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全力实施“菜篮子”工程建设提升四年行动,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高

2024-10-30 09:00:10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祝林灿 刘攀] [编辑:张岚]
字体:【

建好“菜园子” 拎稳“菜篮子”

长沙全力实施“菜篮子”工程建设提升四年行动,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高

市民在树木岭菜市场选购新鲜辣椒,品种丰富的辣椒大大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劭劼 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祝林灿 刘攀

秋高气爽,长沙迎来蔬菜丰收的季节,处处洋溢着喜悦气氛,构成一幅幅田园丰收的美丽画卷。

在湖南省最大的“菜篮子”——长沙黄兴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以下简称“长沙海吉星”),各类蔬菜琳琅满目,前来采购的车辆络绎不绝。这里的日均蔬菜交易量维持在1.4万吨左右,高峰期可达到1.5万吨。长沙海吉星不仅成为辐射全国的蔬菜集散中心,也是中南地区蔬菜价格的风向标。

小小“菜篮子”,装着大民生。近年来,长沙市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坚持把“菜篮子”工程作为重要的基础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自2023年起,全力实施“菜篮子”工程建设提升四年行动,持续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出更多安全感、幸福感。

夯实生产端,确保“菜够吃”

建好“菜园子”,确保产得出、供得上,是装满“菜篮子”、保障大民生的重要基础。

自2022年以来,长沙市全面开展蔬菜生产“三新三高”试验示范,大力推广应用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从而实现蔬菜生产“高产量、高品质、高效益”。

“在专家的帮助下,我们创新发展辣椒秋延后高效栽培技术,让元旦、春节的时候也有本地优质红椒供应。”走进宁乡花明楼镇,基地里一串串青翠饱满的辣椒挂满枝头、长势喜人,宁乡辣美椒甜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贺小贞表示,通过优选“长研青香”“长研1611”等辣椒品种,创新种植模式,错开辣椒批量上市时间,加上抓好关键技术,基地可以实现辣椒全年不间断供应。“这两年,试验示范区每亩产量均在1000公斤以上,平均价格达到每公斤30元,每亩产值突破3万元。”

同为长沙市蔬菜生产“三新三高”试验示范综合核心示范点,在位于望城茶亭镇九合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大棚辣椒育苗基地,风味型辣椒春提早高效栽培技术和秋延后高品质红椒高效栽培技术,让基地的辣椒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10月主要上市青辣椒,11月底到来年3月,我们会种植红辣椒。基地秋辣椒大棚有125亩,早春辣椒约50亩,接下来,我们马上会育早春的辣椒苗,大概在2月底移栽,4月中旬就可以提前上市,弥补冬春辣椒上市的空白期。”基地负责人谭海波介绍,每天约有1500公斤左右的收成。

通过连续三年的蔬菜生产“三新三高”试验示范,长沙成功建立了15个核心示范片、45个综合试验点,项目实施和示范带动面积4万多亩。

目前,全市辣椒播种面积14.5万亩,产量37.1万吨。

天气转凉,浏阳沿溪镇沙龙村的蔬菜大棚内却是一片火热场景,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数名工人正忙着采收、装箱。

该基地区域内汇集了16家专业蔬菜合作社,整齐的钢架大棚林立,连片的各类新鲜蔬菜在大棚内舒适生长,蔬菜种植面积达3962亩,每天的蔬菜运转量有数十吨。“我们的菜心种植周期仅为32天,每年可种植八季,实现全年不间断供应。”新丰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周福初介绍,每天要采摘约3000公斤的新鲜菜心送到市场。

近三年来,长沙新建蔬菜钢架大棚195万平方米,有力提高了蔬菜复种指数,年产蔬菜600万吨以上。

宁乡花猪、望城荷花虾、浏阳黑山羊、望城鲌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沙人日常的“菜篮子”里,少不了各类特色农产品。

在望城靖港镇,一个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集水产养殖、蔬果种植、苗木培植、水产品加工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产业基地,创造了过亿元的年产值。

“我们的水产品(鲌鱼)加工厂占地总面积5000平方米,主要生产刨盐鱼和风吹鱼,每年能加工生产150万公斤。”千龙湖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其水产养殖以名优特水产品翘嘴红鲌繁育、养殖、加工与示范推广为主线,产品已经销往国内二十多个省份。

“基地与印遇龙院士团队深入合作,试验后发现了宁乡花猪的肠道微生物能调控肌肉脂肪酸沉积,为肉的品质提升提供一种新的策略。”湖南楚沩香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曾青华介绍,通过科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养殖,能更好地提升猪肉品质、占据中高端市场。

为了让宁乡花猪吃好,院士团队还为花猪量身定制了“秘方”饲料,传统饲料吃9公斤只长2公斤毛重,现在吃“秘方”饲料,7公斤就能长2公斤毛重。

据悉,作为“菜篮子”领域院士专家最集中地区之一,长沙率先出台了《长沙市院士农业实施办法》,建成院士农业工作站(室)17个、院士农业基地12个,落地院士科研成果27项,发布院士团队领衔的蔬菜、生猪等新技术试验示范成果9项。

畅通流通端,确保“吃得着”

既要吃得饱,也要吃得好。随着“米袋子”“菜篮子”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高,长沙建设辐射全国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脚步也在继续。

2021年1月,红星全球农批中心一期建成开业,年交易额近500亿元,居全国同类市场第三位。

2022年12月,红星全球农批中心二期建成开业,占地面积500亩,搭建了专属信息化管理平台,配备了自动化立体冷库,实现了规范管理、便捷交易。

总投资15亿元的长沙海吉星二期,成为中南地区最大、全国一流的绿色、安全、数智化农产品现代物流枢纽中心。

大市场多元化、多主体、多形式……在长沙,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之路已变得更为顺畅。近年来,长沙印发了《长沙市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对红星、长沙海吉星二期、水渡河、大河西等全国排名靠前的大城区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大市场进行改扩建,四大农批市场总建筑面积超180万平方米,日均蔬菜交易量保持在2万吨以上。

供应充足还要就近买。对此,长沙有序推进零售网点覆盖建设,全市已有农产品批发市场18个,建成高标准农贸市场300余个、大型超市121家,零售网点1.56万个,平均每个社区10个。

如何确保“菜篮子”产品能够及时出村、进城、上桌?长沙注重产销对接,通过建立“四双”风险产品产销对接模式,推动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衔接,降低了入市农产品的风险率,打通了流通堵点。

促进“土特产”进城的“城乡对接、村社互进”结对共建活动也直接推动了需求的精准对接。截至目前,该系列特色活动已引导102对城市社区和村共建。今年以来,全市已举办各类供销市集等活动近200场(次),销售农副产品1200余万元,大量本地“菜篮子”产品实现直供直销,不仅拓宽了村民增收途径,也给市民带来更多优质农产品。

眼下,从云南的高原时令蔬菜到山东的绿色蔬菜,再到广西的特色瓜果、湖北的淡水产品等,全国各地的农产品纷纷涌入长沙市场,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供应格局。这种地域间的互补性供应,不仅满足了长沙居民对不同种类蔬菜的需求,更有效保障了市场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强化市场端,确保“吃得好”

既要吃得新鲜,还要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来到位于浏阳沿溪镇沙龙村的新丰蔬菜基地,设有专门的农残检测室,每批蔬菜要经自检、镇农办复检,合格后方可采摘并对外销售。包装上有二维码,手机一扫,采摘日期、基地信息、农残检测结果一目了然。据悉,沙龙村16家合作社均被纳入长沙市农业农村局监管,也都配备了相关自检设备。

“全市已将860家规模以上生产经营主体的位置信息、生产规模、主要品种、信用等级等录入监管系统,形成了全市生产经营主体分布态势总览图,实现各类信息一键查询,各项数据自动统计,各种情况一目了然。”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长沙有108家龙头企业接入了智慧农安监管系统,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流程监管后,蔬菜、水果、茶叶、畜禽、水产等各类企业的监控设备让生产过程可视化。运用监管系统,可以随时查看任意一家企业的生产情况,实现了监管24小时不间断、无盲区、无死角,极大提高了监管时效性、有效性。

“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在例行监测中发现1批次草莓不合格,立即启动了监督抽查,从发现问题到立案调查,前后仅用了6天时间,雷霆出击,执法亮剑,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把新鲜装进“菜篮子”、把满意装进“菜篮子”、把幸福装进“菜篮子”……一幅以务实为基调的民生蓝图变成了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实景。下一步,长沙将继续把“菜篮子”工程建设作为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实,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品牌培育等工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不断提高百姓对“菜篮子”工程的满意度,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来源:长沙晚报

(一审:蒋宇 二审:邓望军 三审:鲁红)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