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老厂|中铁株桥“改”出新活力

2024-04-16 08:12:25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刘茜]
字体:【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杨洁规 通讯员 王星星

3月中旬,湖南省工信厅公布湖南省第六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中铁株洲桥梁有限公司(简称中铁株桥)成功入选。

中铁株桥,也就是株洲人熟知的“株洲桥梁厂”。这家曾风光无限的老牌国企,进入21世纪以后,几乎从株洲市民眼中消失。

2019年,中铁株桥“打响”一场老国有企业的改革脱困“突围战”后,逆势上扬,年营收4年间增长3倍,2023年达12亿元。

改革,让老国企焕发出新的活力,让中铁株桥重新点燃发展的渴望。

曾有诸多“高光”时刻

4月13日,三湘都市报记者走进位于株洲石峰山脚的中铁株桥,一股浓浓的工业怀旧风扑面而来:1988年立的“建厂30周年”纪念碑;有着几十年树龄的香樟、金桂遍布厂区;办公楼、工人俱乐部、食堂等特色建筑,瞬间让人穿越到了数十年前;老厂房里,一套套模板被拆下,一根根崭新的轨枕如同新剥的鸡蛋。未来,这些轨枕可能应用于某段铁路上。

中铁株桥始建于1958年,前身是株洲桥梁厂,是国家“一五”时期就重点规划建设的企业。曾有过中国第一根高铁双块式轨枕、第一批高铁箱梁生产厂家,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线提供三分之二的桥梁等诸多“高光”时刻。先后为京广、京沪、宝兰、兰新二线、武广客专等50余条国家重点铁路干线提供超3500万根优质轨枕,是“中国速度”的重要参建者。

1985年出生的陈先生,父母都是中铁株桥职工,他属于标准的“厂二代”。对于厂区的生活场景,记忆犹新。“从幼儿园到初中,都是在厂里的子弟学校读的。”说这话时,他满脸骄傲。

桥梁厂老工人回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株洲的姑娘都愿意嫁到桥梁厂,“因为这里生活好。”

然而,当市场经济的大潮奔涌而来,施工工艺加快变革,轨枕、箱梁等制作由预制生产转为现场施工,公司业务持续萎缩,多个项目亏损严重,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的处境越来越艰难,桥梁厂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历经13次划转,株洲桥梁厂2003年更名为中铁株洲桥梁有限公司,2013年重组划转中国铁建大桥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在改革中找回“精气神”

企业不消灭亏损,亏损就消灭企业,这是市场的丛林法则。

对中铁株桥而言,改革脱困、扭亏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企业生存的唯一出路。

谁都看得出来,中铁株桥改革脱困的主要矛盾之一,是富余人员多。问题明摆着,怎么办?中铁株桥自我革命,持续将“三定”、薪酬套改、末位淘汰等改革引向深入,激活了一池陈放多年的“水”。

低谷徘徊多年,中铁株桥1400余名职工,近一半待岗或离岗再就业,在岗人员年龄45岁以上的占到七成。改革后,以总部部室为例,从19个整合到12个,人员从120人精减到70人,将冗余人员充实到急需人才的项目部。

中铁株桥重整行装再向前的征途中,也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大小生活区6个,各类住宅建筑物90余栋,住户3000多户,体量庞大,情况复杂。

历经3年多的攻坚,中铁株桥相继完成大集体企业涉改员工的安置、“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改造、退休人员社会化移交等问题。

经历改革初期的阵痛后,中铁株桥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曾经的株桥不缺奖励办法,也不乏干事创业的能手,缺少的是一诺千金的坚毅,挫伤了大家干事的热情。”老职工们纷纷表示,现如今,公司给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提供舞台,人人都关心企业的发展,积极从各方面为企业创效,中铁株桥消失已久的拼搏精神、干事热情又回来了。

竞逐新赛道,跑出新优势

60余年深厚沉淀,中铁株桥专注混凝土桥梁、轨枕传统主业,技术力量雄厚,管理经验丰富,成长为国内桥梁制、运、架领域的一支劲旅。

中铁株桥聚焦主业,以高性能混凝土系列产品研发应用为依托,稳定拓宽既有铁路市场,并向公路、市政、房建、水利、装配式建筑等领域延伸。

在G4京港澳高速长沙广福至株洲王十万(朱亭)段扩容工程项目中,公司已拿下两个标段36公里公路梁生产任务,按计划将于8月进场施工。

2024年下半年,专门生产减水剂新厂房将投产,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近2亿元。据悉,减水剂是优质混凝土必不可少的材料。

如今的中铁株桥“改”出新活力,如厂区里“老树”生发出更多新芽、新枝。有了这样一批老厂的新作为,相信株洲工业也必将继续“繁茂”。

(一审:龙晓龙 二审:卢小伟 三审:蒋玉青)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