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最远那一户①】双手炒出幸福味 快乐日子赛神仙

2020-10-01 07:44:1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周红泉 王为薇 唐煜斯] [编辑:夏博]
字体:【

【编者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习近平

他们是村里最远的那一户,交通更不便,信息更闭塞,机会更稀缺,脱贫的任务更艰辛,脱贫的期盼更迫切。

最偏远的那户人家,系着最深切的牵挂。党和政府的关怀从未缺位,精准帮扶的努力从未松懈,迈向小康的脚步从未停歇。

我们从湖南省14个市州各选一个村,聚焦每个村最远的那一户。14路记者跋山涉水,走进村里最偏僻的角落,记录最动人的脱贫故事,以此致敬扶贫这项千秋德政,致敬这个伟大征程中行走的人们。

村里最远那一户①丨双手炒出幸福味 快乐日子赛神仙

文 | 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记者 周红泉 王为薇 唐煜斯  视频 | 张劲夫 视觉 | 陈青青 周子茜

(8月12日,龙建向记者和游客展示今年7月份的工资记录)

“12287.17元!”

这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思源餐厅主厨龙建7月份的工资记录。

8月12日,这个数字,让在场亲眼见证的游客将嘴巴张成“O”形。

龙建的家位于莽莽武陵山腹地十八洞村当戎寨,是距十八洞村新村部最偏远的人家。这个17岁就辍学打工、曾背过煤的“80后”苗家汉子,如今用双手在家门口“炒”出幸福好滋味。

“搭帮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我们山窝窝里过上‘神仙’一样的好日子。” 龙建一脸感恩和自豪。

(8月12日,龙建家)

“眼见为实”,大伙决定去龙建家瞧瞧。

“我爱人是村里的导游,我叫她来给你们讲讲。”龙建热情招呼。

龙建妻子石俊利是一位“90后”。她带着大家一路走一路解说:水泥路通到家对面,原来从家到镇上走路需要40多分钟,现在开车不到10分钟就能到;家里房子修缮一新,沙发、彩电一应俱全。进门时,爷爷龙先进正带着2岁女儿小琪玩耍,“还有一个7岁的孙子,读小学了。”

在家门口把钱赚了,顾老又顾小,好一幅乡村幸福图景。惹得大伙满眼羡慕:“这日子比城里还惬意!”

石俊利感叹,“十多年前,我第一次跟他回家,只有一条烂泥巴路,要翻几座山。房子的墙和屋顶都是用竹子编的,躺在床上就能看到星星。”

“穷,那时真穷!”龙建接过话头。在他的记忆里,是翻不尽的大山和穷寨子。他17岁就不得不出门打工,在煤矿背过煤,后来又到餐厅当学徒。

“学切菜每天练得手发抖,一个月的工资只有150元。”龙建说。

好在他勤奋、肯吃苦,一步步从帮工做到主厨,也赢得同在餐厅当服务员的石俊利芳心。

婚后,两人却只能继续背井离乡外出务工,“那时感觉‘好日子’是那么遥远。”

(8月13日,龙建在思源餐厅为来十八洞的游客炒菜)

改变始于2013年11月3日。

这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龙建和中国大地无数农民的命运,自此发生巨变。

2014年初,时任村支书龚海华邀请龙建回村建设自己的家园。

“我们当戎寨在村子边缘,不能拖了村里发展的后腿。”龙建告别妻子,回到村里。他竞聘上村干,跟着驻村扶贫队、村支两委的干部们,一家一户走,事一件一桩办,和村民一起修路、通水、通电,整治村容村貌,发展产业和乡村旅游。

那时,龙建当村干的工资补贴每月只有几百元,不满1岁的儿子正嗷嗷待哺,加上父亲身体残障需要赡养,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用妻子的话说,“他的工资给儿子买奶粉都不够”。更让妻子无法理解的是,2014年,家里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龙建却认为,自己是村干,主动退了出来。妻子一度想要他重新出来打工。

“我答应回村干,就得做到。”龙建说,“要脱贫致富,有了好政策,还要不等不靠,自己加油干!”

(8月13日,龙建一家人的幸福合影)

龙建的肯干再次得到认可——他不仅被推荐入了党,还参加“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计划”,学习经营管理、产业种植等技能和知识。

村里的产业发展也越来越旺——一千多亩猕猴桃基地、十八洞山泉水厂先后建了起来。去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增长到14668元。包括石俊利在内的更多年轻人回来了。

今年年初,已从村干岗位换届退下来的龙建经过严格面试、试菜,被聘到村集体经济产业思源餐厅当主厨。如今,来十八洞村的游客与日俱增,龙建每日在厨房里忙碌着。挑菜、洗菜、配菜、切菜……每一道工序龙建都会亲自上手,为全国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准备最正宗的湘西农家菜。

“今天中午预订了十多桌客人呢!要准备一百多人的分量。”临近中午,龙建换上厨师服,在灶台前挥动锅铲,苗家腊肉、湘西土鸡、青菜豆腐……一道道美食被烹饪出来,端上餐桌。

“味道不错!”餐厅里,一桌从衡阳来的游客大口嚼着腊肉,赞不绝口。

这是龙建最高兴的时候。上个月是旅游旺季,他工资不菲。当导游的妻子一个月工资也有几千元,家里买了车,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明年想建新房搞民宿,地址选好了!”龙建扬起手,跟妻子一起畅想着未来。

记者看到,他手掌虎口处的老茧格外显眼。这老茧见证了他一路奋斗,也让他和家人深深体会到:不管路有多远,山有多高,有了党的好政策,凭着自己的双手,就没有走不完的路,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过不好的日子。

相关专题:村里最远那一户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