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胜利——决战决胜乡村述说】“人间仙境”下山来

2020-08-18 06:59:2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孙敏坚 周紫云] [编辑:潘华]
字体:【

(8月16日,中方县桐木镇半界村,村民在采摘玉米。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傅聪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孙敏坚 周紫云

半界村的刺葡萄熟了。

8月17日天刚亮,中方县桐木镇半界村村民尹宗龙家就热闹起来,帮忙摘葡萄的乡亲们陆续赶到,晒谷坪上的三大桌很快坐满。吃罢早饭,大伙儿提着筐子、拿着剪刀上山干活。这些酸甜可口的葡萄第二天一早就会出现在广西河池居民的餐桌上,老尹也能赚个万把块钱。

何春鹏开着自家的面包车来运葡萄。哼着时下流行的抖音热曲,这位33岁的青年驾轻就熟地穿梭在蜿蜒的山路上,哪里还有几年前贫困户得过且过的散漫模样。

在何春鹏的儿时记忆里,运水果下山全靠村民肩膀担,开车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2008年,通村公路修到半界村的山脚。乘着脱贫攻坚的春风,2017年,全村12公里的通组道路又完成扩建硬化,半界村村民下山的路终于通了。

山路通了,思路还没通。怎么摘掉穷帽子?老实巴交的半界人手足无措。

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向往是个能人,他琢磨半天,半界村虽然较为偏僻,但“绿色”的底气足: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出门就能见山见水,不仅有乡土温情、还有生态“颜值”,适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村支两委集思广益,想出“春看桃花夏摘桃,秋吸葡萄冬品年味”的广告语。半界的名字,也被包装为“半界之上即为仙、半界之下即为凡”的“半仙半凡”的“人间仙境”。

但穷怕了的村民不敢“试水”,即便是年轻力壮的何春鹏们。

脱贫贵在立志。村民的心里有顾虑,村干部就深入每个村民小组,利用晚上开“院坝会”,把发展蓝图掰开揉碎了讲清楚;村民的眼界打不开,致富带头人就带着大家现场边看边谈“贫困因”“致富经”;没人敢尝试电商、农家乐等新鲜事物,党员就带头翻新改造、开店发货,当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何春鹏也在堂哥、村党支部副书记何学明的鼓励下,入手了一辆二手面包车,跑起运输,七七八八算下来,一个月也能挣四五千元。

2018年,首届桃花节在半界村搭台唱戏。活动前,村干部提醒有接待条件的村民做好接待游客的准备。占据入村第一站“黄金码头”的何成银却不太来神:“城里人怎么会跑到咱们这山沟沟里来哦?”

现实却让何成银吃了一惊:每天村里都来几百台车,乌泱泱全是来赏花的人。一连3天忍痛拒绝找上门的生意,第四天何成银终于坐不住了,支起桌椅、架起炉灶,抓住桃花节的尾巴开门迎客。三四天功夫净赚2000元。

第二年、第三年,尝到甜头的何成银早早地就做起准备。今年桃花节期间,即便是受疫情影响,游客也有五六千人,何成银的腰包又入账了一万多元。但老何仍不满足:“今年秋天再多买些鸡鸭崽,再多备些干笋腌菜山货,这都是城里人喜欢的爆款产品。”言语间,何成银俨然是一位农家乐达人。

而憨厚的何春鹏红着脸憋了半天,憋出了单身汉的期盼:“现在家里啥都不缺,就缺个半边天!”

■记者手记

脱贫贵在“走对路”

孙敏坚

湖南多山,山高水长,千千万万户人家蛰伏于大山的褶皱之中。路,曾是包括半界村村民在内的许多贫困群众的痛点。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但修好乡村“道路”只是第一步,找准发展“思路”才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客观来说,大多数贫困群众都迫切想尽快摘掉“穷帽子”,但受制于眼界和观念的局限,他们往往在机遇面前犹豫不决,需要有人在关键时刻帮他们“打通思路”。

半界村的实践就是很好的证明。半界村地处中方县的西南端,距离最近的乡镇也有15公里,由于山路崎岖,开车来回一趟曾经要走三天三夜。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山岭纵横之间,半界村硬是挤出了一条“春看桃花夏摘桃,秋吸葡萄冬品年味”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之路,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而当年持迷茫、观望和怀疑态度的何春鹏、何成银们,如今也坚定地跟着村支两委确定的发展思路,大步走在致富路上。

半界村的脱贫攻坚“走对路”,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也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相关专题:走向胜利——决战决胜乡村述说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