担心它弃巢了。”

守护

“无论你身在何处,我都会一直守护”

“吱——”罗跃忠踩下刹车,车子稳稳地停了下来。“到地方了。”他自言自语道。

这是一道泥土堆积成的大堤,堤旁的滩涂中,芦苇一层一层。时不时传来几声清脆鸟鸣,一抬头,鸟儿从天空略过,好似熟人一般,并不害怕贸然造访的人类来宾。

“你看远处有一群天鹅,七八只,我看看跃跃在不在里面。”罗跃忠放下开着卫星导航的手机,拿起望远镜开始寻找。

几乎就是在一瞬间,罗跃忠一眼便看到了其中一只疣鼻天鹅脖子上带的环志:“是跃跃!”

罗跃忠忍不住再次呼喊:“跃跃!”然而,这次,跃跃没有像之前那样振翅回应他,而是突然朝他的方向飞来。“一般来说,鸟儿听到人的声音,都是往远处飞,逃离。”记者惊讶道,“跃跃居然朝你的方向飞过来,它认得你!”

看着跃跃近在咫尺的身影,罗跃忠的眼眶湿润了。

他明白,此时的跃跃在乌梁素海东岸游荡,说明它已经弃巢。而去年夏天看到的“幸福的跃跃一家”,今年便无法再现了。罗跃忠的心情沉重到了极点。罗跃忠默默地站在湖边,凝视着跃跃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惋惜和哀伤。“我心里太难受了。”他向记者吐露感情,声音略带哽咽。

夕阳渐渐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罗跃忠脸上。他深吸一口气,收拾起心情,准备开始他下一次的追寻。

“跃跃,只要我在,以后的每一年,无论你身在何处,我都会一直守护着你。”罗跃忠喃喃自语。因为对于他来说,守护跃跃,就是守护心中那份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风儿拂过芦苇丛,带起一片沙沙声,仿佛是大自然对这位护鸟人的回应。

链接

“跃跃”为何会弃巢?

潇湘晨报记者 章杨梓昕 巴彦淖尔报道

近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的志愿护鸟人罗跃忠发现,他长期观察和保护的疣鼻天鹅“跃跃”出现了弃巢行为。这一现象不仅令罗跃忠感到难过,也引发了公众和专家对疣鼻天鹅生存环境的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更有效地保护疣鼻天鹅这一珍稀物种,记者结合相关研究和资料,对疣鼻天鹅弃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环境干扰

根据达赉湖自然保护区进行的疣鼻天鹅繁殖行为研究,环境干扰是导致天鹅弃巢的因素之一。

疣鼻天鹅在孵卵期间对环境的要求极高。人类活动产生的噪音可能导致天鹅感到不安,进而选择弃巢。

不适合繁殖

繁殖成功率是天鹅考虑是否弃巢的因素。如果产卵后发现巢穴不适合或存在其他问题,它们可能会选择重新筑巢。

这一行为在自然界中很常见,而这种自然选择机制在“跃跃”身上可能也有所体现,它可能为了后代的安全和成活率而做出了弃巢的决定。

雏鹅安全问

雏鹅的安全问题也是天鹅弃巢的考量之一。雏鹅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安全问题,会对雌天鹅产生心理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其后续的繁殖行为。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雌天鹅可能会选择弃巢以寻找更安全的环境。

气候变化与栖息地选择

气候变化也可能对疣鼻天鹅的弃巢行为产生影响。虽然目前的研究尚未直接证明气候变化对疣鼻天鹅弃巢行为的直接影响,但气候变暖可能会改变水域环境,从而影响天鹅筑巢地点的选择。这种环境变化可能会迫使天鹅寻找新的、更适宜的筑巢地点,以确保后代的生存。

(一审:夏博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