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一代“楚勇” 演绎传奇——新宁“楚勇文化”与历史传承探源

2016-10-27 08:55:04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万姗姗]字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一个充满神话传说、孕育传奇人物的地方。新宁县不但有崀山、夫夷江这样的好山好水,自古也是才俊辈出。名震天下的晚清湘军,新宁是发祥地,新宁楚勇,就是湘军的源头。楚勇的创始人、“湘军第一将”江忠源,出任过闽广总督、直隶总督和云贵总督的刘长佑,两江总督、湘军最后的统帅刘坤一……新宁人用血与火的历练,彰显了他们大山一样的品格和无坚不摧的精神。

峎山将军石。 杨坚 摄

峎山景区修葺一新的刘氏宗祠。 新宁县委宣传部供图

杨坚 周晓波 李中 蒋剑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一个充满神话传说、孕育传奇人物的地方。新宁县不但有崀山、夫夷江这样的好山好水,自古也是才俊辈出。名震天下的晚清湘军,新宁是发祥地,新宁楚勇,就是湘军的源头。

楚勇的创始人、“湘军第一将”江忠源,出任过闽广总督、直隶总督和云贵总督的刘长佑,两江总督、湘军最后的统帅刘坤一……新宁人用血与火的历练,彰显了他们大山一样的品格和无坚不摧的精神。

崀山景区里的将军石,俨然披坚执锐的古代将军,俯视着千山万壑,犹如指挥着成千上万英勇善战的新宁楚勇,征战四方。人们看到它,楚勇的传奇历史,不由浮现在脑海。

历史探源:好山水 出豪杰

在新宁县夫夷江的上游,一个叫何家湾的地方,一座巨石突兀而起,伟岸挺拔,那就是著名的“将军石”。它海拔399.5米,净高75米,周长40米,顶部略小,上下等粗,活脱脱一个古代大将。

将军石是新宁作为将军县的标志。清朝末年,这里出了四品以上的将军200多人,可谓将星云集。

据传,新宁这个地方,山水俱佳,是风水宝地,所以人才辈出。当地人分析,新宁出人才的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

其一农民起义。因为地处山区,“天高皇帝远”,自然条件的艰苦,群众生存不易,与外界较少交往等等,形成了当地人民吃苦耐劳、不畏强暴的品性。个性爽直,互助团结;恪守诺言,讲求义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每遇官府及恶霸等压迫,必起事反抗。尤其是八峒瑶民,表现更为突出。自明朝以后,这里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产生了很多智勇双全的起义领袖。

其二能征善战。很多人因作战勇猛,战功显赫,因而提升很快,有些甚至成为封疆大吏。

其三崇学重教。新宁虽然边远,但历朝历代,老百姓重视教育,父母再苦再累,也要送孩子上学。因此有比较好的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人才。

在历史长河中,新宁人民有着反封建、反压迫的光荣革命传统,宋有杨再兴追随岳飞英勇抗金,血染小商河;明有杨文柏揭竿而起,攻占县城;清有蓝正樽、雷再浩、李沅发先后聚众反清,威震清廷……

楚勇崛起:宝古佬 皆重臣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雷再浩以青莲教名义在崀山起义,官军不敌。知县李博、举人江忠源“在各村整饬团练以备剿”,得民团兵数千人,此是楚勇团练的最初成立。“楚勇”的战斗力大大超过了清朝的绿营兵。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受清朝廷之命,江忠源和刘长佑带领新宁“楚勇”,在广西全州县的蓑衣渡以区区一千七百人面对太平天国的十几万人马,打死了南王冯云山,使太平军遭到了出师以来的第一次惨败,不得不改变了顺水而下攻取长沙的打算。楚勇的勇猛,让濒临灭亡的清政府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下令各地兴办团练。之后曾国藩组建“湘勇”,与崀山“楚勇”并肩鏖战数十年,最后扑灭了“太平天国”的熊熊烈火,挽救了垂死的满清王朝。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新宁人在遭受战争的重创之后,痛定思痛,把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作为首要大事。两江总督刘坤一主修了县志,记载了几百年的风云变幻和成败得失。主持修复了金城书院,集资新修了大兴阁和文昌阁等学习场所。

“无湘不成军”,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十分璀璨的文化现象。而这一文化的源头,则是湖湘书生投笔从戎,创建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挽救了摇摇欲坠的清朝政府。许多人因赫赫战功平步青云,成为重臣名将。整个湘军系统中官至总督者15人,官至巡抚者14人,出现了“中兴将相什九湖湘”的鼎盛局面,形成了显赫一时的湖湘政治集团。湖南人在中国历史上的突出作用,始于湘军;湖南人才之盛,亦始于湘军;后来的洋务运动也主要由湘军人物一手发起。

新宁人常常骄傲地说:湘军名满天下,滥觞则是楚勇;湖湘文化博大精深,源头之一在新宁。江忠源、刘长佑、刘坤一等一代名将作为邵阳(古称“宝庆”)“宝古佬”的代表,就是湘军创始人。

江忠源,生于1812年,字常孺,号岷樵,新宁人,晚清湘军初期统帅。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举人,1844年,在籍办团练,宣扬忠孝礼义,教兵法技勇。1847年,率团丁配合清军镇压雷再浩会党起义,升署浙江秀水知县。1851年(清咸丰元年)7月,以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奉命赴钦差大臣赛尚阿广西军营。旋即在家乡招募士兵500人赴广西,号“楚勇”,为湘军之雏形。此后,江忠源转战湖南、湖北、江西,累升至安徽巡抚。1854年1月14日驻守庐州被太平军攻破,投水自杀。

刘长佑,生于1818年,字子默,号荫渠,新宁金石镇人。于道光二十九年考取拔贡,同年,刘长佑与刘坤一招募乡勇万余人,会同清军镇压起义军。咸丰二年,参与围剿太平军。咸丰九年,石达开率部从江西进入湖南,攻克郴桂,直迫永州,刘长佑、江忠义率军赴援,解永州围。同治元年,升任两广总督,将所部楚军交刘坤一统领,留防广西。同治六年,因疏于防范被降级留任。同治十年再度翻用,历任广东巡抚、广西巡抚、云贵总督。1887年病逝于新宁老家。

刘坤一,生于1830年,字岘庄,新宁人,湘军宿将。廪生出身,1855年参加楚勇与太平军作战,累擢直隶州知州。1862年,升广西布政使。1864年升江西巡抚。1874年,调署两江总督。1875年9月,授两广总督,次年兼南洋通商大臣。1891年受命“帮办海军事务”,并任两江总督。在其后的甲午战争、百日维新、义和团之乱、清末新政等晚清历史事件上均担任着重要角色。1902年9月逝于两江总督任上。

据统计,新宁楚勇曾出现200多个文武将官,新宁人有个很自豪的说法:“隔墙两制台,对岸两提台”。“两制台”指的是清朝时的直隶总督刘长佑、两江总督刘坤一;“两提台”指的是安徽巡抚江忠源、浙江提督刘光才。所谓“隔墙”,是因为武慎公刘长佑府宅馀庆堂与忠诚公刘坤一府宅光厚堂在新宁县城仅一墙之隔;所谓“对岸”,则因为湘军将领江忠源、刘光才家就在夫夷江的两岸。4人皆为晚清“中兴名将”,当时一个小小的新宁几乎在同一时期冒出多名将帅之才,堪称晚清政坛一大奇观。

历史传承:精气神 世相承

崀山是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多元文化交汇。研究者称,楚巫文化、川黔文化、汉儒文化、苗瑶文化等各种文化因子在崀山交融重组,熔为一炉,形成崀山文化的多元格局,别致独特、扑朔迷离、摇曳多姿。

楚勇文化,是新宁先贤用血肉和生命凝结而成的,特色最鲜明,内涵最广阔,张力最强劲,影响最深远,是湖湘文化中的一朵绚丽奇葩。这朵文化奇葩,不但哺育了楚勇,而且哺育了湘军。

地灵才有人杰。新宁地处偏远,崀山丹霞地貌世界独有,这些红色的石头,是地球古老的遗存,蕴藏着古老神奇的文化密码,有人说崀山是“霸蛮”的山,那些红色石头是充满血性的“霸蛮”石头。有“霸蛮”的山,自然有“霸蛮”的人。新宁人因而具有大山的血性,大山的精神,大山的气韵,大山的力量,形成独特的精、气、神。新宁良好的生态、原始的自然环境,是楚蛮文化的深厚土壤。生活在这原始自然生态中的新宁人,自然具有浪漫的、粗犷的、充满原始风情的性格。原始的充满野性的楚蛮文化,就在清澈的夫夷江畔,在红色的丹霞峰林中,在朴实的自然风情中,茁壮成长。

然而,这么一块土地,在古代中原人的眼里,则是一块蛮荒之地,这里的居民也被中原人称为“南蛮子”。“南蛮子”带有强烈的地域和种族歧视。不过,新宁人并不以“蛮”为耻,而是以“蛮”为荣,往往认为自己是“霸得蛮”的人。

当地学者认为,新宁人之所以欣赏、崇尚“霸蛮”二字,因为蛮,就是吃得苦,扛得起;蛮,就是不信邪,不怕鬼;蛮,就是天不怕、地不怕。“蛮”,也是湖南人性格的典型特征,具有敢为人先、敢于拼搏、不屈不挠、执着追求的鲜明风格。

新宁是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邑,文明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丰厚、民情风俗丰富、丹霞风光旖旎,拥有独特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在加快旅游发展的进程中,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以文化提升旅游品位,以旅游彰显文化底蕴,让这些特色文化在游客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新宁人,正在思考,并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