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返现”换脸变装套路多

2024-05-27 07:40:19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洪晓懿]
字体:【

漫画/傅汝萍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蒋诗雨

“亲,给个好评,返现5元。”你在网络消费时,收到过“好评返现”的红色小卡片吗?

近日,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涉及“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部分按类提炼梳理共计20条,其中“经营者不得以返现、红包、卡券等方式利诱用户作出指定好评、点赞、定向投票等互动行为”,尤为让人关注。依据相关处罚条例,商家花钱买好评,最高可处200万元罚款。新规将于9月1日正式实施。

记者调查发现,“好评返现”现象在线上线下依然存在,只不过换了一张“皮”,商家返现方式各不相同,为规避风险、追求好评更是套路满满。

商家:为求好评套路多

5月21日,长沙市民曹女士收到了“6·18”预售的快递,包裹里除了网购商品外,还有一张红色的卡片,上面写着:评价晒图领现金红包2元。“我收到的快递里,十有八九会夹带这类‘返现’卡。有时返现金额多,我会参与一下。”曹女士介绍,自己最高曾收到过10元的返现金额。

外卖领域“好评返现”现象同样存在。小苏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她告诉记者,之前她在学校点了一份18元的外卖,带图好评后商家居然返还了她12元,原来是因为店铺刚开业,高额返现是为了刷好评、吸引流量。

5月17日至22日,记者从网购包裹、快递驿站收集了多张“返现卡”,发现不同商家返现要求各不相同,套路颇多:有的评价配图即可领取现金,有的好评后只能获得部分现金,继续追评才能领取剩余金额。也有部分商家为应对新规,用“鼓励”“感谢金”等字眼取代原有的“返现”,将“好评有礼”改成“评价有礼”。在小红书网络平台上,甚至有用户发帖,教商家如何在不使用“好评返现”字眼的情况下,鼓励用户好评,并给予相应回馈。

此外,记者注意到,几乎所有“返现卡”上均特别强调了“晒图拍照时请勿拍到此卡片”。

在线下实体店,“好评返现”则摇身一变,成了“探店打卡”。莫先生曾加入过一个近500人的“探店群”,群内每天有运营人员发布10余条探店招募公告。记者在莫先生提供的截图里看到,有的打卡活动中,用户在社交平台发布一篇图文,可直接获得10元至70元不等的“佣金”,有的打卡活动则以“置换”形式公布,即发布一篇图文,可在店内享受一顿固定餐标的“霸王餐”。

消费者:“好评返现”引纠纷

不论是线上购物,还是线下消费,其他顾客的评价常常是消费者衡量商品好坏的标准,甚至起决定性作用。正因如此,商家才会想尽办法刷好评,提高店铺声誉。

2023年9月至10月,广东省消委会曾组织“好评返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2.8%的受访者曾遇到过“好评返现”现象,其中有53.6%表示经常遇到。

有的人靠“好评返现”获益,有的人却遭狠狠“背刺”。田先生在网购时就被虚假好评“坑”过:“当时看到清一色的带图好评,说衣服质量好、穿着舒服,买回来却发现薄得像一张纸,和评价里说的不是一回事。”看到包裹里的“返现”卡,他才恍然大悟,原来好评都是刷来的。

今年初,消费者胡女士按照“返现”卡要求,给自己点的一份外卖撰写好评并获3元返利后,却发现外卖的米饭软烂,肉质发酸,让人难以下咽。此时商家却以已经好评为由不予退款。在平台一番申诉后,胡女士才拿到了退款。“以后再也不为了小便宜直接写好评了。”胡女士说。

有网友指出“好评返现”的本质:“商家明明可以直接给消费者优惠3元,却打着‘好评返现’的旗号,花3元让消费者为其刷单,消费者还觉得自己获利了,殊不知自己才是被利用的那一方。”

部门:严打不正当竞争

实际上,《规定》出台以前,国家早已关注到“好评返现”这类涉及虚假好评、网络刷单的问题。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就联合各部门发布《关于对电子商务及分享经济领域炒信行为相关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行动计划》,要求对刷单炒信行为主体进行惩戒。2017年,杭州余杭区人民法院首次判定刷单炒信的行为人构成非法经营罪。

在我省,也有商家、企业因涉及虚假好评被罚。长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曾公布一批典型案例:2023年8月23日,雨花区一饮品店通过抖音发布促销活动视频,并安排多名用户在没有购买任何产品的情况下,对产品进行虚假好评,被罚19万元;2022年3月,湖南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搭建平台,提供批量“刷赞”“刷评论”等有偿服务,被罚20万元。

“新规出台,我们将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打击态势。”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管是返现红包,还是评价有礼的‘感谢金’,本质都是利诱用户作出指定好评。”湖南海天律师事务所李春光律师认为,这样的“好评返现”破坏了评价的真实性、客观性,扰乱了市场的评价诚信秩序,也侵犯了其他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一审:罗江龙 二审:刘乐 三审:石伟)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