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谋民生之利 解民生之忧

2020-09-29 06:33:1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余蓉 段涵敏 刘银艳 陈勇] [编辑:印奕帆]
字体:【

谋民生之利 解民生之忧

8月29日,麻阳苗族自治县江口墟镇老坪山村,贫困户周德长开心地采摘红心猕猴桃。滕树明 摄

7月23日,衡阳县渣江镇黄冈村集中安置点,住户在一起合影留念。当天,该村8名五保老人和孤寡老人喜迁新居,免费入住宽敞明亮的村集中安置小院,安享晚年。曹正平 刘欣荣 摄影报道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办好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

●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

●要更加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余蓉 段涵敏 刘银艳 陈勇

一草一木系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期间,深入村小、村卫生室实地探访,与基层代表们座谈,心心念念民生冷暖。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更加坚定信心,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扎扎实实多谋民生之利、切切实实多解民生之忧,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就业优先政策 全力促进就业之稳

“济南上班5个多月,公司包吃包住,我们一家三口每人每月能挣到6000多元。”9月25日,远在济南市市中区顺丰快递公司就业的龙山县咱果乡贫困户鲁钉杉致电感谢该县人社局,难掩内心喜悦。

稳就业,稳定贫困劳动力就业是重点任务之一。今年以来,我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搭建线上线下就业平台,组织劳务输出,开展务实有效的技能培训,全力帮助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8月末,全省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01万人,占有就业意愿人员的99.8%。

以重点群体之稳促就业之稳,今年以来,我省大力实施农民工全面返岗、贫困劳动力就业清零、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困难人员兜底帮扶“四大行动”,重点群体就业形势稳定向好。

各种稳就业保就业举措齐头并进,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8月,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8.8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03万人;8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21%,控制在4.5%目标范围内。截至8月31日,全省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31.55万人,就业率79.28%。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全省人社系统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将牢牢把握发展新阶段对人社工作的新要求、新特点、新形势,为湖南高质量发展贡献人社力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胡奇表示,下一步,将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把本地户籍和外地求职毕业生全部纳入服务范围,细化帮扶措施,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不断线服务;统筹帮助困难群体就业,把政策、资金、培训等重点用在困难人员上;全面清理取消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收费,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加速落实退捕渔民吸纳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积极帮扶转产就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太好了,家门口新建的这家公办幼儿园免了我们远途接送之累,保教费省了一大笔钱,老师们专业素质都很高,孩子每天都过得很开心。”9月27日,益阳高新区谢林港镇中心幼儿园一位学生家长高兴地说。

“入园难”“入园贵”是民生关注焦点。我省今年高位推进增加公办园学位项目,省级安排一笔奖补资金,通过新建改扩建一批、回收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一批、盘活公办资源增加一批,目前已增加公办园学位27.72万个。

“风儿沙沙,雨儿嘀嗒,荷花池里唱荷花……”今年秋季入学第一天,地处沅陵县城东沅江边上的荷花池小学黄草尾分校区正式启用,首批迁入了500多名学生。困扰这所百年老校多年的“大班额”问题,也终于得以化解。

为让教室不再拥挤,全省上下齐努力,截至9月初已累计消除大班额4.15万个,大班额占比降至3.1%,较2017年底下降24.7个百分点;超大班额数由原来的1.9万个、占比11.2%实现清零,两个比例降幅均居全国首位。

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核心目标,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和学生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资助率100%。不断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大力推动精准资助,近两年共发放各类学生资助资金120亿元,资助各类学生超过1000万人次。

“我们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蒋昌忠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园。进一步改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打造“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好100所芙蓉学校,实现优质学位向贫困地区、贫困学生的精准供给。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利,建立控辍保学工作长效机制,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完善对口支援和结对帮扶制度,推进我省城乡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推进医改重点工作,加快健康湖南建设

9月24日,省医改办组织召开医改协调推进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分析当前医改工作形势,研究推进医改重点工作任务。

今年来,我省在医疗、医保和医药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全省共建立612个医联体,27个贫困县市区的52个县级医院和478个乡镇卫生院全面完成标准化远程诊室建设,县域内住院就诊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

省医改办主任、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陈小春说,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要求,坚持以“三医联动”改革为驱动,加快健康湖南建设,全面提升各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继续巩固和深化县级二甲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行政村卫生室“三个全覆盖”的工作成果,促进人才和技术向基层流动,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9月21日,在茶陵县中医医院门诊部,来自湖南省直中医医院的专家们边翻看检查报告,边耐心地询问病人具体症状。“专家来县城坐诊,我们就不用跑到省里市里去看病了。”患有腿疾的罗女士说。

“为解决基层群众看病就医难题,我们与茶陵县中医医院开展多学科合作。”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党委书记段云峰说,我们要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共同解决群众的医疗健康问题,让健康更加“可及”。

如今,走进长沙抗疫主战场——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疫情期间的隔离病房虽早已空置,但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仍历历在目。“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正加快长沙市新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救治能力,做实做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同时,全面开展健康促进行动,实现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长沙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周敏说。

织牢托底民生保障,扩大社会保障范围

在我省,兜底线、保基本的举措频频出台,旨在织密扎牢托底的民生保障网。

近年来,我省连续出台9项惠民医保政策,包括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进一步扩大特药目录范围等。为了让群众以比较低廉的价格用上质量好的药品,我省精心组织、部门密切配合,同时启动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全省抗菌药物专项集中采购等工作。

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截至2020年8月底,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人数已达5062万人、620万人、811.7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

“我们将继续落实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政策,确保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及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应发尽发。”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胡奇表示,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升待遇水平,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更广泛人群。

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是民生保障网的网底。我省对低保标准以及其他救助标准进行提标,紧盯“四类重点对象”,加大重病重残困难群众保障力度,105.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特困供养兜底保障。

全省“1+8”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教育、住房、医疗等专项救助力度加大。今年以来,全省临时救助37.3万人、流浪救助6万人次、慈善援助100多万人次,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360万人次、6.6亿元。

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唐白玉表示,要迅速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全省民政系统落地生根。下一步,探索建立社会救助标准调整机制、社会救助资金省与市县分担机制、社会救助工作容错纠错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和监测预警机制,多层次、全方位保障好困难群众生活,着力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

湖南实践

民生实事,久久为功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刘银艳 通讯员 刘贞科 曾鹤群

一条条平坦的农村公路、一座座漂亮的公办幼儿园、一个个气派的乡镇卫生院,一件件重点民生实事,温暖了三湘四水百姓的心。

截至8月底,全省2020年12件重点民生实事22项指标总体进展顺利,其中7项指标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分别是: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农村低保救助水平、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提高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自2004年起,各级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聚焦重点民生领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施民生实事项目。据统计,2004年至2019年,全省累计完成重点民生实事168项(累计402个指标),有效解决了一大批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农村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贫困残疾人群体更受关爱。截至目前,全省747万贫困人口已脱贫、692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从13.43%下降到0.36%。完成近20万特困移民的避险解困搬迁,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80.41万户,完成1.76万个行政村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的新建与改造等。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区绿地率逐年提高,农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今年1-8月,全省14个市州城市平均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5%,同比上升6.9个百分点;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全省共有9市6县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命名,12市22县获省级园林城市(县城)命名。累计创建省市县三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715个,带动全省1万多个乡村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

就业就学形势喜人,就业规模持续扩大,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超大班额实现清零。2004年至2019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147.55万人,2010年以来连续10年保持在7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低于国家控制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规模由829.1万人增加到1639万人。2017年至2019年,消除大班额连续3年被列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目前已累计消除大班额4.15万个,大班额占比降至3.1%;超大班额数由原来的1.9万个、占比11.2%实现清零,两个比例降幅均居全国首位等。

此外,在医疗养老、安全保障、安居出行、文化体育等多个民生领域,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坚持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征集各方面意见建议,紧紧抓住治水修路、办学办医、扶贫济困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突出重点领域、重点工作、重点人群,持续扩大覆盖面和实效,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

典型案例

芙蓉学校“花”开三湘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余蓉

9月27日上午,记者走进江华瑶族自治县芙蓉学校,崭新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映入眼帘,孩子们正在操场上欢快地奔跑。“学校办学规模42个班,可提供1890个学位,主要招生对象是贫困学子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校长蒋才国边走边介绍,“这是航模教室,这是舞蹈室,这是图书室,孩子们可以自由借书,也可以学习舞蹈……”

这只是一个缩影。为加快补齐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短板,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让贫困地区孩子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省政府2017年11月启动芙蓉学校建设,计划投资80多亿元,到2021年在71个县(市、区)建成100所芙蓉学校,14.4万名贫困地区的孩子,将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芙蓉学校项目启动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高位推进,做到“三个纳入”,即:纳入省委、省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先后4次专题研究,省委、省政府领导专题调度10余次;纳入重点民生实事,省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提出年度目标任务,今年又将其列入市州政府真抓实干督察激励项目全力推进;纳入省政府优先保障范畴,省财政将安排补助资金23.2亿元。

在规划设计上,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做到风格协调、标识清晰、名称统一。在规模把握上,实事求是确定校舍规模、位置、装备水平,坚决防止豪华办学、搞形象工程。在配套建设上,动员社会资本参与,配套抓好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校园环境等建设。

建好芙蓉学校只是基础,关键是要管理好、发展好,创造经验、做好示范。去年年底,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加强芙蓉学校建设的意见》,明确“好设计、好风格、好形象、好校长、好教师、好学生”的建设目标。

已于去年9月1日建成并投入使用新晃芙蓉学校,与长沙市育英学校、明德麓谷学校等联合建起了“云课堂”,定期进行远程网络教学。教学一体机、摄像头、高速宽带组成了云课堂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通过信息化设备,山里的孩子们在网络这头,可以和远在长沙的教学名师同上一堂课。同时,该校还与县内扶罗镇伞寨、东风2所教学点结对帮扶,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农村薄弱学校。

据了解,芙蓉学校通过公开选聘的方式,择优选配校长,择优选拔教师,同时在“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中倾斜支持教师培训工作;将全部被纳入教育信息化创新试点,着力培育为“教育信息化示范校”;抓对口帮扶,一方面省教育厅牵头组织省内相关优质学校对口帮扶芙蓉学校,另一方面推动芙蓉学校与省内优质学校、区域内薄弱学校链接,建设“上联名校、下联村小”的芙蓉学校网络课堂,推动名师优课向基层延伸,实现城乡共享。

截至目前,我省100所芙蓉学校已全部开工建设,已有40所芙蓉学校竣工并投入使用,已招收44850名学生,其中农村户籍学生31878人,占比71.07%,贫困学生13511人,占比30.12%,为贫困地区的学生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