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潮 百年颂㉘】八七会议:毛泽东首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2021-02-09 06:49:21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八七会议是在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召开的,反省大革命的失败与教训,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在汉口召开,史称“八七会议”。图为八七会议旧址——湖北汉口三教街41号。资料图片)

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139号,是一栋有着百年历史的三层西式公寓。拾级而上,二楼左转即到一个房间,三屉桌、方凳、圆凳、长凳和靠背椅,错落安放,这里便是八七会议会址。

1927年8月7日,毛泽东以中央候补委员的身份出席了八七会议。彭公达作为湖南省委的代表参会,一起参会的湘籍中央委员还有李维汉、邓中夏、任弼时、罗亦农、蔡和森。

当时,作为全国革命中心的武汉,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国民党突然实行严厉的反共、“清党”政策,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中国革命由此转入低潮。危急关头,在共产国际指导下,中共中央紧急召开八七会议。

代表们来到武汉非常不容易,有的乔装成商人,有的乔装成农民,由交通员秘密地带到会场。因形势紧急,通知到会的人员并未到齐,只有20多人参加。会议地点也经过了仔细考量,选在了汉口原俄租界,苏联驻国民政府农民顾问拉祖莫夫的住所,前后有楼梯,隔壁左右阳台互通,便于疏散。

一天的会议,总结了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身着长衫、操着湖南口音的毛泽东激昂地说,“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毛泽东还在会上发言时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很重要,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在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当天会上讨论时发言的有14人56次,从会议记录看,第一个发言的是毛泽东,发言次数最多的也是毛泽东,一共7次。

(会议记录。毛泽东在发言时明确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资料图片)

八七会议选举产生了以瞿秋白为首的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湘籍人士李维汉、罗亦农、任弼时当选为政治局委员,毛泽东、邓中夏、彭公达、李立三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根据会议通过的《最近农民斗争的决议案》,中共中央决定将湘鄂粤赣4省秋收起义的重心放在湖南。

回湖南工作,是毛泽东一直以来的愿望。会议期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瞿秋白征求毛泽东去上海中央机关工作的意见,毛泽东却表示,我不愿去大城市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他再次提出回湖南领导武装斗争的请求。

为了加强对湖南秋收起义的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改组湖南省委,指定彭公达为新省委书记,派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回湖南,协助彭公达改组省委,贯彻中央新政策,领导湖南秋收暴动。

(2021年2月7日,位于长沙市开福区的沈家大屋故址纪念碑。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彭公达在此传达会议精神。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唐骏 摄)

八七会议是我党历史上少有的在敌人眼皮底下召开的中央会议,虽然会期只有一天,但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绝处逢生。多年以后,毛泽东曾说道,大革命失败前后,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后来八七会议决定武装反抗,从此找到了出路,豁然开朗。

8月12日,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回到了长沙。4天后,彭公达在长沙市北门沈家大屋主持召开会议,传达中央八七会议精神,讨论并正式改组了中共湖南省委。从此,在毛泽东、彭公达等领导下,湖南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有人说,“八七”是一个与“七一”“八一”同样深深镌刻进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日子。在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全党没有为极其严重的白色恐怖而惊慌失措,重新鼓起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勇气。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险、力挽狂澜,挽救中国革命于危难之中的壮举,至今令后人心潮澎湃。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最后诀别

八七会议召开之前,杨开慧母子一直跟随毛泽东在武汉生活,他们的第三个儿子毛岸龙就是在武汉三医院出生。

随着局势越来越紧张,杨开慧早就做了最坏的打算,她把板仓老家的族兄杨秀生叫到了武汉,让他先把保姆和孩子带回湖南乡下。

对此,保姆陈玉英回忆说:“武汉形势越来越紧张。我们只在武昌住了4个多月,就回湖南了。7月中旬,板仓的杨秀生接了我和岸青,还有11件行李,大都是毛主席、开慧同志看过的书和写的笔记,回到了开慧同志家乡——长沙县东乡板仓。 ”

八七会议后,回到湖南,秋收暴动就要开始了,杨开慧期待着这场暴风雨的到来,她开始做着参加秋收起义的准备。然而,毛泽东已意识到未来斗争的艰巨性,决定自己独自前往,而让杨开慧回板仓,去照顾母亲和孩子,并参加那里的农民运动。杨开慧多么希望跟毛泽东一起,奔向湘赣边界,但是考虑再三,她还是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

毛泽东先送杨开慧回板仓。对于这一次毛泽东送妻子回板仓,陈玉英后来回忆说:“当时我正在生病,睡在床上起不来。后来,听说是毛主席送他们回来的。毛主席从屋后竹山翻过来,脚都没歇,又翻过后山走了。 ”

毛泽东杨开慧最后分别的这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具体是哪一日一直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但可以确定的是,毛泽东杨开慧此别成为永诀。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在浏阳门外识字岭就义,年仅29岁。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刘燕娟 视觉 叶艳娜 视频 周林熙 杨思

湖南日报社 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联合出品

相关专题:湖湘潮·百年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