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掉药房回乡种地,湘阴妹陀是村里第一个女农机手

2024-06-04 18:25:1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黄亚苹] [编辑:张岚]
字体:【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黄亚苹 通讯员 刘文雅 梁焕鑫

一望无际的稻田铺在广袤的大地上,秧苗随风起舞,摇曳的舞姿展现着勃勃生机。6月4日清晨,湖南岳阳湘阴县东塘镇尚南塅村的田埂旁,冯思仔细查看新插的秧苗,手中的锄头时刻准备着为幼苗们除去杂草。

 

冯思在使用抛秧机。受访者供图

2017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的冯思卖掉2家药店回到岳阳湘阴当农民。7年里,她流转的800余亩土地全部采用机械化撒播、插秧,同时成为村里唯一一个女农机手。6月4日,三湘都市报记者联系上冯思,了解她帮助亩产显著提高、村民增收的故事。

回乡务农一波三折,她偏要“撞南墙”

“我想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2017年,冯思不顾家人反对关掉药店,选择返乡务农,“照顾家中老人更方便,也可以改变种植方法、种植习惯,为家乡注入年轻血液。”

务农如何起步?冯思选择从养鸡着手,却因经验欠缺、管理不足,养鸡场在2019年亏损约20万元。冯思说,后来有琢磨起种植水稻,“早稻周期约90天,一季稻要118天左右。种植水稻要经过选种、晒种、浸种、拌种、育秧、打田、机插、除草、除虫、回水十几道步骤,才能等到收成之日。”

事实上,水稻种植也未能如想象中那般顺利。2020年,冯思引进新品种,但不熟悉水稻习性,出现大片倒伏,严重减产至收成只有20%。2022年,她又遇到长江流域大旱,水稻收成锐减至50%。减少倒伏,她尝试改良水稻品种配比、混合种植;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她组织人员修水渠、挖塘储水,“我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性格。”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春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冯思一年中最繁忙的时间之一。每年3月至5月中旬,7时至18时许,她都与土地为伴。眼下,湖南最高气温近30℃,走在田坝上,冯思感慨:“哪个姑娘不爱美?每到这个时候,我就知道自己又会被晒得很黑。”

如今,冯思种植的水稻从亩产700斤提高至亩产1000斤,村民收入从1000元/亩提高至2000元/亩。

农机助春耕,她想做乡村守护者

“我是村里第一个引进抛秧机的。”2021年,农业局引进机械抛秧机,因机械抛秧机均匀一致、省工省力、作业效率高、整齐一致等优点,冯思引进一台机械抛秧机,“父辈们常讲‘脚上泥多,田里不愁’,我认为,种粮固然要吃苦出力,更应该懂得科技兴农。”

机械哪有人工好?父亲率先反对。为了让固执的父亲认同这个新来的“工作伙伴”,冯思将抛秧机开到田里,“嗒嗒嗒”的机器轰鸣声过后,一亩亩水田翻出新泥,一排排水稻秧苗被快速均匀地植入,分布成行成距……冯思的父亲看着一排排新绿,默默接受了。

此后,冯思还引进了插秧机、收割机、背式抛秧机等机器设备,在当地推广智慧农业、机械农业,“我向农业局申请了100万元贷款,今年下半年想搞一个育秧工厂,让农户实现全程机械化。”

“未来十年内还是会种水稻,除非我种不动了。”谈及未来,冯思语气坚定,她想用自己的能力守护这个村庄,守护这片土地。

(一审:谢振华 二审:邓望军 三审:蒋玉青)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