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悯众生的博大情怀——三读鲁奖作品《大湖消息》

2024-05-05 11:26:3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罗姣娥] [编辑:刘茜]
字体:【

罗姣娥

我在洞庭湖畔长大,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眷恋与自豪。读获鲁迅文学奖的《大湖消息》(沈念 著 北岳文艺出版社),让我感觉特别亲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详实的数据和丰富的情感,生动展现了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

读第一遍,书中人与鸟及生态的故事吸引了我。水域广阔的洞庭湖风光壮美,水草丰茂。每年秋冬季节,吸引着数百种候鸟从遥远的地方飞抵,然而,这些美丽的天使,却时常遭到猎鸟者的毒手。

“宁吃飞鸟四两,不吃走兽一斤”,这是那些罪恶者的炫耀之词。有猎鸟犯罪团伙,竟猎捕野生鸟共两万两千多只。候鸟为寻找食物和温暖,南下北归的迁徙之旅,竟成了一场死亡之旅。

书中写到,视打鸟为谋生手段的“神枪手”鹿后义,他曾带领村里的打鸟队猎鸟无数,后来成了远近闻名保护鸟类的倡导者。这种由恶向善的转变,赋予了他新的社会角色,书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一百多年前,一位英国公爵将麋鹿带回他国喂养,挽救了一个濒临灭绝的物种。百年后,公爵的曾孙又把珍贵的麋鹿带回中国。洞庭湖的饲养员李新建夫妻为饲养麋鹿,搬到荒无人烟的孤岛上,麋鹿有了适合的生活场地,而照顾它们的李新建夫妻的生活环境却十分艰苦。管理站的老朱被蚊子咬得满身的包,为能保护江豚,他宁愿长期生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保护江豚的志愿者们,自愿立下“生死状”……这些生态环保者们的故事让人感动到泪目。

读第二遍时,洞庭湖绿植繁茂的湿地,渔民生存的艰难吸引了我。

同父亲去砍芦苇的湘西少年,为找鸟蛋,不幸陷进了沼泽地。渔民谭亩地的儿子为救一名女生,被人谋杀沉尸,让人脊背发凉,愤怒至极。他的妻子因此伤心离世,剩下他孤苦无依,可当他看到邻船上的孩子落水,仍毫不犹豫跳到湖里去救人。街河口鱼巷子的卖鱼嫂,丈夫意外翻船,自己也摔跤流产,以致后来守着一个偌大的院子,孤独终老。一位老渔民,奋不顾身从狂风恶浪中救起了十几名游客,却没能救出自己唯一的儿子昆山……

我在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悲凉、让人揪心的故事?

看第三遍,我才找到答案。 在《大湖消息》这部作品里,我们发现,那些经历过苦难的人,哀而不伤,哀而不怨,都选择继续坚强、努力地活着。

作者“在人身上看到比湖更广阔的性情、心灵”“试图在打捞他们的人生往事时将属于江河、湖泊的时光挽留,学习承受艰难、困阻与死亡”。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实在太过渺小,很多事情我们无法掌控。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会敬畏自然,珍惜有限的生命,做有益于人类的事情,留下自己的痕迹,才不枉来人间走一遭。

(一审:田镇圆 二审:邓望军 三审:蒋玉青)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