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工匠丨何飞迎:控制零件精度至发丝1/20,锻造航发强劲“中国心”

2024-04-30 18:12:41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兰宇琪]
字体:【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王智芳 通讯员 廖为

几近报废的发动机机匣,仅用一把锤子就能让全部零件达标。仅凭锯、锉、锤、钻等简单工具,就能将零配件的精度控制在一根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掌握这个绝活的人就是湖湘工匠、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简称航发南方)钳工特级技师何飞迎。

(参加工作30年,50岁的何飞迎仍坚守在科研生产一线。 受访者供图)

4月30日,记者走进航发南方,看湖湘工匠如何为国产战机装上一颗颗先进可靠的“中国心”。

30年攻克难关180余项

1994年,何飞迎以钳工五级的优异成绩毕业,被招入航发南方。参加工作后的他努力学习钻研业务技能,2000年报考了航发南方高技班,在学校里一口气拿下了车、铣、磨、(氩弧)焊四个专业的等级证书,两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

参加工作30年,50岁的何飞迎仍坚守在科研生产一线。

锥形火焰筒,是航空发动机中的重要零部件,只能手工敲打成型,熟练工完成1个部件需要5至10分钟。何飞迎设计出成型模具,20秒不到,就能制作出一个合格的锥形火焰筒。很多航空发动机零部件都需要用丝锥打孔,但因为合金材料的特殊性,一个国产丝锥往往打1到2个孔后就会报废,但进口丝锥却能打200多个孔。“其他国家能做到,我们就做不到?”凭着一股子倔劲,何飞迎成功将国产丝锥改进,达到可打孔140余个的水平。

工作30年,以何飞迎为主攻克的加工技术、质量难关大小有180多项,创造经济价值1000余万元。提出静压校正和还原校正工艺方法,近10年来减少加工时间8万余小时,节约成本1248万元,为航空发动机钣金生产加工探出新路。

近3年,何飞迎完成技术攻关、改进14项。“特种材料丝锥”专利技术运用到生产中,节约成本100多万元;锥筒成型模具应用到生产中,单件加工时间由6个每小时提升到152个每小时;多次受邀完成飞机外场排故,节约成本300余万元。

传帮带,培养时代新人

2009年何飞迎被航发南方特聘为钳工技术指导以来,凭着丰富经验,带领徒弟们连续13年在省、市乃至全国的各类比赛中取得了15个第一。在公司“传帮带”和“名师带高徒”活动中多次获奖,2021年他和徒弟梁卓被评为湖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劳模工匠师徒“结对子”活动优秀师徒对子。

2014年,他全身心投入“何飞迎大师工作室”钳工队伍培养上,通过积极开展钳工专业技能培训,使工作室成为公司钳工高端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工作室已发展成湖南省和中国航发“技能大师工作室”,湖南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以来开展技能讲座400多场次,培训学员累计上千人次,同时他被岳阳310厂聘为技能专家并多次开展技能培训。人才培养的同时,他还进行知识总结,编写了《钳工》《通用量具使用技巧》《航空发动机钣金工》等书籍,申请国家专利3项,发表论文11篇。

(一审:夏博 二审:邓望军 三审:蒋玉青)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