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云溪之“肾” ——探访湖南云溪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

2021-04-23 12:30:1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陈雪梅 张娟玲] [编辑:杨帆93]
字体:【

护云溪之“肾”

——探访湖南云溪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风吹绿波起,人来鸟不惊……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4月14日,记者走进湖南云溪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探访云溪之“肾”。

湖南云溪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靠近长江,依托云溪区白泥湖、西塘湖、团洲湖及周边部分森林而建设,总面积1328.80公顷,湿地面积1203.75公顷,湿地率90.59%。

2020年12月25日,白泥湖湿地公园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0年通过验收的国家湿地公园名单”,成为岳阳市云溪区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守护一江碧水进程中一颗璀璨之星。

曾经,因白泥湖湿地水质极佳,成为一块水产养殖“飞地”,湿地被铁网一块块分割,鱼、虾、蟹、藕等大大小小的养殖场在白泥湖湿地留下了一块块伤疤。

2017年,云溪区成立白泥湖湖长制工作委员会,打响了白泥湖湿地治理战——一方面将矮围网围全部拆除,实施大水面禁止投肥投饵和长江禁捕工作。同时,大力化解养殖污染,开展大规模生猪退养,新建两个污水处理站,启动了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全力整治城镇居民生活污染。

治理战力度前所未有,记者了解到一个细节,为了从源头上保障湿地公园内水质免受外源污染,云溪区人民政府对湖南云溪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4个镇(街道)7个村526家生猪规模养殖户开展了全面退养工作。截至2018年12月30日,湿地公园周边所有生猪养殖户全部实现清零。

王证明在白泥湖附近养殖大闸蟹多年,白泥湖湿地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现在的白泥湖湿地干净多了,我们都不投放饵料,这些闸蟹吃的都是水草等天然食物,肉质细嫩,蟹的质量提高了,年产值不减反增,也带动了一方群众增收。”

由于熟悉白泥湖周边环境,王证明被聘为白泥湖湿地下潘口巡护站站长,“我站7个巡护员,都是这附近的居民,白天捡垃圾,晚上查非法捕捞,你们看,现在湿地里允许‘一人一竿一线一钩’,非法捕捞几乎没有了。”

顺着王证明的指引,透过薄薄的雨雾,记者果然看到了一群钓鱼爱好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湿地公园里的垂钓,每人每天要交88元,即便如此,天气晴朗时每天也有上百人来钓鱼。

湿地公园的常客不仅有工作人员和垂钓者,还有当地的中小学生,他们经常由学校组织到公园的科普宣教基地“打卡”,认识白泥湖湿地,学习湿地保护知识。

当天,记者也来到了科普宣教基地,实地探访了基地内包括3D仿真湿地、白泥湖情况介绍、湿地文化、标本展示区等8个区域。

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陈爱国说,科普宣教基地自建成后就成了云溪区中小学生的必游地,一张照片,一个标本,一段视频都可能在孩子们心里埋下绿色的种子。除了建造科普宣教,湿地公园还多次开展社区活动,积极争取周边群众的支持与参与,让湿地保护成为社会共识。“以前,群众怕鸟吃稻谷,吃鱼虾苗,一般都会上前驱赶,现在他们的保护意识提高了,巴不得鸟儿多留几天。”

现在,白泥湖湿地再次重现了她的魅力,天鹅群飞而至。2019年,云溪区委书记张中于自豪地向媒体宣告:“只有生态环境质量真正改善了,天鹅才肯来。”

对此,陈爱国颇有感触,“去年11月底,上千只天鹅来访白泥湖湿地,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前来观鸟。以前湿地也有候鸟,但不会留那么久,但那次到3月中旬才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云溪区走绿色发展道路打了一针“强心剂”,增强了全区生态治理信心。未来,期待云溪有更多“湿地公园”,成为鸟儿的天堂和群众致富的宝地。(陈雪梅 张娟玲)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