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湘西,绿色发展——湘西州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擦亮最美“底色”

2024-05-25 07:55:3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杨元崇] [编辑:伍镆]
字体:【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杨元崇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的“绿道健身路”游人如织,人们大口享受负氧离子的同时,纷纷为湘西州优良的生态环境点赞。

湘西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实施“生态湘西”建设,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今年1至4月,39个国、省控断面地表水水质达标率97.4%,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州府所在地吉首市环境空气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5.9%,持续保持全省市州排名第一。

奏响护水“三部曲”

酉水碧绿、猛洞河清澈、万溶江蜿蜒,溪河纵横的湘西水资源丰沛。

守护好一方水土,造福好一方百姓。湘西州各级党委、政府守护“水资源”、呵护“水墨画”、演绎“水文化”,奏响护水“三部曲”。

守护“水资源”。该州各级党委、政府主动作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扎实开展碧水保卫战,对全州河流、水库实行河(湖)长制,州、县、乡、村四级共明确河长及河段长2302名,以人巡和科技手段加强地表和地下水监控,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对州管酉水河道重点水域和重点水库实施在线监控,对省管河道沅水及酉水、花垣河、武水3条州管河道进行无人机航拍,固定河道原始岸线证据。

湘西州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边区,与邻近县市界河问题较多。为加强流域水环境联防共治,湘西州与怀化市就沅水流域达成了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州内八县市之间签订了武水、酉水、花垣河、万溶江等河流上下游入口水质断面的横向生态补偿协议。

呵护“水墨画”。万溶江绕乾州古城而过,一排石跳墩横卧江面,三王阁风雨桥在清晨薄雾中若隐若现。风雨桥、跳岩瀑布、楼阁、薄雾、远山,就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古丈栖凤湖碧波荡漾,鱼跃鸢飞任逍遥,湖内小岛星罗棋布,远山无墨千秋画,茶园无弦万古琴……鲜活的画卷,在湘西比比皆是。

湘西的山水孕育了湘西独特的文化。如果说八面山、德夯大峡谷、吕洞山、巴斗山、乌龙山代表的文化是湘西州的“山文化”,浦市、里耶、芙蓉镇(王村)、边城(茶峒)等古镇展现的是一种流动、开放,将湘西州融入现代文明的“水文化”。

演绎“水文化”。凤凰古城、花垣边城、泸溪武溪、永顺猛洞河……因水而名,因水而兴。这些滨水小城,以水兴旅。靠水吃水,保护好水生态环境就是开发金山银山。

借助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湘西州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2023年,湘西州接待游客5785.6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44.75亿元。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大灵山巍峨、八面山气派、高望界磅礴……湘西州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森林城市、长江经济带重要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0%以上。

5月24日,天刚蒙蒙亮,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工程师王本忠就匆匆出门,开始了一天的鸟类调查样线监测工作。

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护鸟令、珍贵树木保护令,措施有力,区内生存的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小灵猫、白颈长尾雉、红腹锦鸡、豹猫等种群数量明显上升。如今,高望界森林覆盖率96.52%,境内维管束植物196科911属2247种,309种脊椎动物、1807种昆虫以此为家,成为湘西州典型的动植物“基因库”。丰富的森林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高望界林场成为研学教育、旅游健身和康养度假胜地。

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权威专家学者考察论证为中南唯一免遭第四纪冰川侵袭的原始次生林天然资源宝库。走进核心保护区的永顺县小溪镇小溪村,巨木参天,古藤缠绕,溪谷瀑布飞挂。

保靖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阳光映照在绿叶上,这里有动、植物2855种,其中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57种,保护植物70种。

目前,湘西州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级湿地公园5个。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湘西州生态环境、林业、水利、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动,共抓共治,实现规划管控“零死角”、生态修复“零遗漏”、物种管理“零懈怠”、环境执法“零容忍”。全州连续6年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连续5年排名全省第一。

法治护航美丽湘西建设

美丽湘西,是生态建设、法治护航的结果。

湘西州是我省唯一既享有民族自治法规立法权,又享有地方性法规立法权的市州。近年来,湘西州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立足州情,坚持“小而精”“小而特”的精细化立法,注重解决具体问题,切实体现湘西州特色,在全国具有开创性。

为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湘西州按照“一区一法”的要求,先后在小溪、高望界、白云山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颁布实施管理条例,让保护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先后出台《湘西州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酉水河保护条例》等10余部地方性法规,以法治力量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精心呵护美丽湘西。

徒法不足以自行,良法还需善治。

湘西州生态环境治理,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两个机制”和“三个一”工作模式,即“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一项综合整治和一项责任制度。

法治护航“锰三角”矿业污染综合治理,统筹谋划和推进地质灾害防范、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加强与高校合作,破解锰渣综合利用技术难题,推动“锰三角”转向“绿三角”迈出坚实步伐,获得生态环境部肯定。

湘西州严格执行民事赔偿和生态补偿的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责任制度,建成全省首个市州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专家库,全州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40件,已成功办结138件,多个案例立为业界典范。

(一审:田镇圆 二审:卢小伟 三审:鲁红)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