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机更接地气更“灵泛”——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侧记

2024-06-02 08:02:3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胡盼盼 通讯员 张京] [编辑:刘茜]
字体:【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胡盼盼 通讯员 张京

6月1日,由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主办、湖南省农机事务中心与博罗那展览(上海)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在长沙举办。

现场,农机企业负责人、农机领域专家进行农机技术交流与经验分享。记者注意到,智慧农机、无人农场、丘陵山区农机等成为高频词汇。

让高科技农机更接地气

——加大智慧农机研发与推广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智慧农业、无人农场将是未来农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意大利新商业媒体主编皮斯科皮略先生分析了不同国家近年来大型农业装备需求变化,他认为无人农场将广泛应用。意大利农机制造商联合会农业数字化技术总监博洛捏西先生指出,农业机器人是解决当前农业劳动力不足与可持续性问题的有效路径。

在智慧农机与无人农场领域,湖南已进行一些探索。

“我们在甘蔗机、烘干工程、AI人工智能等有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并在湖南、安徽、江西等建设了智慧农场。”中联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联席总经理郭岗表示,中联农机依托工程机械领域优势,突出工程机械与农业机械技术一体化创新、智能农机和智慧农业一体化发展。

罗锡文院士是国内农机领域顶尖专家。多年来,罗锡文院士团队在长沙市望城区、益阳市大通湖区、株洲市天元区启动建设了3个无人农场。

“通过集成各大技术,无人农场至少能节约45%的劳动力投入。”农业农村部水田农业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罗锡文院士团队专家胡炼教授介绍,望城区无人农场实现了双季稻耕种管收的全程机械化,只要两三个人就能打理200亩田。大通湖区的无人农场通过科学设计再生稻头季的机收路线,机器碾压率减少一半,有效提高第二季产量。

看到成绩的同时,胡炼认为高科技还需要更“接地气”,当前智慧农机、无人农场示范多、应用少。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当前智慧农机、无人农场的关键技术不够成熟,作业效率有待提高,成本高。此外,也对农田提出了更高要求。

胡炼表示,团队将强化智慧农机和无人农场领域关键技术研发攻关,跟企业合作做好成果应用推广,并强化智慧农机领域人才培养。

让农机更灵活好用

——补齐丘陵山区农机短板

湖南丘陵山区多,农业机械化发展受限制。多位与会专家表示,湖南要加强丘陵山区农机研发与推广,让更多灵活好用的农机走进丘陵山区。

长沙桑铼特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长期专注于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铰接轮式拖拉机、手扶变型运输机、大豆玉米联合播种机等农机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

桑铼特公司研发团队负责人肖名涛博士表示,公司下一步将投入1000万元用于新建的现代丘陵农业机械工程中心实验室研发设备配置。

“全国每生产3台履带式拖拉机,就有2台来自我们公司。”湖南农夫机电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首元锋介绍,公司研发的6款履带拖拉机,扎根丘陵山区的现实作业环境,具有保护性耕作、油耗低、作业效率高的性能优势,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66%。

为补齐丘陵山区农机短板,近年来,湖南农夫机电有限公司和湖南农业大学联合组建了湖南省农林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首元锋介绍,以往丘陵山区拖拉机的变速箱采用机械变速箱,需要踩离合器才能实现换挡变速,操作麻烦,而且在爬坡下坎时,有挂不进挡而溜坡翻车的现象,人机安全得不到保障。经过攻关,公司的一款履带拖拉机采用机械液压一体无级变速箱,一个操纵杆就能控制农机的进退和速度大小,相当于从“手动挡”提升到“自动挡”,更“灵泛”了,主要销往湖南、福建等丘陵山区。

(一审:夏博 二审:刘乐 三审:石伟)

相关专题:开放创新中部崛起——聚焦第十三届中部博览会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