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0月24日讯(记者 李昆励 摄影 傅聪)“我们村子的变化这么大,这么美,我当然要展示给大家看。”10月24日,记者走进保靖县甘溪村时,88岁的滕飞书老人正在村文化墙的黑板报前,仔细地誊抄自编的诗句。
“天授甘溪润滋养,锦上添花党恩长……”老人纯朴的诗句里,是甘溪村的“蝶变”历程。
甘溪村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省文明村等荣誉。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6万元,较2020年增长30倍,今年入选为全省唯一的第一批全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典型案例。
这个曾经聚居了土家族、苗族、汉族多民族37个姓氏的“难管村”,通过“以人的建设为核心,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一核五共”理念,激发村民自治力,带动发展内生动力,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小村规撬动大治理
走进甘溪村,村庄环境优美,宽阔的进村大道、清澈的甘溪河水、宽敞的伯乐广场、整洁的农家庭院,滕飞书老人说:“这都是村规民约的功劳。”
“我们村子大,人口多,卫生很难管,村里人习惯了随意丢,一到夏天了都是臭烘烘的。”滕老告诉我们,改变源自2021年5月湖南省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的到来。
在坚持“村庄治理没有旁观席,人人都是参与者”的前提下,工作队和村“两委”把提振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精气神摆在了首位。用“一次次踏入群众门槛,实现“一步步走进群众心坎”,建立起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乡村建设实施机制。
以充分尊重村民意愿为前提,从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制定了以“红十条、蓝十条”为主要内容的村规民约,建立“红蓝榜”公开褒先进,晒劣迹,引导村民人人遵规、人人守约。
同时,积极推行积分管理制、定期卫生考评制、先进个人、家庭表彰制,不断提高村民归属感、自豪感、荣誉感,激活群众争先创优的进取心。
在村规民约的带动下,村民主动拆除32间废旧屋棚,117个脏乱鸡圈鸭舍。在进行村内道路改造时,12户村民主动支持工作,自愿退让土地,被表彰为“支持村庄建设示范户”,900余名村民荣登积分榜。
“乡村要振兴,村庄治理肯定是基础。”群众的转变,甘溪村党支部书记刘宏霞都看在眼里,也更加坚定了村“两委”继续“以人为本”,带领村民奔走在乡村振兴路上的信心。
小管理激发大活力
村民们的思想统一了,村庄人居环境大幅度改善了,发展村集体经济也更有力了。
甘溪素有“保靖粮仓”之美誉,但传统的耕种生产,极大制约了农业经济效益。为了把农业做成风景,甘溪村瞄准青少年研学游和乡村旅游两大市场,深挖农旅“宝藏”,实现集体经济快速增长,农户共同增收致富。
清澈小河穿村而过,成片稻田映衬着精美农舍,远处青山层峦叠嶂……村里的千亩优质稻油轮作基地,春可观花,秋能观稻,每逢假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踏青游玩、观赏摄影。村民们支起小摊,卖起了甘溪黄金米、山茶籽、苞谷粑等特色农副产品。
“全村家家户户都做苞谷粑,光这块的年收入就有好几万元。”提起村里的旅游热潮,村民石慧的开心写在脸上。
“赏花经济”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宣传推广了甘溪村,为甘溪村农旅融合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2022年,甘溪村通过发展水稻、油菜、苞谷粑等“土特”产业,为全村集体经济增收156.28万元,并带动村民户均增收7800余元,实现了人人有分红、户户得实惠。
“针对青少年研学,我们还开发了农耕体验、趣味算术、乡村振兴社会调查等多门沉浸式研学课程,用乡村研学撬动乡村旅游。”刘宏霞介绍,2023年已有超2000余名中小学生们走出课堂、寓游于学,在甘溪村开启研学之旅,“甘溪村的研学基地目前已接待研学游客共3.5万人次,带动村民就业80余人。”
两年多的时间里,这个曾经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的小村落,通过激发村民自治力,带动三产融合发展,逐步探索出一条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研学旅游为引领、农产品加工销售为补充的特色振兴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