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 奋勇争先】换条赛道,加速奔跑

2024-04-02 06:50:4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曹 娴 谢卓芳] [编辑:刘茜]
字体:【

2月22日,湖北省武汉市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李健 摄

2月20日,湖北省武汉市,停放的各类智能网联汽车。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李健 摄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曹 娴 谢卓芳

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2024年3月20日,习近平在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强调

【他山之石】

1969年,“二汽”落子十堰,湖北汽车产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省份之一。

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要求高、产业链长、带动性强。随着全球汽车产业进入深度变革期,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相应发生重大变化。放眼全国,“造车新势力”崛起,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产业生态加速重构。面对挑战与机遇,湖北汽车产业在“奔跑中调整呼吸,在超车中更换赛道”。

湖北湖南,同处长江中游,同在汽车产业赛道奔跑。如何在“稳与进”“破与立”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是两个兄弟省份亟待破解的共同课题。

从“岚图”看产业链优化

新能源发力,“独角兽”崛起

3月26日至2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上,120台岚图梦想家作为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的代表,为与会嘉宾提供出行服务。

中国新能源汽车“一路疾驰”,岚图“高调”亮相是湖北汽车产业在新能源赛道上奋起直追的缩影。

作为汽车产业大省,湖北相关部门、园区人员并不讳谈当家产业面临的现实窘境:“传统车转慢了,‘新势力’一度错过了。”

谋定而动。湖北将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列入突破性发展的五大优势产业之一,实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省汽车总产量比重达40%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此,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CEO卢放深有感触。

记者在湖北岚图汽车工厂看到,智能化柔性生产线上,岚图追光、FREE、梦想家等多款新能源车型陆续组装下线。去年12月,岚图单月销售首次突破1万辆。

作为龙头企业东风汽车旗下高端智慧电动汽车品牌,岚图在2019年创立时,是基于过去数十年建立起的传统燃油车研产供销体系。向新能源车转型,从核心的“三电”(电机、电控、电池)到芯片、座舱、传感器等软硬件都要重新布局。

“在产业结构上进行调整,加快产业链近地化布局。”卢放说。面对关键部件配套跟不上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等痛点,岚图要求供应商把研发中心放在武汉或者周边区域,降低成本与风险。很快,一批配套企业相继在武汉建立研发中心,其中一家座椅企业在当地成立了三四百人的研发团队,对岚图新车型开发形成有力支撑。与此同时,配套企业的研发与制造能力也在整车企业带动下快速成长。

从岚图3年完成SUV、MPV和轿车三大品类的产品布局,到“猛士”勇闯高端电动越野技术“无人区”,再到“奕派”“风神”等接连上新、东风日产再创业……东风汽车厚积薄发,全面完成新能源技术、产品、品牌的战略布局。今年前两个月,东风汽车共销售汽车超42万辆,同比增长41.5%。

集聚了东风汽车、路特斯科技等9家整车企业、13家整车工厂、12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武汉经开区,汽车产量约占湖北省“半壁江山”。

锚定“二次创业再出发”,在提升汽车产业首位度的同时,武汉经开区首次把零部件摆在与整车同样重要位置,建设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深耕智能驾驶计算的亿咖通科技、专注车规级芯片的芯擎科技、车路协同头部企业华砺智行……抓住电动化、智能化的机遇,一批“独角兽”企业在武汉经开区崛起。

“打造‘中国车谷’,托举湖北汽车产业迈向万亿级。”武汉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

从“长江”看供应链重塑

堵点环节打通,链上资源整合

过去,一辆“武汉造”新能源汽车从下单到提车,海外车主要等3个月。如今,最多只需要25天。

改变这一局面的,正是2023年4月挂牌的长江汽车产业供应链公司,这是目前国内首家专门面向汽车行业的供应链平台。

对于传统汽车供应链来说,前端堵点是原材料价格波动大、供货不及时,车企面临较大风险;后端痛点是市场开拓压力大。以出口为例,需要海外经销商先支付定金,再由整车厂排产、发运,交付周期长,容易导致客户退单。

“过去几十年间,汽车供应链围绕主机厂建立,比较稳定但也相对封闭。我们作为供应链平台,利用自身渠道与资源为链上企业提供共享方案。”长江汽车产业供应链公司总经理苏耀堂说。

依托供应链平台,企业采购钢材等原材料,通过支付保证金锁价,可以降低采购成本。成立一年来,长江汽车供应链已经与100多家整车、重点零部件、专用车企达成合作,为企业提供安全、稳定的原材料供给。

面向全球,帮助车企预先获取海外订单,并通过仓储共享、通关便利等方式,大幅缩短交付时间,减少企业资金压力,推动本地汽车加速出海。自去年底以来,长江汽车供应链助力113辆路特斯汽车整车出口,正在帮助东风公司、路特斯汽车等更多车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汽车供应链复杂、流通环节长,一环断、环环断。围绕链上协同,湖北绵绵发力。

近两年,湖北省先后组建7家供应链平台。其中,湖北国控、湖北楚象、长江汽车供应链有力支撑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突破性发展,目前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近300亿元。

1月26日,湖北省汽车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揭牌,同步启动建设我国首个全球汽车标识代码体系,与前期搭建的汽车产业大脑——车百链汽车供应链数字化科技平台形成前后端协同。从研发、制造到检测、后市场,构建湖北省汽车全生命周期产业链的数字化闭环服务。

“重塑新型供应链体系,以供应链带动产业链、以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湖北汽车产业再次腾飞形成强大支撑。”湖北省经信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

从“创跃班”看创新链融合

人才与企业双向奔赴,“光”“车”产业互为支撑

走进武汉理工大学的武工楼,一眼就能看到“东风跃迁班”等牌子。2022年,东风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每年从校内遴选一批研究生,采用多学科融合、双导师制,以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为依托,让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实现双向奔赴。

在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轻卡的核心控制器研发团队中,“东风创跃班”研二学生郑嘉辰忙着对照参数调试软件。去年7月,在完成了学校课程后,他几乎天天“泡”在项目组里。“从沟通需求到现场解决问题,从独立编写代码到开展项目场景测试,这些都是在学校没法学到的。”郑嘉辰表示。

“整个项目组80人,创跃班的学生占一半。”东风股份智能网联开发中心总监郭启翔介绍,以往公司在招聘和培养人才上要花不少时间,而创跃班的学生可以跳过应届生三年培养期,在具体项目中快速上手。

汽车成为数智化技术的载体,其产业发展所需人才横跨电气、计算机、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10多个学科。“未来各行各业都将依赖科技创新,需将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胡杰说。

日前,由东风公司与中国信科共同攻关的车规级MCU(微控制单元)芯片通过ASIL-D级别(汽车行业最高的功能安全体系认证等级)车规功能安全流程认证,有望成为国内最早量产ASIL-D级别全国产化车规级MCU芯片。

一家位于“车谷”的汽车龙头企业,一家身在“光谷”的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以组建创新联合体的形式,并肩破解中国汽车“卡脖子”难题,成为行业佳话。

据介绍,“光谷”武汉东湖高新区汇聚软件和算法领域企业超2000家,去年11月推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12条”政策,创新性提出“推动光车联动发展”,聚焦“感芯软图舱”五大重点领域,推动光电子产品和服务上车上路。

“双谷”优势互补,“光”“车”互为支撑,将催生出更多开放式协同创新成果,对上产业发展的“胃口”。

从示范区看智能化前景

大胆探索、先行先试,降低成本、加强应用

2月27日,随着一辆辆头顶激光雷达的萝卜快跑无人自动驾驶出租车驶过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和白沙洲大桥,武汉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横跨长江贯通示范运营的城市。

在“软件定义汽车”大趋势下,各地争相发力智能网联汽车。自2019年武汉经开区获批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截至2023年底,武汉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累计里程突破3378.73公里(单向里程),辐射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触达人口超700万,开放道路里程为全国第一。

“低成本、强应用、广覆盖、重监管。”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相关负责人大方分享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经验。

聪明的车,要配智慧的路。改造一公里智慧道路要花多少钱?在2019年,全国平均造价是200万至300万元。而在武汉,这个价格现在已经降至30万元。

武汉智慧生态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力介绍,成本下降一方面得益于核心部件激光雷达等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一方面则是在现有道路设施智能化改造过程中,遵循充分利旧的原则,坚持少挖沟、少树杆。

去年6月,《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出炉,为开展自动驾驶业务的企业,提供详细的指导和支持。

“滴——”乘坐东风悦享无人巴士上下班,成为武汉经开区居民的生活常态。至2023年底,东风悦享无人巴士已开通地铁16号线各站点与周边的接驳服务,固定运行线路达7条,涵盖70余个站点。

武汉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人巴士,从最初免费使用到逐渐减少折扣力度,价格在涨,订单量却没有下滑。数据显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共拥有常态化运行自动驾驶车辆近500辆,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订单突破80万单。“这说明无人驾驶商用化在武汉已经走向了正向循环。”陈力表示。

奔跑起来的智能汽车,成为海量数据的移动载体,蕴含着推动产业升级的巨大价值及潜力,前方风景令人期待。

【同题共答】

打造国内重要的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基地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毛六平

湖南是国内重要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拥有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创新平台,在电机、电控、电池三大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的研发制造方面,具有较强技术和产业竞争优势。2023年湖南生产新能源汽车80.5万辆,同比增长62.1%,产量居全国第八。

然而,与湖北、广东等老牌汽车大省以及安徽等后起之秀相比,湖南汽车产业存在明显短板。正如湖北多位业界人士所言,研发是一大痛点。当前,在湘布局的整车企业以生产制造为主,研发不在湖南,对配套产业牵引聚集力偏弱;闲置产能较多,产业效益发挥不充分等。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起点上,湖南汽车产业将突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推动汽车产业跨越升级。

以提升创新能力为关键,增强新兴配套产业带动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广汽集团重组广汽三菱为契机,争取广汽集团来湘设立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分中心,进一步增强省内产业链、供应链集聚度和发展韧性。完善检测试验认证能力与标准体系,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2家国检中心建设,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车联网先导区基础设施,健全汽车测试评价体系。

以强化头部企业为重点,稳定增长基本盘。高位推动我省与比亚迪、吉利、北汽、上汽大众等在湘发展较好的企业总部深化合作,支持、引导头部企业在湘兴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积极争取各整车企业打破集团壁垒,形成发展合力,推动重大配套产业项目招商和布局。

以化解闲置产能为抓手,争取新的增长点。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恢复生产资质,支持停产汽车企业和优势汽车企业兼并重组,多措并举激活闲置产能。

【一线传真】

湖南汽车产业的“埃安力量”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谢卓芳

2023年11月,广汽埃安在长沙经开区兴建第三工厂。通过对广汽旗下原有燃油车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快速盘活资源、扩产扩能,预计将在今年6月建成投产,首期标准年产能将达20万辆。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成本与可持续经营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谁拥有更多前瞻技术储备、更完整的生态圈和更牢固的护城河,谁就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长沙工厂将导入AI应用、3D视觉系统及超柔性技术等前沿科技,优化工艺布局、改善供应链模式,实现柔性定制生产,确保成本最优解、品质最佳性、效率极致化。

依托该项目,目前已引入荻原、新程、豪斯特、祥鑫等多家供应商厂内建厂、就近建厂,工厂周边配套供应商达20家。未来,广汽埃安将引进更多零配件企业,有望在长沙形成百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聚规模,为湖南汽车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贡献“埃安力量”。

(一审:杨露 二审:余画 三审:蒋玉青)

相关专题:求真务实 奋勇争先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