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时代·慢时光——走进三湘历史文化街区】黔阳古城北正街:放慢脚步,治愈你的“都市病”

2022-05-31 06:45:21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印奕帆]
字体:【

黔阳古城北正街:放慢脚步,治愈你的“都市病”

(图为黔阳古城北正街。李林 摄)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雷鸿涛通讯员 邱思雨 向静楠 李林

【老街名片】

黔阳古城位于沅水上游的洪江市,国家4A级景区,三面环水,素有“滇黔门户”和“湘西第一古城”之称。这片约0.85平方公里的古城,最早建于2200多年前,现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有40多处。2013年,黔阳古建筑群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黔阳古城按方位分为北正街、南正街、西正街、东正街。其中,北正街南起城中三角店,与南正街、东正街交界,北至北门遗址。北正街现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有芙蓉楼、节孝祠、文庙等10余处。

【老街行走】

初夏,徜徉在黔阳古城北正街青石铺就的街道上,映入眼帘的是悠然的游客和闲适的老人。

在北正街,时光是慢的,就连街上的一只猫也在享受着慢生活。它把抓到的老鼠,像战利品一样放在青石板上左右端详,不时叼起“炫耀”一番。黔阳古城旅游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黔阳民间艺人陈志明蹲下身子,用手机拍下这有趣一幕。“你看,我们古城最大的特色就是‘慢’。”他起身对记者说,如果你静不下心,根本就看不懂这里的一切。

这里的古建筑,在传承慢文化

黔阳古城历史悠久,早在西汉初年,便在这里设立镡城县,唐代易名龙标县,宋代称为黔阳县。

古城留下不少文人墨客的佳话。北门遗址一侧,沅水之畔的芙蓉楼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唐代诗人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曾在此留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等名句。

当地人说,游黔阳古城,不可不去芙蓉楼。

要进芙蓉楼,先要穿过一旁的“龙标胜迹门”。古时候,来往商船至此门,客人便知黔阳县城到了。

行至芙蓉楼二楼,踩在木板上“吱吱”作响。眼前,摆放着7张椅子。楼外,鸟语花香,杨柳依依。扶栏远眺,青山绿水,好不惬意。

这里,曾是王昌龄宴请宾客、吟诗作赋的地方。

“慢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生长了1000多年。这在王昌龄的诗句中,也找得到痕迹。”芙蓉楼景区讲解员王悄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时,曾作《龙标夜宴》:“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虽然被贬至龙标,但王昌龄心态不错,很享受这里安逸的生活。

出芙蓉楼,从北门遗址拾级而上,不一会儿便来到了雷山别墅。记者轻轻敲门,住在里面的洪江市民邱云贵热情相迎。

雷山别墅建于清代,门楣窗花雕刻精致,地面铺满青石板,四周有封火墙。

“这里过去是文人雅士聚会的地方。”黔阳古城旅游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谢永仲介绍,高高的封火墙,是黔阳古城古建筑的一大特色。

“这栋公租房,住起来冬暖夏凉,蛮舒服。我外公外婆从1949年就开始住这里了。”邱云贵说,一家人习惯了古城的慢节奏,早已爱上这斑驳的老街。

在北正街城防巷,75岁的原住民李福财在和邻居下象棋,全然不顾来往行人。记者上前搭讪,他边下棋边慢慢答话:“我在这里住了50年了,图个安静。”

这里的原住民,在享受慢生活

黔阳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也是一座“活着”的古城。如今,古城内有4000多人居住,原住民占九成。与一些古城的喧嚣热闹相比,这里颇为安静。

漫步北正街,烟火气扑面而来。如果你听到悠扬的萨克斯声,那一定是陈志明老人在吹奏。

陈志明自小生活在古城,退休后致力于研究推广古城“慢文化”。

北正街有一栋古建筑叫“节孝祠”,始建于1723年。

陈志明喜欢“玩”,根艺、古迹、绘画、音乐,无一不爱。“我喜欢收藏,很多老物件,弄到手就不想卖了。”2005年,他收藏的物件在家里放不下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于是他萌生了开一家民间博物馆的想法,随后相中了节孝祠。

在有关部门支持下,陈志明对几近荒废的节孝祠“修旧如旧”。2006年,修缮后的节孝祠对外开放,既挽救了一个古建筑,又解决了自己藏品的陈列问题。

进入节孝祠,中堂门楣上悬挂着“为妇女劝”牌匾。“‘劝’,在这里是楷模、表率的意思。”陈志明带着记者步入正厅,介绍节孝文化。

节孝祠旁的左、右厅,展示的是陈志明收藏的根艺作品。眼前一个根艺作品,是一个人形树根,紧贴一块大石头,一只腿为跪状,一只手伸向背后像是在抓东西。

“我在解说的时候,喜欢请游客来给作品命名,不要限制大家的想象嘛。”陈志明乐呵呵地邀请记者给作品取名。

记者随口说,就叫“愚公移山”。陈志明一听,大呼“妙”。

记者问他每年收益如何,陈志明呵呵一笑:“哪有钱赚哦,主要是兴趣爱好,交个朋友。”

北正街上,享受慢生活的还有70岁的封漠湘。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和老友在自己开的“怡墨轩”店前扯谈。

封漠湘也是原住民,有退休工资,开个店子,他说完全是为了消遣。

“我还是钟爱古城这种慢生活哩。”封漠湘说,北正街清净,连热闹的菜市场都没有。

封漠湘的爱好是书画,“怡墨轩”平时卖些纸墨,接点书画装裱业务。

店里摆放着他创作的字画。街坊、游客相中了,问:“多少钱?”

他乐呵一笑:“随便给个纸墨钱,就可以了。”

这里的创客们,在“出售”慢时光

在黔阳古城,不少民宿通过“出售”慢时光,治愈游客的“都市病”。

北正街的“黔阳荟客厅”是其中一家,老板叫谢岱曦。记者到来时,他刚忙里忙外接待了一批客人。

“黔阳荟客厅”原本是当地一座有700多年历史的老祠堂,1976年被改建为电影院。

谢岱曦是长沙人,外公是洪江人。儿时寒暑假,他时常随外公在这家电影院看戏和耍闹。

2016年,谢岱曦已是上海一家公司的高管。这年,他回黔阳古城养病,踩着熟悉的石板路,发现这里已破败不堪。

“当时我想,这么好的宅子,不做民宿可惜了。”谢岱曦说,第二年,他租下了这座老宅。

秉承“向史而新”的原则,谢岱曦保留了老电影院的礼堂、舞台等原有公共空间,同时融入玻璃幕墙等现代元素。

如今,客人来到这里,可以欣赏亲子小剧场演出,还有音乐会。今年“五一”假期,“黔阳荟客厅”为游客精心准备了小丑喜剧《卖货郎》,引来很多小朋友和家长观看。

“感觉很开心。”游客晓浩说。

“我们希望让客人的灵魂追上身体,脚步放慢。”谢岱曦说,在这里,客人可以磨豆腐、打糍粑。到了夏天,他还带客人去溪边抓鱼。

走出“黔阳荟客厅”,不远处的育婴巷有一家民宿“芙蓉雅轩”。80后老板娘邱琼,土生土长的古城人,自称在这里的日子过得“优哉游哉”。

走进“芙蓉雅轩”,映入眼帘的是开得正艳的蔷薇。一旁,邱琼在打理她的多肉植物。

这些房子,原本是给老人养老用的,前些年闲置了。邱琼和家人一合计,古城在发展旅游,何不把房子改造成民宿?

“客人来到这里,就像回到了自己家一样,可以睡到自然醒。”邱琼说。

洪江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黔阳古城接待游客77.5万人次。他们中,大部分是来古城体验慢时光的。

小贴士

1.慢文化:芙蓉楼、文庙、节孝祠

2.慢时光:黔阳荟客厅、芙蓉雅轩

3.北正街美食:吃货铺子

相关专题:快时代·慢时光——走进三湘历史文化街区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