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见习记者 王柯沣
鸟儿回来了,鱼儿回来了,虫儿回来了,打工的人回来了,外面的人也来了,十八洞村富裕起来了。
2013年11月3日,在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
隐匿在湘西大山中的小山村十八洞村,没有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在短短几年间实现“十八变”,从偏僻落后的苗寨蜕变为远近闻名的精准脱贫样板村,交上了一份“精准扶贫”的精彩答卷: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1668元增加到14468元,村集体收入126.4万元。如今,十八洞村正在实现全面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激发内生动力
十八洞村是深度贫困村,过去村民思想观念落后,存在较严重的“等、靠、要”思想,没有政府扶持宁可受穷。驻村帮扶工作队及村支两委班子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并创新推行“群众思想道德星级化管理模式”,激发村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实践表明,群众一旦觉悟后行动起来,释放的力量是无穷的。
“以前是‘要我脱贫’,现在是‘我要脱贫’。”十八洞村村民杨正邦说,精准扶贫改变了大家的思想观念,没有人愿意继续穷下去。
走在十八洞村,见村道宽阔整洁,环境优美、景色怡人。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村里乡亲们积极参加各种公共设施建设,自愿投工投劳3000余个。
做好产业文章
十八洞村位于花垣县双龙镇西南部,全村225户939人,人均耕地只有0.83亩。
因耕地缺乏,精准扶贫中,十八洞村与企业合股成立苗汉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湘西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异地流转土地1000余亩,建设猕猴桃基地。去年,这块“飞地”上结出的猕猴桃,让村民人均获得了1600元分红。今年,是“飞地”猕猴桃进入盛果期的第2年,产量可突破1000吨,销售收入可达1500万元,村民每人可稳定增收2000元以上,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
发展产业,为十八洞村加快蜕变装上了强大引擎。该村利用当地资源引入步步高集团,投资创办山泉水厂。过去一年四季白白流淌掉的山泉水,通过600米管道流进水厂,变成了瓶(罐)装饮用水。“十八洞”山泉水每年以“50万+1”的形式给村集体分红,即50万元保底,每卖出一瓶水再注入1分钱到集体收益中。去年,村集体获分红66.4万元。
几年来,十八洞村因地制宜发展脱贫当家产业,除了猕猴桃、山泉水,黄桃、苗绣等产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开发乡村旅游
种猕猴桃、办水厂,让十八洞村的村民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同时,村里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开发乡村旅游。
十八洞村是一个保存完整的原生态苗寨,处于蚩尤部落群核心区域,村里的溶洞群也颇有特色,附近还有莲台山、黄马岩,可与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茶峒连成精品旅游线路。
利用自己的先天优势,十八洞村乡村旅游逐渐火起来。村民参与旅游经营及接待服务,还出售自家土特产品。旅游业的发展,也吸引在外务工的村民纷纷回归。
“我这个人话比较多,但在外面能说话的机会不多,所以感觉就很闷。”2018年,村民邹祥吉结束在外打工回村,当上了导游,每月有几千元收入。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看着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邹祥吉说,现在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变好了。
去年,十八洞村旅游公司正式营运,村办“思源餐厅”也正式营业,餐厅面积400平方米,可供300人同时用餐,直接带动22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农家乐、乡村民宿、土特产品销售等同步发展。去年,十八洞村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
如今,十八洞村不仅脱了贫,而且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相互支撑、有机衔接的新路子。
“苗家住在金银窝,境内自然资源多,精准扶贫来领航,户户脱贫奔小康……”欢乐的歌声从十八洞村飞出,传向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