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最美铁路•感受京广加速度|提升线路质量保安全 广州大机段有高招

2022-07-11 14:0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田婧 龙腾] [编辑:刘畅畅]
字体:【

华声在线7月11日讯(实习生 田婧 记者 龙腾)7月8日上午,“发现最美铁路•感受京广加速度”大型网宣采访活动采访团前往广铁集团广州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检修段,参观检修轨道车等设备的操作流程,探寻京广加速度背后的力量。

广州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检修段是广铁集团全路配备大养机械种类最多、机型最全、技术最先进的单位之一,主要负责大型养路机械运用和检修,致力于改善铁路线路质量,承担着广铁管内高、普铁线路大维修施工和工电供专业检测任务。

(作业中。通讯员 杨宝森 摄)

技术先行促平整

在过去的粗放型大修施工中,由于测量工具精度低、误差大,铁路线路往往容易发生扭曲、变形。针对这一情况,广铁集团决定开展数字化清筛施工,将大修施工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

广州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检修段也迅速调整现场捣固模式、优化操作流程,严格把控作业标准、车辆运行状态以及风险管控的落实情况,确保数字化捣固施工安全有序进行。今年5月底,京广线下行线汨罗——川山坪段施行数字化清筛区段,线路TQI值(轨道不平顺质量指数)降幅均值达到16.87%,超过既定10%目标。

清筛一车间大机队副队长邓雄杰在进行清筛车作业时发现,在尘土飞扬且嘈杂的施工现场,地面及车上的操作人员难以准确同步信息,输送带转动费时费力,有时甚至会碰到障碍物。

经过多次实验,他设计出了旋转输送带远程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单人单手就能遥控指挥输送带转向,使得清筛车输送带转动灵活又安全。

设备先进提效率

轨枕是承载钢轨与列车碾压荷载的重要部件,用来保持钢轨的正确位置。据了解,一根Ⅲ型轨枕重360公斤,而京广铁路集中修需要完成16.3公里、约27000根轨枕的更换。执行这一艰难任务的不是段内的职工,而是代表了线路大修最先进生产力的设备——P95大修列车。

据了解,P95大修列车全路仅有两台,是铁路工务轨道大修超大型施工机械,形如“擎天柱”,俗称“变形金刚”。它与配砟车、捣固车、稳定车等其他大型机械一同运作,组成一列“变形金刚”战队。

换枕过程中,作业人员将旧钢轨锯断后,P95大修列车采用自身的履带继续向前驶过这段线路。与此同时,换枕车的主犁头深入道床,将一根根旧枕收起,同时将新枕运送至作业平台。紧接着,作业人员整胶垫、上扣件及拉道床,换枕施工至此结束。

P95大修列车从轨枕运输、铺设到旧枕回收,采用机械化流水作业取代了以前繁重的体力劳动,使换枕效率提升了5倍多。

榜样模范增动力

除了技术创新与设备齐全,广州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检修段也涌现出了一批榜样模范,在他们的带动下,引领全段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何荣华是该段清筛二车间副主任,在多年的工作中,他面对技术难题毫不畏惧,孜孜不倦地分析研究,直至找到解决办法。在2010年大秦线施工期间,P95大修列车一块程控电路板发生故障,原装配件难以及时送达,何荣华独自研究程控逻辑,做出一套替代电路维持生产,既解决了问题又没影响施工。

今年3月,在广铁集团管内最为复杂多样的线路枢纽——株洲枢纽的捣固施工中,该段线路捣固一车间线路捣固5工班工长闫春青率领工班进行模拟试运行,做足安全预想,落实标准作业,在20多天的时间里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成为最早来最晚走的那个人。

在一列列平稳运行的列车背后,不仅是铁路技术装备的快速发展,更凝聚了无数铁路人的智慧与汗水。

责编:刘畅畅

来源:华声在线

今日热点
焦点图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