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变得生动有趣

2024-01-26 11:28:09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桂范

《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启蒙课》,是一部由专业历史工作者撰写、各个断代知名专家审读的专门写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启蒙读物。

全书共13册,覆盖神话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和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明、清等13个历史阶段,生动讲述了各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越是写给儿童的历史,越要严谨专业。为了保证历史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所有的编、审老师不吝所学,严谨对待书稿,只为了奉献给孩子一套好读又可靠的历史读物。

写好历史:寓说理于叙事之中

这套书以故事为主线,每一册都以代表性的历史故事为线索,在故事中呈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让孩子可以轻轻松松读历史,还读得有趣味。经过多次打磨,最终呈现的文本更加丰富和生动了。

以《魏晋南北朝》册为例,每一章都讲述了该册历史时段中的重要事件,章节之间基本以时间为序。每一章内部又由几个小故事组成。第一章“三国群星陨落时”包含“曹魏代汉”“夷陵之战”“完美托孤”和“五次北伐”四个故事,每个故事3页左右,篇幅适中,孩子可以轻松获得“又读到了一个故事”的愉悦感。

在故事的讲述上,不只关注历史本身的是非有无,还要呈现历史的丰富性,历史也是过往人们的人生经历,本就有血有肉。比如《秦·西汉》册讲到项羽英雄末路,是这样写的:“乌江上白茫茫一片,只有一叶小舟荡在渡口。摇船的老翁催他赶快上船过江,劝他回到江东再做筹谋,以求东山再起。项羽却坚决不答应。”寥寥数语,把英雄末路的窘迫与骄傲写得声情并茂。当时的环境“乌江上白茫茫一片”,孤寂、茫然;“只有一叶小舟”,别无他路;“坚决不答应”,宁愿绝地死战,也无法放下骄傲。

注重叙事,用讲故事的方式讲历史,孩子很难不喜欢。

读好历史:引导思考,建立史观

孩子读到了好的故事,获得了美感享受,产生兴趣,这是作者想要通过这套书做到的第一件事。而接下来就是,独立思考,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史观。读史使人明智,会思考的孩子做什么都不会太难。

正如主编马勇所说:“历史是一个消逝的过往,任何重述都是重述者基于当下感受与最新研究。所谓历史是一门常说常新的学问,就是说历史的客观性从其发生就是一个无限接近的过程,而不是接近的终结。”历史的“常说常新”可以给孩子提供非常好的思考素材。

以往商纣王给我们的印象就是残暴无道、荒淫无度,是中国历史上的暴君典型。在《夏商》册最后一章“商纣王的‘六宗罪’”中就写道:“从史书上看,商纣王还是夏桀的升级版本,他的残暴与荒淫更胜一筹。 尤其是发明了许多骇人听闻的酷刑,对老弱病残也毫不留情,纣王也成了‘昏君’‘暴君’的代名词,所以才会有个成语叫‘助纣为虐’。”

但《论语》中有这样的话:“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意思是纣王的坏,不像传说的那么夸张,所以君子都憎恶失败,失败了所有的坏都会归到他的头上。

可见纣王也不是只有一面。在《夏商》册中,作者就用题为“商纣王的另一面”的小节,从保存了上周时期宝贵史料的《尚书》入手,专门为孩子写了写纣王的多面形象。

潜移默化中,这样的讲述向孩子传达的,是一种富有研究精神的、与时俱进的史观。

在这套书中,还穿插了很多小栏目,比如“一起看国宝”“我爱做研究”“想一想”“诗词链接”,等等。这些小栏目专为引导思考、拓宽视野而设,孩子读过故事后,还能通过这些小栏目前勾后连,举一反三。

学会思考,学会提问,才是我们希望孩子具备的能力。死记硬背,为了记住知识而读历史绝非我们所愿,也不会让孩子喜欢上历史。

画好历史:现代感和想象力并重

给孩子看的历史书,一定要图文并茂。除了书中穿插的文物图片和历史图像,大量的插图都是由插画团队创作完成的。

插画采用了国风的风格,在描绘历史的同时增加时尚感和想象力,绘制孩子真正喜爱的创意插图。

《明》册在讲述明武宗朱厚照的故事时,绘制了“想当将军的皇帝和想当皇帝的太监”插图,用地上的影子反映角色内心。阅读的时候会发现,13册书的前衬页上都有一幅小图,13幅小图放在一起,仿佛图腾集合,给人时尚又古典之感。

为了绘制与文本相辅相成,本身又尽可能具有解读性和信息量的插画,插画团队在创作时查找了大量资料。也是在这样的努力下,最终成书才呈现出翻页有图、图文相辅的形态,读起来更加轻松无压力。

考虑到书中引用的个别历史图像无法突出呈现核心信息,以及如何为历史图像增加现代美感,插画师还将创意插画与历史图像结合起来,巧妙地完成了“古今融合”。

希望孩子通过这套书爱上历史,打开历史阅读的大门。

(《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启蒙课》,马勇 主编,刘媛媛 撰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一审:夏博 二审:蒋俊 三审:谢峰)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