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端花瑶”为孩子放飞梦想

2024-05-25 08:04:01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伍镆]
字体:【

5月7日,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草原小学校长谭美珍(右二)和孩子们在一起吃早餐。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赵持 摄

【人物】

谭美珍,女,1976年出生,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草原小学校长。2017年,她主动申请从县城回到乡村,把一个当时仅有1名老师和13名学生的村级教学点,办成了现有21名老师和186名学生的村级学校。先后获得隆回县优秀校长、邵阳市好人、马云乡村教师奖等荣誉。

【日志】

5月20日,星期一。

阳光穿透云层,薄雾触手可及。地处雪峰山脉东麓的虎形山,海拔1300多米,常年云雾缭绕。新落成的草原小学,便坐落在此。

在完成规定教学课程的同时,我们因地制宜开设了生态自然美学课、中国传统文化课、国家级非遗呜哇山歌传承课等,独具特色的素质教育收效明显。学生参加全国第六届华韵之声语文朗读比赛,一举夺得全国团体组总冠军。

大山里的孩子单纯、质朴、天真、活泼,给点阳光就灿烂无比。望着这群可爱的孩子,我的思绪又回到了7年前。

当时,我在县城东方红小学任教。暑假期间,我回到老家草原村避暑,听说我们村小学因生源不足准备停办。说是小学,其实只是一个村级教学点,仅有1名老师,13个孩子。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家乡,也是承载了我童年的母校,厚重的感情,难以言表。

看到家乡教育的这一状况,我特别难过。想到了自己,如果没有上学接受教育,又会是怎样的一生?相比城里孩子,农村孩子的命运受老师的影响要大很多。我觉得草原小学停办太可惜了,便申请回乡支教,想尽己所能,帮助草原村的孩子们。

支教过程中,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支教老师,能做的太有限,于是在2018年把编制从东方红小学调回了离县城100多公里的草原小学。

调回来后,仅有的那位老师就调离了,我成了“光杆司令”。

没有校舍,没有同伴,教学设备奇缺,教育经费拮据……困难面前我没有气馁,更没有退缩。没有校舍,先租村民的房子临时应急;没有帮手,就一个人“身兼数职”忙里忙外;经费紧张,想办法东拼西凑;对留守儿童,我还兼起了业余“妈妈”,从生活和思想上处处关心他们的成长。

刚来的那阵,困难重重。第一位向我伸出援手的是在隆回县一中任教的廖丽新老师。她是我的初中同学,把一个月的工资给了我,给孩子们置办了人生第一套校服。在大家的帮助下,租用的教室粉刷了,旧黑板又刷上了新漆,孩子们可以安心上课了!现在廖丽新还在我们学校义务支教,她的鼎力相助,让我信心倍增,终生难忘!

说起支教,最想感激的是湖南大学驻白水洞村工作队的唐德老师。白水洞村与草原村相邻,一次偶然的机会,唐德老师知道了我的事情,听说我们学校缺老师,于是回去便与单位联系,每年派3名老师来我们学校支教,至今已坚持了6年。所有来我们学校的支教老师都很棒,他们的故事可以写一大本书。

其实在我内心,教育一直是一件非常浪漫而美好的事情。尤其是乡村教育,就像一个农民在播种,你把种子播下去,它就发芽,然后开花、结果,这种欣慰与快乐是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替代的。

一些朋友觉得我是在做牺牲、在奉献,其实没有牺牲这种说法。更多的是我和孩子们彼此相望、守护,彼此成全。我带给他们知识、陪伴他们成长,他们带给我惊喜和对未来的那种期望,让我觉得一切都充满阳光。

后来,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新建了一栋有4间教室的教学楼。慢慢地,学校有了21位老师和186个孩子,成了远近闻名的村级学校。今天下午,还有邻村的学生家长来找我,想把孩子转过来读书。

报名读书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准备筹建新的教学楼,办成一所九年制学校。虎形山民俗文化非常深厚,地理位置独特,孩子们如果在这里能够享受到更优质教育的话,“云端花瑶”将有更美好的未来。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整理)

(一审:田镇圆 二审:卢小伟 三审:鲁红)

相关专题:弘扬教育家精神·乡村教师日志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