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聚力 创新共融——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主论坛观点聚焦

2020-11-20 06:42:51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刘茜]
字体:【

编者按

11月19日上午,在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主论坛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央媒负责同志,互联网企业负责人,长江韬奋奖新媒体获奖者等行业“大咖”和长沙市负责同志分别登台,围绕“守正聚力 创新共融”的主题发表演讲,现场金句频出。湖南日报记者采撷他们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乔永清

人民日报社编委、秘书长乔永清——

优质内容和技术创新“两翼齐飞”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唐婷

“今天的人民日报已不仅是一张报纸,而是拥有报、刊、网、端、微、屏等10多种载体的全媒体形态的‘人民媒体方阵’,综合覆盖受众超过9亿。”

11月19日,人民日报社编委、秘书长乔永清在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主题演讲中分享近年来人民日报探索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取得的成绩。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

“对主流媒体来说,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既面临着巨大挑战,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乔永清如是认为。

如何“守正聚力、创新共融”,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乔永清提出3点思考:

导向是发展之魂,要以正确导向营造清朗舆论空间。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提振精气神。

内容是优势之本,要用精品佳作画出更大同心圆。全媒体时代要走好群众路线,以开放平台吸引广大用户参与信息生产传播,推出群众喜爱的内容。主流媒体要丰富内容,创新形式,用心用情打造精品佳作。

技术是活力之源,要用高新技术重塑生产传播流程。面对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主流媒体既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盲目跟风,要在新技术“为我所用”的同时,努力做到“为我所有”。技术创新和优质内容做到“两翼齐飞”,才能不断产生新的“化学反应”,实现规模生产、精准传播。

“完成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这项重大改革任务,需要媒体人守正创新、埋头苦干、奋力拼搏,从拼数量向拼质量转变,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以渠道优势赢得发展空间,以技术优势赢得发展动力。”乔永清说。

宫喜祥

新华社党组成员、秘书长宫喜祥——

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刘笑雪

“当前,媒体融合发展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正处在实现全面突破、深度融合的关键节点。”11月19日,新华社党组成员、秘书长宫喜祥在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上作主题演讲,对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作出上述判断。

“要守正不渝、举旗定向,做强主流、凝聚共识。”谈及如何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宫喜祥表示,当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主平台时,更加需要把讲政治摆在首位,让党的旗帜在网络舆论场高高飘扬。应当不断适应网民分众化、差异化特点,推进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提高网上正面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新闻传播创新一日千里,如何抢占先机?对此,宫喜祥表示,要抓住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机遇,加强新技术前瞻性研究和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积极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宫喜祥认为,“十四五”时期也是媒体把握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应树立开放、协作、联接的思维,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共同激活创新引领的合作动能。

现场,宫喜祥还分享了新华社打造“爆款”融合产品、建立融合传播矩阵的经验。他表示,面向未来,新华社将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强化“开门办社”力度,努力为全行业、全社会提供更多优质公共资源。

“努力在‘守正’中‘创新’,坚持在‘创新’中‘守正’,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以新的气象、新的作为,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使命、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宫喜祥说。

郑建新

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郑建新——

将长沙打造成

更具全球影响力的文创高地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黄晗

“以新媒体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11月19日,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郑建新在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近年来,长沙始终把文化产业摆在重要发展位置,引领文化产业在守正创新中增光出彩。”郑建新介绍,长沙将城市悠久深厚的文化传承与现代媒体艺术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等深度融合,有力助推文创产业集群迅速崛起、文化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全市现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157家,文化产业总产出突破3000亿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我们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为突出重点,着力打造科技文化深度融合示范区、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排头兵。”郑建新介绍,两年多时间,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已聚集3000多家视频文创、新兴媒体企业,2019年文创产业产值接近350亿元,今年园区新注册企业676家。

“目前园区正在建设技术领先的4K修复生产线,力争达到一年修复50—100部电影电视剧的水平,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各方面践行马栏山‘一马当先’的担当使命。”郑建新说。

谈及如何提升新媒体影响力,郑建新介绍,长沙打造了“掌上长沙”“智慧长沙”“星辰头条”等自主可控新闻端,形成了以“长沙发布”为龙头的全省最大政务新媒体矩阵。

“期盼以这次大会为媒,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合作伙伴前来投资兴业、创新创业,共同将长沙打造成更具全球影响力的文创产业发展高地,让文化之花在星城大地精彩绽放。”郑建新说。

刘晓龙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刘晓龙——

“大象也要学会跳街舞”

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记者 王铭俊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以‘大象也要学会跳街舞’的精神风貌拥抱数字化、迎接数字化。”

11月19日,在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主题演讲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刘晓龙用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引发全场共鸣。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主流媒体如何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刘晓龙从4个方面分享了经验:

高举思想旗帜,唱响主流声音。始终高举伟大思想旗帜,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比如,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央视新闻的短视频现场新闻《【独家V观】习近平看望“快递小哥”》,以原生态的纪实风格,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快递小哥交流互动的温暖时刻,立刻成为网络“爆款”。

发挥融合优势,弘扬主流价值。持续深化“台网并重、先网后台、移动优先”战略,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带动作用,用好“大中台、小前台”,整合各类生产要素,推动传统广播电视的传播优势向新媒体延伸、优质内容向新媒体端集结,不断提升原创能力、激发创新活力。

强化技术赋能,壮大主流阵地。瞄准科技前沿、把握时代大势,加快构建“5G+4K/8K+AI”全新战略格局,巩固和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坚持以攻为守,传递中国声音。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主流媒体要深刻把握“两个大局”,奋力提升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地位和份额,打好舆论斗争“组合拳”。

“我们将奋力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更加有力有效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刘晓龙表示。

张华立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张华立——

以一流传播效应创造一流社会效益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肖欣

在广电大院长大的传统媒体还有没有继续增长的机会?长视频网站能不能获得超常规发展? 11月19日,在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主题演讲中,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张华立结合湖南广电的媒体融合实践探索,分享了他的思考。他认为,“建设主流新媒体集团,主力军挺进主阵地”的时代机遇已经到来。

6年前,湖南广电坚定布局“一云多屏、两翼齐飞”的媒体融合战略,湖南卫视基本保持了传统的竞争力,芒果超媒加入了长视频网站的正面竞争,探索了1.0版本的“芒果模式”。

“市场不会因为你曾经的传统而给你同情,用户不会因为你曾经的光荣而给你空间。”张华立认为,如今湖南广电来到了迭代升级为2.0版本的时刻,来到了媒体深度融合的下半场,要坚持守正创新的党媒属性,坚定地向“建设主流新媒体集团”这个目标勇敢出发。

党媒姓党,绝对忠诚。张华立表示,意识形态属性是主流新媒体的本质属性,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是湖南广电必须承担的天生使命。进军主阵地,就要能做主力军,为时代聚人心、为社会存正义、为人间弘美德、为民族展形象。不管怎么发展,湖南广电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坚持将长视频特别是主旋律长视频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内容战略。

张华立认为,今年湖南卫视先后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两个大奖,是湖南卫视和芒果超媒合二为一、深度合作的结果,也是用互联网思维策划、生产、推广的结果。这说明,以一流传播效应创造一流社会效益,才是主流一词的根本价值所在,也是建设主流新媒体集团的终极追求。

曹增辉

新浪微博高级副总裁、总编辑曹增辉——

积极拥抱新媒体之“变”

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记者 秦慧英

“变化才是新媒体唯一不变的地方。”11月19日,在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主题演讲中,新浪微博高级副总裁、总编辑曹增辉表示,新媒体发展有着巨大想象空间,在主流舆论场中,媒体从业者应积极拥抱和接纳这些变化,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引导社会舆论、抢占舆论场话语权。

“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了大家对于新媒体发展的深度思考。首先是报道视角多元化。”在曹增辉看来,新媒体形态有效打破了传统时空限制,其信息来源和传播方向呈现出多元多维的立体空间延展趋势,尤其是短视频平台的快速普及和覆盖,由普通网友、自媒体提供新闻线索,专业媒体进行深度报道,权威媒体一锤定音的模式愈加明显。

其次是内容的全媒体化。目前,新浪微博上百万粉丝级别的视频大号超过5000个。但曹增辉认为,视频并非媒体内容消费诉求的全部,全媒体化才是完整媒体生态的最终目标。疫情期间,新浪微博联合媒体24小时不间断直播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千万网友“云监工”,直播观看量超过1.3亿,用户互动热情前所未有高涨,互动超过千万人次,充分体现出全媒体化的蓬勃生机。

“新媒体时代,媒体单纯靠媒体号、栏目号这些蓝V账号是不够的。媒体需要升级传播的矩阵效应,尤其是引入主持人、记者、评论专家等角色,使内容更具人格性,更有吸引力。”曹增辉说,湖南媒体这方面成功经验很多,去年外交部推荐湖南,湖南媒体在新浪微博上以“创新湖南、融入世界”为主题传播,调动湖南知名媒体人、主持人、明星和湘籍名人进行互动参与,话题阅读量超过59.6亿,成为现象级案例。

周秋含

华龙网集团总编辑、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奖者周秋含——

新闻人的“破局之道”

华声在线记者 李昆励 卢小伟

媒体融合发展到今天,新闻人面临巨大挑战,如何破局?11月19日,在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主题演讲中,华龙网集团总编辑、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奖者周秋含向与会者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周秋含说,当前,越来越复杂的生态、越来越嘈杂的业态、越来越焦虑的心态、越来越犯愁的状态对新闻人形成困扰。但时代也给新媒体蝶变赋予了很多机遇,包括疫情下网民激增的机遇、5G时代视频传播的机遇、网络内容创新升级的机遇、媒体边界极大拓展的机遇以及大时代下传播转型的机遇。

如何迎风而上、抢占先机?周秋含从5个方面给出“破局之道”:

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扭住内容为王的“牛鼻子”。不管传播生态怎么变,新闻的底线必须坚守,做影响力永无止境。

以大破大立适应大变革,统筹融合发展资源。善于嫁接有利于媒体融合发展的一切资源,破落后之根、破内部之壁、破部门之篱;在社会生态中构建媒体生态,打造生态链,为媒体深度融合赋能。

强化技术引领,打造自主可控新“引擎”。加速采编发流程全方位改造升级,运用大数据智能化驱动媒体深度融合。

创新运营模式,提升市场搏击能力。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提升抗风险能力。

借力资本力量,为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推进资本化运作,加快收购、并购媒体上下游朝阳产业,具备条件的媒体企业要积极上市融资,反哺阵地建设。

“身为新媒体人,是成为弄潮儿,还是沦为观潮者,就看我们自己手里有没有‘金刚钻’,能不能揽得下‘瓷器活’。”周秋含说。

邓秀松

湖北长江云新媒体集团总编辑、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者邓秀松——

传统媒体人也能站在

融媒创新的舞台中央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邓正可

“革命人永远年轻。转型干新媒体时我52岁,前不久,却以新媒体人的身份走进人民大会堂,捧回长江韬奋奖这一至高荣誉。”11月19日,湖北长江云新媒体集团总编辑、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者邓秀松,在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主题演讲中以长江云的转型为例,分享了传统媒体人在融媒之路上求变、求新、求胜的经验。

“建一朵属于自己的‘云’非常重要。”邓秀松介绍,2020年,长江云已基本构建起省市县三级联通的新闻生产和发布矩阵。通过9次迭代升级,已经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团队。

“平台化传播携手‘出圈’,有利于抢占舆论阵地。”邓秀松表示,长江云突破单个媒体、单一媒体、单纯媒体的三大局限,它不只是全省区域的媒体融合,也是广播、电视、平面媒体、政府网站等所有媒体的整体性融合,还是媒体与政务、社会资源的融合。

邓秀松回忆,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长江云忠实履行区域性平台的责任,集结全国30个省区市、67家媒体、254个端口,迅速建立起战“疫”集结号。此外,还承担国新办和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共150多场新闻发布会任务,紧急开通求助平台,创建在线义诊平台,搭建居家抗疫服务平台,发挥了强有力的平台传播作用,后台每天增长近20万用户。

“这证明了,关键时期,危难时刻,人民群众给主流媒体以充分信赖。”邓秀松说,“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阵地,无论平台和形态怎么变,我们的初心不能变,对主流价值导向的坚守不能变,服务人民的追求不能变。凭借新媒体人的年轻心态、只争朝夕的劲头、新闻人的初心,在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人也能走上媒体融合创新的舞台中央。”

本版照片均为湖南日报记者 田超 辜鹏博 摄影报道

相关专题:守正聚力 创新共融——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