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村中看样板】“知识就是金钱”——村级样本30例之凤凰县菖蒲塘村

2021-02-01 21:15:5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奉永成] [编辑:周泽中]
字体:【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奉永成

1月15日,记者来到凤凰县菖蒲塘村时,村党委第一书记隆海江正带领客户去村里苗木基地考察。去年,在村党委的联络下,菖蒲塘村苗木合作社揽到了一笔大生意,为全县乡村提供茶树苗,中标价2000多万元。

山多、地少、水缺、路烂,曾是菖蒲塘村的真实写照。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菖蒲塘村考察调研,提出“要依靠科技,开拓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为菖蒲塘村发展指明了方向。菖蒲塘村从此走上了一条农村美、农业兴、农民富的新路子。

2020年,全村仅水果产业这一项,实现人均增收9000余元。昔日的穷山沟,如今变成了美丽富裕幸福新村庄,成为全省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村级“样本”。

技术变成金钱,也变出新农民

在菖蒲塘村调查走访,王安全的名字多次被村民提及。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民仅靠种植水稻、玉米维持生计,日子越过越穷。穷则思变,以王安全为代表的几位党员决定带头吃“螃蟹”,改种水果。他们走出村子,到浙江、河南、福建等地,学习水果种植技术,了解市场。带领10多户村民种植西瓜、蜜橘、椪柑、猕猴桃、蜜柚等水果,成为村里水果产业发展的“引路人”。

种植水果时间长了,王安全慢慢摸出了门道:种水果,技术也能变成钱。“谁懂技术,种植的果子就好,价钱就卖得高。”王安全说。明白了技术也是金钱的道理,王安全开始钻研种植技术,研究市场行情,根据市场行情调整水果品种,效益越来越好。现在,王安全又成了村里水果种植的“风向标”,王安全种什么品种的水果,村民纷纷跟种。

把技术变成金钱,菖蒲塘村“女子嫁接队”可有话语权。以往,外地客户买了村里的果苗,需要嫁接等技术服务,村民田香群带领一群心细手巧的“娘子军”专门提供嫁接技术。短短几年时间,队伍由16人壮大到247人,服务范围也从附近乡镇拓展到周边好几个省市。1月16日,记者在村里调查时,田香群正带领“女子嫁接队”在外面干活。2020年,“女子嫁接队”人均增收超3万元,个个都是致富能手。

明白了“知识就是金钱”的道理,村民们学习劲头高涨。前几年搞培训,50个名额能来20人就不错了,现在满员、超员是常态。菖蒲塘村趁势而为,在脱贫攻坚中,重视培训农民,几年下来,把一群庄稼人变成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村里同省农科院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培训聚焦果业,持续发力。现在,全村有2户省级科技示范户、1户州级科技示范户、10户县级科技示范户,21名中级农技师、48名初级农技师。技术带头人田茂华说,市场需求在变,气候土壤也在变,只有用足科技、以变应变,产业才可持续发展。

销售是果业的关键点,也曾是菖蒲塘人的头疼事。以前菖蒲塘村卖水果,主要靠客商上门收,挑三拣四不说,还随意压价。近两年,电商发展势头强劲。以变应变,菖蒲塘村50多名年轻人,组成“电商青年军”,通过网络,搞直播、卖水果和土特产。如今,村里的水果三成走电商、四成卖游客,剩下的三成才是上门收购。“80后”向黎黎是村里“电商青年军”中的一员,2020年夏天,两个月时间,她就在网上销售水果10多万元。

既要面朝黄土,也要抬头看天

2013年11月3日,总书记来村里考察时,村里有些群众已经开始种植猕猴桃、柚子等水果了,但大部分村民还是心动不敢行动。

做大水果产业。菖蒲村为贫困户免费提供苗木和水泥杆等,鼓励村民扩大种植面积。在水果、旅游、女子嫁接队、周生堂公司等4个发展势头较好的产业、公司、合作社中成立党支部,按照“党小组+党员+贫困户”模式,带领村民发展生产。现在,全村水果种植面积从2013年的1750多亩增加到5800多亩,不仅用足了村里的地,还在外租“飞地”390亩种植水果。

记者入村调查时,村民田顺心正在水果基地里安装水肥一体化设施。“开一个龙头,就能完成浇水施肥工作,这才是真正的现代农业。”田顺心说,当农民既要面朝黄土,也要抬头看天,利用现代科技技术提质增效。水肥一体化设施安装后,原来需要10多个人3天才能干完的工作,现在只需要一个人一小时就能完成。

菖蒲塘村引导村民优化品种,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注册统一品牌,打造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品改示范园、提质增效示范园等基地,提升果质、增强市场竞争力。2020年,全村水果产业实现人均增收9000余元。

依靠科技,延伸产业链。菖蒲塘村猕猴桃品种多、品质高,村民钻研出用砧木嫁接的技术,培育出的苗木深受市场青睐。2019年,全村销售苗木创收1020万元。引进龙头企业,建设生产车间,发展果品深加工,既提升果业附加值,又带动村民就业。以前丢掉的幼果、柚子皮,现在经过加工,也可以卖钱。村党委第一书记隆海江介绍,在收果高峰期,光削果皮每天用工就超过400人。

注重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产业势头强势。菖蒲塘村离凤凰县城近,借力“凤凰古城”品牌效应,打造飞水谷景区,发展农业休闲体验游,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

人居环境优美,精气神更足了

傍晚,吃过晚饭的村民三三两两来到菖蒲塘村文化广场,合着音乐跳起了广场舞。

文化广场原是一处散发臭气的沼泽地,在新农村建设中,菖蒲塘村将沼泽地填平、绿化,如今成了村民的“喜乐地”。

脱贫攻坚以来,菖蒲塘村完善基础设施,改变村容村貌,培育乡风民风,昔日远近闻名的穷山村,变为舒适宜居的幸福富裕新农村。

以前的菖蒲塘,全是土路,村民出行困难。村里像样的房子不多,还有50多户住的是危房。遇到干旱天,村民要到十几里外的山洞挑水吃。如今,村组路全部硬化,90%以上的人家是两层小楼房。自来水由城镇管网统一供应,水质安全有保障。村里文体活动广场、妇女儿童之家、便民超市一应俱全。

以前村民生活习惯差,厕所臭味大,污水满地流,垃圾随风刮,房前屋后脏乱差。如今,村里的旱厕全部进行了卫生改造,生活污水入管网统一排放,垃圾有专人清运。村民们生态环境意识强了,纷纷利用房前、屋后、路边的空闲地栽花种树,使得村庄同周围的果园、山丘融为一体。

环境美了,村民精气神更足了。村民们自发组建表演队,农闲时节排练,节日集体表演,还经常被邀请到周边乡镇参加晚会。村里成立了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协会,开展“最美平安家庭”“十佳致富能手”等评选,将传统美德、法律知识、村规民约等融入村民生活。

党组织更强了。2017年,村党委换届,新班子里多数是致富能人、技术能手,近一半是大学生。他们人人都能讲清扶贫政策,个个都有示范带动本领。

今昔对比,生活设施齐全了、人居环境优美了、村民腰包鼓了、精气神更足了,村民们感叹这样的好日子做梦都没想到。

【记者手记】

越来越高的“含金量”

菖蒲塘村山多、地少,曾穷得让人心碎。“有女莫嫁菖蒲塘,家里只有烂箩筐。”便是当时真实写照。

穷则思变。脱贫攻坚以来,菖蒲塘村通过建强基层党组织,依靠科技力量,开拓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让有限的土地迸发出无限活力,“含金量”越来越高。

曾经只能丢掉的幼果和果皮,如今经过加工,成了畅销市场的土特产;以前只能卖几元钱一公斤的水果,通过品改提质增效,卖到了30多元一公斤。技术也成了创收的主渠道,村里的“女子嫁接队”业务遍及四川、贵州等周边省(市)。观光农业、采摘农业、休闲体验农业蓬勃发展,精品果园成了网红打卡地……

山还是那座山,却真的变成了“金山银山”;人还是那些人,却是新时代新农民。村庄也成了幸福宜居的新农村。

相关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村中看样板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