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千年的文化灵魂

2024-06-10 10:30:0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彭世民] [编辑:潘华]
字体:【

九龙舞表演。(资料照片) 通讯员 摄

彭世民

汨罗江是一条不可忽视的文化长河。江流中承载着屈原、杜甫的诗意吟咏与人生情怀,充满了诗歌的灵动与崇高之美。诗礼之魂与家国大义汇聚成一股人文的洪流,成为无数人心灵的归宿与创作的源泉。端午来临,在汨罗江畔,人们总会跳起纪念屈原的平江九龙舞。九条巨龙翩翩起舞,多姿多彩。

平江九龙舞历史悠久,据《平江县文化志》记载:“始于汉、兴于唐,演绎至今。”它发源于平江县伍市镇白杨村的姚氏家族。相传,屈原在汨罗江投江后,洞庭湖龙王不让其忠魂返回人间。龙王的九个儿子常在汨罗江遨游,得知老百姓深深爱戴、怀念屈原,每逢端午节驾起龙舟,打捞屈原忠魂。九龙对龙王倚仗权势、迫害忠魂深深不满。于是,他们请来玉皇大帝,接来南海观音,在洞庭湖畔掀起巨澜,迫使龙王将屈原忠魂送还人间。为纪念九龙的义举,人们模仿其舞姿创造了九龙舞。姚氏家族认为,九龙舞生动再现了九条神龙将屈原遗体护送回百姓身边的场景。姚氏祠堂内,还有九个威武雄壮的龙头。

舞龙活动在平江的各个村落广为流行,各村的表演,特色鲜明,风格各异。而九龙舞表演传承了古老的舞蹈技巧,规模宏大,历时三小时之久;而且套路精妙,包含数十套程式,在技艺与特色上独领风骚,使得其他龙舞表演相形见绌。如今,九龙舞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岳阳60多支民间龙舞队中,它是唯一一支荣获“国字号”头衔的龙队。

我曾有幸陪同参与了某次中央电视台的九龙舞拍摄活动。平江县白杨村九龙舞第18代传承人姚大明向我们介绍:“九龙舞通常需要近200人的共同参与,方能完整呈现其震撼人心的全部魅力。”然而,鉴于当时村内青壮年劳动力多数还在外出务工,组织起如此大规模的舞蹈表演实属不易。

经过精心筹备,我们最终成功动员了二十余名劳动力参与此次表演。他们从祠堂内取出了两条精美的龙道具,身着特制的龙衣龙鞋,手持龙旗龙耙。在祠堂两侧的走廊内,各类乐器一应俱全,乐师们整齐列队,严阵以待,待音乐响起。

这次表演中,两条彩龙时而腾空而起,如蛟龙出水;时而翻滚腾挪,在碧波中畅游,充分展现了力与美的和谐统一,情与景的交融共生。它们仿佛在向世人讲述着那古老而传奇的故事。中南大学龙狮运动研究所所长、教授黄益苏认为:“龙舞作为华夏精神的象征,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合力、奋发开拓的精神风貌,蕴含着天人和谐、造福人类的深刻文化内涵。”

自16岁起,姚大明便投身于九龙舞的学习与传承,至今已坚守半个多世纪。他深知九龙舞的价值与意义,更明白传承这份文化遗产的责任与担当。他向我们介绍,九龙舞从出龙、行龙、舞龙到藏龙,均有严格的礼仪和程序。尽管当前九龙舞的排演面临诸多挑战,但他依然坚守着。为了避免人才断层的危机,九龙舞的传承者们开始积极探索新的传承途径。他们不再局限于家族内部传承,而是将九龙舞普及到全村、全镇乃至学校。

2013年,平江县时丰中学被正式授牌为九龙舞培训基地。老艺人们定期在校内开展九龙舞活动,向学生传授舞龙套路和乐器表演技巧,同时宣讲龙文化知识。通过这种方式,九龙舞得以在年轻一代中传承和发扬,为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如今,九龙舞已成为平江乃至岳阳的一张亮丽文化名片,也演变成一种竞技活动。每当节假日或重要场合,九龙舞的表演总能吸引众多观众目光。那九条巨龙在舞台上“游动”“腾飞”,就宛如一张独特的龙文化图腾在汨罗江畔升起。

(一审:龙晓龙 二审:邓望军 三审:蒋玉青)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