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清水入户,生活变甜

2020-10-04 07:31:0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思雅 龚雅丽] [编辑:夏博]
字体:【

(9月27日,涟源市伏口镇同心村,村民吴春英在厨房里用自来水洗碗。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辜鹏博 摄)

金鹰报·华声在线记者 刘思雅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龚雅丽

“慢点儿,喝口水再走咧!”每天孙女上学前,同心村村民廖运华都会这样叮嘱她。

“到学校路较远,怕她口干呐。”9月27日上午,廖运华笑着对记者说,“现在水好了,可以放心喝。”她转身拿出自己种的花生招待客人,然后备好蔬菜,准备做午饭。

“打开龙头就有水,随时可以用,干净又方便!”廖运华边洗菜边感慨,“自从有了这水啊,日子快活多了。”

水,水,水!

2018年,陈晓伟在同心村走访时,听到最多的一个字就是“水”。作为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他明白,必须解决这个困扰百姓已久的难题。“要保障饮水安全,解决秋天季节性缺水问题。”陈晓伟说。

同心村位于涟源市伏口镇,2016年由郭家村和大茶村合并而成。这里群山连绵,雨后雾气缭绕,小道上遍地黄土与乱石,村民们分散居住在山上。

村里独居老人吴春英年逾八十。2年前,帮扶工作队队员第一次接过她手中的扁担帮其挑水时,这位坚强乐观的老奶奶落了泪。“家附近没水,要走远路去挑回来,每次也挑不了很多。有时候澡都没法洗,要节约,不敢多用。”

而对村民廖美权来说,冬天是最让人不安的。“挑水途中有个长坡,每逢下雪结冰,就特别难走,怕摔跤。”她常常要用竹竿把冰雪清理干净,才敢去担水。一路小心翼翼、走走停停,花费不少时间。

让人开心的是,这些已成为过去。回忆起以前的辛酸,他们对现在的生活更为感激。“终于可以想用水就用了。”廖美权笑着说。

“以前,一部分村民在河里担水喝。还有一部分在山上挖洞找水源,再用普通水管接到家中。”陈晓伟介绍,时间长了,这些水管容易老化、损坏。更重要的是,由于平时有水源的地方没建大容量的储水池,雨水无序排放,村民临时饮水没有经过沉淀,导致水质较差。

为让村民们在家喝上一口好水,自2018年7月起,扶贫工作队在8个月时间里,经多方协调沟通,拟出了数个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方案,最终决定采用分片分组独立供水方式,并组织招标建设。

“同心村有12个村民小组,除3个组共用一个储水池外,其他8个组都是单独的供水系统。”施工负责人康沛清介绍,这样既可以避免大规模工程建设、降低成本,也能减少村组间的矛盾摩擦。

去年10月底,村内饮水工程全部完工验收,交付各组使用。如今,安全干净、供应稳定的水“爬坡过坎”流入家家户户,润了村民们的心田,也带来了滋润的日子。

用水有了保障,村民们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部分不能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开始自主发展产业,养牛、养猪、养鸡、养鱼。生活好了,笑容也多了。

同时,修路建桥、危房改造、亮化工程等一系列建设项目逐步铺开,同心村比以前更美,充满生机和活力。“预计村里贫困户今年可全部脱贫,一个都不落下。”陈晓伟笑着说。

■记者手记

什么都会好起来

刘思雅 龚雅丽

同心村山多、草多、树多,空气清新,景色宜人。14座水塔在各村组分散排列,它们矗立在山上,标志着村民们“挑水”的时代结束了。从此,在家就能放心用水。

在采访中,只要提到水,大家便会打开话匣子。村里70余岁的独居老人康灿球听力下降,常常不知道周围人在说什么。当我们指着新装的水龙头,他点点头说:“这个好,这个好!”

以前说到饮水困难,村民们都愁眉苦脸。现在问题解决了,大家回忆起过去,便不那么伤感,更多的是对幸福生活的珍惜。

村里吴春英奶奶家的墙上,安装了一个净水器。陈晓伟介绍:“贫困户购买这个东西有优惠,村里20余户人家都装了。”吴春英奶奶听到后,兴奋地用它接水,演示给记者看。

村民廖国荣家距水塔不远,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水塔建好后,村组安排廖国荣负责定期抽水、清洗,一年给2000元补助。“钱不多,但也算增加了一点收入。”廖国荣说,水好了,以后什么都会好起来。

喝口好水,生活变甜。记者在村里采访,常听到村民们爽朗的笑声,这是同心村最美的一道风景。

相关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