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不辍 代代相传——郴州“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红色教育”纪实

2021-09-06 06:42:0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白培生 李鸿青 陈红军] [编辑:潘华]
字体:【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白培生

郴州日报记者 李鸿青 陈红军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9月在湖南考察,来到“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郴州市汝城县沙洲瑶族村时,叮嘱当地党员干部,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郴州市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高位推动,统筹推进,用活资源,放大优势,让旧址遗迹成为党史“大课堂”,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活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好教师”,大力弘扬“三牛”精神,凝聚起打造“一极六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挖掘红色历史,让红色印迹“亮起来”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3月24日上午,在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庄严的入党宣誓声铿锵响起。

这一天,郴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汝城县沙洲村和永兴县黄克诚故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次专题学习。市委书记刘志仁带领中心组成员重温入党誓词,接受精神洗礼。

“我们要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嘱托,充分发挥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推动红色与绿色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绿色发展示范区。”刘志仁说。

郴州是一片红色革命热土,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光辉足迹,培育了邓中夏、黄静源、曾中生、黄克诚、萧克、邓华、邓力群、唐天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湘南起义纪念塔、《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地旧址、湘南起义指挥部旧址、邓中夏故居等革命纪念地。

百年党史,波澜壮阔;红色印迹,弦歌不辍。

党史学习教育伊始,郴州就围绕“红色”二字做文章,对“半条被子”“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湘南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课题研究,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事迹深度发掘。

苏仙区编纂《郴县革命斗争史》《中国共产党苏仙区简史(1921-1949)》,撰写《红军长征过郴县》《郴县革命与井冈山、中央苏区的互动》等调研文章,并通过收集历史图片、文稿和实物,建设711矿功勋铀矿展厅,挖掘红色历史。

嘉禾县综合开发湘南起义旧址群、中共嘉禾南区支部活动旧址(萧克故居)、烈士陵园、尹子韶墓、红六军团西征广发墟临时法庭旧址、红军墓、红军树等红色基地,打造红色旅游文化品牌。

永兴县整理汇编《永兴红色故事汇》,收录“朱德送被暖人心”“黄克诚千里寻党”“何昆血战老户庄”等脍炙人口的革命红色故事23个,并装订成册发放给各单位。

汝城县提炼红色历史故事310余个,制作红色专题片、微党课、短视频、微电影等220多个。创作了情景歌舞剧《半条被子》等文艺作品。

全市宣传文化单位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推出祁剧《百年党史颂歌》、独幕小戏《王四嫂送情报》、歌曲《我们的党》《紧紧跟着你》、情景舞蹈《第一军规》等形式多样的红色经典作品。

用好红色资源,让红色故事“活起来”

一拨又一拨的党员干部来到桂东县沙田镇,被“第一军规”深深感染。

桂东有红色文化旧址26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被誉为“群众路线发祥地、第一军规颁布地”。桂东深入挖掘本土红色文化“富矿”,开设形式多样的“红色微宣讲”、板凳党课、党员教育现场体验课,让宝贵的红色资源从“静态”化为“动态”。今年,全县累计开展“现场党课”“微党课”“板凳党课”等170余场次。

百年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为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苏仙区与核工业湖南矿冶局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双方携手开发原711矿片区,将这里打造成全国核工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11矿红色文化旅游基地。

宜章县精心搭建红色教育平台,推动南部的莽山瑶族红军小学、西部的迎春承启红军小学、县城的湘南红军学校等,与湘南暴动旧址、邓中夏故居、白沙圩工农革命军后方医院旧址等深度融合,形成全县红色教育资源有机整体。

永兴县是革命老区,全县有据可考记录在册的革命烈士有1600多名。县里通过“红色故事”广泛讲、“红色理论”系统讲、“红色作品”鲜活讲、“红色精神”专题讲、“红色戏剧”深情讲等,让红色基因代代传。

临武县将红色基因传承与思政课的课程、教学和教育对象相融合,开展“植根红色基因,落实立德树人”红色思政课教学竞赛活动,让每位思政教师为学生上一堂红色思政课,在青少年“拔节孕穗期”加强红色教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该市还深入开展红色文化“七进”“大手牵小手、全家学党史”“千名干部下基层、千场党课送上门、千场夜谈到村庄”等丰富多彩的红色宣传活动,推动红色故事家喻户晓、红色文化深入人心,并增强党史宣讲的鲜活度、感染力。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党史宣讲2511场、微宣讲4760余期,直接受众达50万余人次。

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精神“燃起来”

“以前红军给了我奶奶半条被子,现在党和政府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的日子。”说起当前的生活,“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孙子朱小红深有感触。

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汝城县深入开展“牢记习总书记嘱托,不负汝城人民重托”“弘扬‘半条被子’精神,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我为群众办实事”三大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和鼓励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主战场。

郴州市今年还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把红色教育与当前重点工作有效结合,发扬“三牛”精神,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全力打造“一极六区”。

市里出台“三牛”型干部选拔使用办法,激励广大干部在推动郴州高质量发展中担当作为、奋勇争先。同时,制定实施办法鼓励真抓实干容错免责,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目前,全市上下正围绕打造“四大千亿产业集群”“三大千亿产业园区”目标,谋划实施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6月21日,全市第二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有126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343亿元,其中产业发展项目97个,占总投资的87.8%。各县市区、市直单位,将精力、能力、党性魅力聚焦到开新局中,聚焦到谋发展、兴产业、办实事上。

汝城县广大乡镇干部,在总书记亲切鼓舞和“半条被子”精神的激励下,纷纷表示愿意在条件更为艰苦的农村扎根,不进城、不回机关。148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有140人表示愿继续坚守农村,同时有32名机关干部主动申请下乡、服务基层。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作贡献,突出红色传承、为民服务。市委市政府把实施“十大惠民”工程列入党史学习教育办实事重要任务,实行领导干部项目包干制,确保责任到人,真正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搞准,把办实事的政策举措做实。

市纪委监委结合实际,创新开展“纪委为您来解难”带件走基层活动,第一阶段的近一个月时间里,市纪委监委共收集问题线索32条,派出带件下访督办组25个,督办问题线索26条,为近40名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款19万余元,解决群众身边急难事9件,现场督促宜章县住建局解决该县平原村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

团市委把传承红色基因与推进乡村振兴规划相融合,以汝城文明瑶族乡山田村、长城村、新东村三村为“主战场”,采取“支部连支部”结对的方式,积极开展农村青少年“志智双扶”项目试点工作,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市妇联扎实开展“进万家门、结万家亲、解万家忧”大调研,线上线下收集妇女群众反映的问题共4类320个“微心愿”,开展“把爱带回家”关爱帮扶活动120余场,累计送出帮扶物资价值30余万元。

目前,全市11个县市区和市直150多个单位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收集具有代表性意见、建议1.5万余条,各级为群众办实事6万多件。

相关专题: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