弼时镇:“骆驼精神”自有接旗人

2021-02-25 09:48:14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刘树源] [编辑:刘畅畅]
字体:【

“人民的骆驼”“党内的妈妈”,记者走访任弼时故里,探寻这些亲切昵称背后的故事和精神

弼时镇:“骆驼精神”自有接旗人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树源

春节刚过,记者沿着107国道驱车北上——毗邻长沙的汨罗弼时镇比往常更热闹,到处充满年味,远处群山相映,近有小河环绕,开阔的田野旁坐落着一幢老宅,这里是革命先驱、开国元勋任弼时的故里。

峥嵘岁月 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党

任弼时出生于1904年,身为老师的父亲为他取名“培国”,希望他可以为国作出贡献。少年任弼时在心中也定下了这样的责任担当,读书用功刻苦。1920年8月,正在长沙求学的任弼时参加毛泽东筹建的俄罗斯研究会,两位伟人就此相遇。此后,任弼时加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并辗转到莫斯科求学。学习期间,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这时的他还不满20岁。

此后的28年里,任弼时始终不忘初心,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党。大革命时期,任弼时主持团中央工作,指导共青团积极参加五卅运动。土地革命时期,他坚持在敌后领导斗争,发表了一系列革命文章。红军长征时,他受命先遣西征,并和贺龙共同领导红二方面军顺利抵达陕北,为革命保全了一支精干力量。抗日战争时期,他成为了八路军政治部主任,领导抗战。解放战争时期,他辛勤操持党内事务,为新中国的成立鞠躬尽瘁。

“他是‘人民的骆驼’,又是‘党内的妈妈’ 。”任弼时纪念馆讲解员杨依林介绍,任弼时对革命工作尽心尽职,总是要求自己“能走一百步,就不要走九十九步” 。他分管全党组织工作,对同志呵护有加。他是中共最高决策层领导成员之一,虽然年龄不大,却像“妈妈”那样无微不至地关爱“儿女”,对同志嘘寒问暖。

曾两度被国民党投入大狱拷打,因此落下了病根,任弼时时常拄着拐杖。一起参加过长征的战友回忆起任弼时说,当时30来岁的他看起来和50多岁的人一样苍老。对此,任弼时和身边人说:“我知道自己活不长了,所以我更应该抓紧时间工作。”

1950年10月,由于长期抱病工作,过度劳累的任弼时在北京逝世,终年46岁。叶剑英为任弼时写下挽辞:“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

初心故事 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参观任弼时纪念馆时,陈列的半根皮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据介绍,1936年7月,任弼时、贺龙率领的红二方面军由甘孜东部北上,寻求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他们在荒凉的草地上弹尽粮绝,连野菜也找不到了。

正为粮食发愁,任弼时忽然看到了警卫员身上背的皮带,惊喜地说:“有办法了!”任弼时将皮带割下来八块,放到水里煮,一直煮了两个多小时。这时,贺龙、关向应等同志都走了过来,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虽然牛皮带吃下去不好消化,但这是当时唯一能进肚的东西。任弼时有两条皮带,第一条吃了一个星期,吃第二条时任弼时在上面写了一行字:“越吃越健康,将革命进行到底!”只剩下半条皮带时,红二方面军终于到达了阿坝。这半条皮带得以保存流传下来,承载见证着烽火年代伟人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采访参观过程中,记者遇到了从益阳沅江专程过来参观的张先生,他热情地告诉记者:“我很热爱红色文化,湖南的伟人故里如韶山、花明楼我都去过很多次,唯独任弼时纪念馆总是出差路过,一直想找个时间来正式参观。”在听完任弼时生平事迹介绍后,张先生说:“我也是一名党员,发自内心地佩服任弼时同志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回去后我还要说给子女听,做人要有理想、有信念,像‘骆驼’一样有责任担当。”

薪火传承 “骆驼精神”激励后来人

今日的弼时镇,青山犹在,绿水长流,屋场干净整洁,百姓安居乐业。长沙经开区汨罗飞地园坐落于此,得益于区位优势和便捷交通,园区各个产业蓬勃发展,一片欣欣向荣。

任弼时纪念馆里,古柏参天,绿树成荫。巨大的任弼时铜像坐落在广场一侧,广场前方幕墙上,镌刻着毛泽东同志的题词“任弼时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接受广大共产党员和群众的瞻仰纪念。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杨依林介绍,过去几年里,任弼时纪念馆时常接待各级党政部门和学校的来客,开展了多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他们除了参观聆听任弼时生平事迹,还会认真观看《骆驼精神》纪录片,在任弼时同志铜像前重温入党誓词,以此坚定理想信念、认清使命担当。

“这个春节,我们采取‘闭馆不闭园’的措施,园区仍然对外开放。”记者看到,有不少居民在这个偌大的园林里打羽毛球、骑自行车。杨依林介绍,任弼时纪念馆不仅是红色纪念地,也是周边居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农忙时节,在不耽误纪念活动的情况下,也有一些村民在宽敞的纪念广场上晒谷子,“这些爱民亲民、与民方便的举措,也符合任弼时同志生前的心愿。”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