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里的湖南”研讨会嘉宾发言

2023-12-20 14:37:27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潘华]
字体:【

文学博士,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向志柱发言:

按照安排,这次我解读的是天心阁山门联“天高地迥/心旷神怡”。借此机会,我想谈一下解读一下在解读活动中出现的“双向奔赴、共同成就”的三个关系问题。

一、嵌名联与天心阁的相互关系

“天高地迥/心旷神怡”,在联首巧妙嵌入“天心”二字,无情感排斥和障碍,属于嵌名联中的藏头联。如果说王勃《滕王阁序》、范仲淹《岳阳楼记》等千古名文的存在,使“楼以文存”成为一种美谈,那么,“天高地迥/心旷神怡”这幅对联,就属于“联以阁名”的经典范式。所以,我说,嵌名联与天心阁属于一种“双向奔赴、互相成就”的关系。天心阁有了这张不可复制的独特的文化名片,需要加强其解读及利用。

二、栏目编辑团队与解读学者的相互关系

《楹联里的湖南》意在“寻根湖湘文化,传统对话未来”。从选题策划到方案到落实,新湖南客服端的同志,非常敬业,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现在推送的前30集对联解读,点击量普遍是20万次以上。

作为对联解读学者,首先是一次参与,再次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最后是一次智慧的投入和分享。天心阁“八字对联”,太简单,不好解读,我曾一度拒绝。即使接受任务后,我一度也无从措手。因为对联八个字,就是两个成语的组合。好在已经有人指出,上联语出王勃的《滕王阁序》,下联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经过细读对联背后的出典及关联用语,才逐渐发掘出对联背后的文化底蕴,才找到了对联解读的逻辑点。并不是每个登临者看到的都是“天高地迥”,感受到的都是“心旷神怡”。如何才能做到眼中看到的是“天高地迥”,心中感受到的是“心旷神怡”,其关联点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阔达旷达的胸襟和心境。当我的解读得到湖南日报领导和编辑的肯定后,还是有一定的获得感的。另外,对联悬挂在天心阁山门上,下联落款是“叶圣陶题”。不少对联类著作和文章引用和介绍,普遍认为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撰,但对联作者应为邵阳洞口人曾光炎先生。为此我查找了不少资料,编辑团队也多次电话联系天心阁公园管理方,方才下结论。现在天心阁山门所刻,落款作“叶圣陶题”,有点模棱两可,但也不至大错。可以说,栏目编辑团队与解读学者的关系,就是共同创作的关系,共同磨砺的关系,也是一种双向奔赴、互相成就的关系。类似这样的活动,值得搞,可以多搞。

三、《楹联里的湖南》活动与湖湘文化及其湖南形象的相互关系

《楹联里的湖南》将推出40副湖南名联的解读。所选楹联,本身就是一种优秀的湖湘文化,也是湖湘文化精神的体现。在对联解读过程中,我发现,编辑团队也总是着力于挖掘对联背后的湖湘文化含义,甚至我担心有过度阐释的地方。湖湘文化及其体现的湖南形象或湖南精神,也因为栏目再次得到重视或唤醒。所以,栏目与湖湘文化及湖南形象的建构也是一种双向奔赴、互相成就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对《楹联里的湖南》栏目的研发。一是可以将成果在出版社正式出版,彩色印制,助力湖南文化旅游发展;并且尽力做好编辑加工,争取入选“农家书屋”推荐书目,争取入选“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读物”,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二是激发楹联所在单位的作用,进一步发挥《楹联里的湖南》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三是在后期栏目制作中,加大对相关对联与湖湘文化尤其是中华文化道统的关联和阐释,加强文化自信。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