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家是我的最爱

2024-06-17 09:11:3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君洲] [编辑:潘华]
字体:【

李君洲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家风,很重要,更得益于传承。

爷爷30多岁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导致他双目失明。

爷爷擅长种菜。天蒙蒙亮,他就一头“扎进”菜园子里,用满是老茧和泥土的双手,摸着扯草、摸着捉虫、摸着施肥。母亲担心爷爷摔跤,三番五次叮嘱他少去菜地,可爷爷总笑呵呵地回复:“去菜地的路是我走出来的,我比谁都熟。”

父母结婚后,母亲连生三个女儿,经常唉声叹气。每每听到窸窸窣窣的低语和啜泣声,爷爷都会提高嗓门安慰道,“男孩女孩一个样,只要好好带,就会有出息。”爷爷的鼎力支持有如一剂良药,让焦虑的母亲逐渐放下包袱。

姐姐在车站学校教书,一般周末才能回来一次。在那个食品异常匮乏的年代,温饱都成问题,更别说零食了。每到秋天,当山上的毛栗成熟,爷爷就会凭着年轻时的记忆,拄着盲杖,去附近的山里打毛栗,打完回来剥好,盛放在玻璃瓶中,为的就是等姐姐回来,给她当零食。有一次,姐姐连续几周在单位加班,当她回来的时候,爷爷拿出来的毛栗已经全部发芽了,而他因为看不见,完全不知情。

奶奶是家族里第一个“出走”的人。在经受家道中落和爷爷失明双重打击下,她带着叔叔远走他乡。那年,我的父亲才十一二岁。太爷爷临终前,紧紧拉住父亲的手说:“等你有能力了,一定把她们找回来,你的妈妈不是无情无义,而是生活所迫。”

当父亲有了稳定的收入,他立即开始四处寻找,足迹遍布了湖南、江西等地,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在华容县找到了奶奶。此时的父亲百感交集,他把所有的苦楚都往肚里咽,异常平和地告诉奶奶和叔叔这些年家里的变化,并欢迎他们回家团聚。后来,我也曾问过父亲,是什么让他不计前嫌?他笑着对我说:“过去我已经失去很多,如果我再去计较,只会让我错过更多。一家人能够团团圆圆,就是最大的幸福。”

父亲患有严重的肺心病,一到冬天或者稍微出点力就气喘吁吁,更别说翻几座山去看望母亲视如亲娘的伯外婆了。母亲在的时候,父亲一般会陪母亲在正月间去拜年。如今,母亲不在了,父亲只能选择在天气不冷不热的时候去看看她。按照本地风俗,当家里有人“老了”时,晚辈需要亲自到长辈家里磕头报信,但伯外婆去世的时候,表舅竟然以父亲没有每年正月去拜年为由而不报信。我父亲却说:“别人怎么想、怎么说都不重要,关键是自己要心安。”就这样,他依然迈着坚定的步伐前往吊唁,代母亲完成了遗愿。

母亲个子矮小,一米五的身高,七八十斤的体重,这在农村属于先天不足,而她用善良赢得了乡邻的尊重。

因为父亲是“吃国家粮”的人,相较于邻居,经济条件稍好,所以时不时有人上门借点钱救个急、借点米度个荒。借米出去的时候,母亲总要在升子(一种量米的竹筒)上垒个尖,而当还米的时候,她都是抹平了量。按照村里的习俗,一般借钱借物不逾年,最迟会在大年三十晚上还。每到这一天,母亲便会早早地炖好猪脚萝卜,让每个前来还钱还物的人,都能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猪脚炖萝卜。

是祖辈父辈家教家风的世代积累、嘉言懿行的代际沉淀,让我收获了家庭给予的坚毅、勤俭、包容、乐观的力量,指引我在迷茫时更加坚定、在困顿时更加坚强、在追梦时更加坚持……

(一审:谢振华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