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里的湖南㉑丨去石鼓书院,品文字珠玑

2023-09-20 07:42:27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朱玉文

衡阳三水交汇,石鼓两江相合。

衡阳市城北,蒸、湘两水交汇相合处有一处石矶,半岛不大,建筑却多,然亦疏密有致。

千年学府——石鼓书院就坐落于此。

登上石鼓书院最高处,在树影婆娑中,一座大观楼迎面耸立。

步入大观楼一层厅堂,堂中楹柱有长联,其语云:

珠玑文字任流传,昌黎首唱,石湖继吟 ,霞客纪游,姜斋感旧,佳节数从头,太息前人俱往矣。

锦绣江山烦指点,左挟岣嵝,右挹回雁 ,远连青草,近接朱陵,风光都在眼,喜看形胜更超然。

石鼓书院大观楼长联

邓洪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始,就一直在潜心研究书院文化,邓洪波亦被人唤作“邓书院”。此一副长联将书院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交融在一起,一副长联,写尽了石鼓书院千年历史,邓洪波感叹。

一 珠玑文字任流传

据衡阳文化学者甘建华考证,此联为当代楹联家欧建鸿所撰。

这副70字长联,上联比言人文,下联比言形胜,上下联各以四个四言分句概括总结之,排比整齐,句中自对,一路浩荡而行,颇可玩味。

上联写历史名人与石鼓书院的关系。

昌黎首唱,是指韩愈。韩愈自称“郡望昌黎”,世称“昌黎先生”。韩愈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第一个写下石鼓《合江亭》诗,故谓之:“首唱”。

石湖继吟,这是写范成大。范成大号石湖,他在游石鼓山时写下《石鼓书院》《合江亭》等著名诗篇。

侠客纪游,这指的是徐霞客,他的《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中就有关于石鼓书院的记载。

姜斋感旧,这是写的王夫之。王夫之号姜斋,后人称之为“船山先生”,他曾以《摸鱼儿》词牌填了《潇湘小八景词》。

石鼓书院大观楼联。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摄

上联由时间远近,选取了游历石鼓书院的四位人物,其取舍颇为讲究。邓洪波解联:撰联者从唐朝到宋朝,最后到清朝,一路往下写,到近代湖南最有名的一位思想家王船山,读者细读上联就可以了解湖湘文化的发展脉络。

实际上,千百年来,无数先贤纷至沓来,在书院讲学吟诗,留下印记。

大观楼一楼厅堂就挂着石鼓七贤的木板线描肖像,这七贤分别是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栻、黄榦。石鼓书院还有一座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据《一统志》记载:诸葛亮以军师中郎将的身份驻军临蒸(临蒸是汉末衡阳县名),督办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军赋。

太息前人俱往矣——此句更是绝妙,“太”通“叹”,太息就是叹息。“俱往矣”,都过去了!撰联人一定和我们一起在感叹,我们如何才能与这些先贤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呢?

下联写石鼓及周围风光景物,逻辑关系上也是从物理空间上由远及近来撰联。

岣嵝峰、回雁峰均在衡阳境内,名列南岳衡山七十二峰;青草,即指青草桥,为跨越蒸水连接石鼓山之石桥;朱陵为石鼓山下江边的小山洞,传为衡山朱陵洞之后洞。从南岳顶峰到城里的回雁峰,再到附近的青石桥,最后是岛上的朱陵洞,依旧是由远及近的展示。

邓洪波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戴钺 摄

邓洪波感叹,这副联从内容看,上下联分写人文历史、自然景观,但读来却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有人文与风景浑然一体之感;从写作手法来看,上下联采取同一个方法,都由远及近来写作,把两条线串起来,人物和景物交相辉映,使我们由人及物,在这个千年书院里,感知其文化的厚重。

此联堪称佳作,和誉为 “天下第一长联”的昆明大观楼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 喜看形胜更超然

建于衡阳石鼓山上的石鼓书院,名列“天下四大书院”,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诸多史料显示,创建于唐元和年间的石鼓书院,是天下四大书院中创办最早的书院,也是清代以前我国南方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学术中心。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邓洪波曾有过系统的论说:

石鼓书院源远流长,绵延千年,影响甚大,在中国书院和湖湘文化的历史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唐代,它以文化交融,儒生、道士在一起披卷、吟诗、攻文字而流芳于千古唐诗之中。宋初它声名显赫,名列天下三大书院、天下四大书院、天下五大书院之中,引领着当年全国书院的发展方向。南宋,张栻、朱熹在这里倡导气节、重振师道、讲求义利、传播理学,使得它成为紧随岳麓书院之后的湖湘学派的大本营。从此,武侯气度、朱张之学就高扬湖湘,成为大湖以南读书人的共识。元代,它与又岳麓、白鹿洞等天下名院一起,成为蒙古贵族在北方推行书院和理学的榜样。明代,湛若水、蒋信、邹守益、蔡汝楠、王宗沐、黄希宪、罗汝芳、赵贞吉、茅坤等一大批学者在这里“立书院,联讲会,相望于远近”,使得石鼓振美一时,以超迈岳麓之势,成为湖南最有生气的学术中心。清初,石鼓书院作为巡抚率先修复的典范而称名于世。雍正以后,虽然受地理位置的影响,不能作为省级书院扬名天下,但它以府级书院办学不断,成就人才甚众。尤其是晚清,以“中兴之臣”彭玉麟为代表的石鼓学子,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等岳麓诸生一起,将湖湘磅礴之气挥洒于神州大地,尽显千年学府的文化底蕴。

石鼓书院航拍。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摄

有鉴于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可以说,石鼓书院是中国书院的缩影,是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只要阅读石鼓书院的千年历史,就可以追寻中国书院的千年发展轨迹及其内在规律,就可以破译湖湘文化的千古密码。

石鼓书院,是湖湘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明徐霞客赞誉称“石鼓书院兼具滕王阁、黄鹤楼名胜之优越”,素有“衡湘洙泗”“道南正脉”之誉 。

位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的中国书院博物馆,有一张《中国四大书院变迁图》,石鼓书院便已经忝列其中。

对联中提及的南宋学者范成大,在去广西出差的途中,经过衡州,在石鼓书院停留游玩,并写下很多游记诗章,后来,范成大在他的《骖鸾录·衡山记》中,把山东徂徕书院、江苏金山书院(又称茅山书院)、湖南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并称为“天下四书院”。这是石鼓书院第一次列入四大书院。

邓洪波认为,中国四大书院的排列组合有多种变化,但石鼓书院的地位却是毋庸置疑的。著名的朱张会讲奠定了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也成就了城南书院和石鼓书院的历史地位。谈及湖湘文化,谈及湖湘书院,石鼓书院都是绕不开的点。

那一天,我在石鼓书院采访,我看到了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看到了著名诗人洛夫在石鼓书院散步的照片,那些不胜枚举的诗章楹联,瞬间,我明白了撰联者珠玑文字任流传的含义。

不是吗?光论楹联,左宗棠就曾为石鼓书院撰过一副非常出名的联:

学贯中西,汇此地人文法海;

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

石鼓书院在“衡阳保卫战”中毁于日军炮火。2006年,衡阳启动重修了石鼓书院。

太息前人俱往矣!撰联者当时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在石鼓书院与这些先贤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了。

“石鼓书院是中国书院的缩影,是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只要阅读石鼓书院的千年历史,就可以追寻中国书院的千年发展轨迹及其内在规律,就可以破译湖湘文化的千古密码。”邓洪波告诉记者。

去石鼓书院采访前,我和湖湘楹联七子去隆回县白马山采风。七子中,鲁晓川、周永红向我说了一个观点,写一副好联,就跟作一篇好文章类似。仔细研读石鼓书院的这副长联,似有所悟。

进到书院,我看到的千古的名贤、绝妙的诗章,这就是“珠玑文字任流传”;从石鼓书院出来,写完稿件,我才有一些“喜看形胜更超然”的感触。

点评嘉宾:邓洪波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岳麓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四库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研究以书院文化为主,兼及历史文献、科举制度,涉及历史、教育、哲学、图书馆、文化事业等领域,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二十余部,人称“邓书院”。除《中国书院史》《中国书院制度研究》等学术著作外,其《中国书院楹联》,可供读者赏玩。

主持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书院文献整理与研究》、国家大型文化项目《清史》子课题《书院学校表》、国际合作项目《中国书院教育规章集成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代湖南乡村书院文献整理与研究》、国家教科项目《中国书院教育制度研究》《中国教育数字博览馆·中国书院》。

(一审:田镇圆 二审:卢小伟 三审:谢峰)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