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年轻时,她曾是雷锋的“青春偶像”

2020-08-07 09:25:1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谢璐] [编辑:欧小雷]字体:【  
今年12月18日,是雷锋诞辰80周年。离这一天还有几个月,来到长沙市高新区雷锋街道(原望城区雷锋镇)雷锋纪念馆祭奠、缅怀雷锋的市民游客就已络绎不绝。7月10日,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太随着人群,走进了纪念馆。

年轻时,她曾是雷锋的“青春偶像”

冯健:始终与雷锋同行

1955年9月,在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上,冯健作典型发言。

7月2日,年逾八旬的冯健仍然在笔耕不辍地书写雷锋故事。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范远志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谢璐

今年12月18日,是雷锋诞辰80周年。离这一天还有几个月,来到长沙市高新区雷锋街道(原望城区雷锋镇)雷锋纪念馆祭奠、缅怀雷锋的市民游客就已络绎不绝。7月10日,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太随着人群,走进了纪念馆。

在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看着由声光电等技术生动呈现的雷锋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老人眼里泛起泪花:“这就是那个可爱可敬的小雷啊!”

这位老人叫冯健,新中国成立初期即是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湖南省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也是青年雷锋的好友。

雷锋虽然是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但鲜为人知的是,冯健曾是雷锋生前崇拜的“青春偶像”。比雷锋大3岁的冯健,被雷锋亲切称为“健姐”或“冯健姐姐”。

在陈列馆,冯健看到了那本由她捐献的当年与雷锋共同学习过的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她再次翻开这本书,往事历历涌上心头。

3次受到毛主席接见的“养猪姑娘”

时间回到1953年。当时农村正兴起互助合作运动,全国上下热火朝天大干农业,但农民普遍没读过书,记工分靠画圈。国家号召有文化的青年回到农村,为农业生产做贡献。望城县(今长沙市望城区)西塘村也向刚高小毕业的冯健发出邀请。

冯健是长沙人,父亲以教书谋生。在父亲支持下,1953年,16岁的冯健满怀激情回到农村,积极参加组建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大家忘我工作着、劳动着,只为实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点灯不用油、耕田不用牛’的美好理想。”说起往事,冯健眼里闪烁着光芒。

第一次参加劳动,是修堤挑土。冯健一个女孩子,混在一群大汉中,咬牙挑起百来斤的泥土,赤脚踩在砂地上,疼得心里直发慌。开展积肥运动时,水里冰冷,男人都怕下去,她卷起裤脚就下塘挑泥。1954年秋发生特大洪水,她第一个跳下水,带领大家用身体护住堤坝,并捐出家里唯一值钱的一只金耳环,帮助恢复生产……

在西塘农业社,冯健当时是唯一的知识青年。平时她多学多看,尽量用自己的文化为社里多作贡献。社里推广盐水选种技术,她将在《建设报》上读到的盐水浸泡谷种实验向大家宣传,使技术得到顺利推广。播种时,传统经验是每亩播5斤谷种,冯健动脑筋,通过细算每亩田秧簇数、每簇禾数,得出每亩田只需3斤谷种的结论,为全乡节省谷种500多斤。她还通过杂交四川大谷种和早稻南特号,成功培育推广了产量高又成熟快的新品种。

大家觉得这个小姑娘可爱可敬,1954年把她选为西塘农业社第二社长。当第二社长不久,冯健看到一些年轻社员嫌养猪又脏又臭,为发展生猪产业支援国家建设,她毅然辞职,带头到猪场养猪。

为养好猪,冯健仔细研读科学养猪技术书籍,学以致用改良养猪方法。西塘农业社养猪场没死过一头猪,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点。

扎扎实实地劳动与奉献,“养猪姑娘”冯健成为当时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也成为全国年轻人学习的榜样。从1955年到1964年,她先后3次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印象最深的是第3次。1964年6月11日下午,共青团九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前,毛主席与出席大会的青年先进人物亲切谈话,冯健作为湖南代表有幸参与。“知道消息后,我头一天晚上激动得整夜睡不着。”冯健回忆,“来到主席身边后,发现主席特别温和、亲切,十分关心我们青年的生产生活,听他老人家讲家乡话心里觉得特别温暖。”向毛主席表达了家乡人民的想念与祝福后,在激动之情的驱使下,冯健又“钻空子”上前与毛主席握了几次手。毛主席见又是她,笑着说:“我们见过面了。”引得在场青年一片欢笑。

雷锋亦师亦友的“知心姐姐”

冯健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当时即将高小毕业的少年先锋队队员雷正兴(雷锋原名)也把她当作学习的榜样。

“在高小毕业班读了《向冯健同志学习》的文章后,同学们议论纷纷。”雷锋在荷叶坝完小读书时的少年队中队辅导员易钦华曾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当时大部分学生都想到高一级的学校学习,雷正兴却表示毕业后要向冯健姐姐学习,参加农业生产,建设新农村。”

也许是一种缘分,1956年初冬,在望城县委机关当公务员的雷锋,在县委书记张兴玉家里,第一次见到了他的“偶像”冯健——这个影响了他重要人生抉择的人。“那天我在望城县城办事,顺便到张书记家拜访。”冯健说,她进门就见到一个陌生的男孩,十五六岁,个子不高、身材瘦小,但穿着整洁、很有礼貌,当时正教张兴玉的女儿系红领巾。

“她是你早就听说过的冯健姐姐。”经张兴玉介绍,雷锋难掩喜悦之情,大声向冯健行礼问好。随后张兴玉告诉雷锋,要“向冯健姐姐学习”,还特别交代“冯健你大一点,要带个好头,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取得更好的成绩”。那天冯健离开时,雷锋出来送她,两人并肩走在乡间小路上,分享各自的身世和经历。听雷锋说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冯健很同情,鼓励他:“虽然你是孤儿,但如今是新社会,到处有亲人。我比你大几岁,今后我们就像姐弟一样。”雷锋听了十分感动,从此,他亲切地称冯健为“冯健姐姐”或“健姐”。

那两年,冯健经常去县里开会、办事,张兴玉也常带雷锋到西塘指导工作或蹲点办社,姐弟俩见面交谈的机会很多。两个志趣相投的青年常一起抒发对党、对毛主席、对新社会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雷锋是一个特别爱学习的人。”认识不久,姐弟俩就一起商议了一个学习计划,到商店各买了一本笔记本,读书时把心得体会以及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句记下来,下次见面时再共同讨论、互帮互学。冯健说,雷锋尤其爱读方志敏、吴运铎等英雄的作品,以及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等英雄的故事,这些英雄人物对他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起到重大作用。雷锋短暂一生,正是以英雄为榜样,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高峰攀登。

冯健的母亲虽没读过什么书,却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待雷锋就像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常叫他到家里吃饭。每次雷锋来了,总要想方设法做点好吃的,就是炒蔬菜,也要多放点油。在冯家,雷锋发现,每当屋门口来了乞丐,冯妈妈总会将他们请进屋里,给他们打盆水洗漱、泡杯茶解渴,还留他们上桌吃饭。雷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平日里也爱管“闲事”,走在路上看到别家晒在竹篙上的衣服掉落了、沾了泥,也要捡起来去旁边水池洗干净,再晾回去。

冯健与雷锋经常开展相互批评,共同进步。有一次雷锋不解地问她:“健姐,你在农业社是干部,为什么要去当饲养员养猪?”她告诉雷锋:“养猪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业,有利于国家建设。猪全身都是宝,猪粪可以肥田,猪肉出口还可以换回钢材。”雷锋认真听着,冯健话音未落,雷锋突然拉住她的手说:“健姐,我懂了,只要对党对人民有利,不论什么工作,都是重要的,都能做出自己的贡献。”

毕生弘扬雷锋精神的“宣传战士”

1958年春,冯健被组织保送到农学院上大学,不久雷锋也北上去了鞍钢。分开后,两人仍保持着书信来往。1961年春天,读到报刊上介绍雷锋先进事迹的文章,冯健去信表示祝贺,雷锋回信并赠给她一张照片。照片上的雷锋满面笑容地擦拭着解放牌汽车,背面写着:“冯健姐姐,我永远向你学习,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雷锋1961年6月4日。”

1962年下半年,冯健给雷锋写过信,但没有收到回信。1963年2月,读到《中国青年报》刊登的长篇通讯《永生的战士》,冯健才知道雷锋已于1962年8月15日以身殉职。

噩耗被证实后,冯健像失去亲人一样悲痛不已。她拿出雷锋生前寄赠的照片,看了一遍又一遍。在她心里,总觉得雷锋还活着,还在热情地说笑,还在为工作忙个不停……

时光荏苒。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冯健化悲痛为力量,不忘雷锋的嘱托,继承雷锋的精神,在干事创业、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道路上笃行不倦。

大学毕业后,冯健主动申请回到农业生产一线,在防治水稻虫害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后来,在团省委学校部部长、省妇联常委、省总工会副主席等各个岗位上,她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还帮助家乡的孤儿上学,协助丈夫老家娄底的乡亲们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脱贫致富。尤其在宣传雷锋精神方面,她乐此不疲,担任多家单位的学雷锋顾问,宣讲足迹遍布全国,发表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等许多与雷锋相关的文章。

在宣传雷锋的过程中,常有媒体记者、作家来采访冯健,她担心别人听不懂她带着乡音的话,也担心别人记得不准确,便干脆把要说的故事整理出来,直接给来访者看。看到冯老整理的雷锋故事材料详实,有人建议“稍微修改下,就能出本书了”。曾在媒体工作过的老伴谢凤阳也表示支持。于是,退休后的冯健全力筹备写书,开始系统收集、整理雷锋的相关资料。

“最难的是找人。”冯健说,雷锋生前的亲戚、邻里、老师、同学、同事、战友等,散落在全国各地,要一个一个打听到他们的住处、联系方式非常困难。特别是这群人年岁已高,有的好不容易找到,却发现人已经走了,或者重病、记忆模糊。

“每到周末,儿子开着车带我到处找人。平日里,我和老伴自己打车出去找。”冯健说,为找一对受过雷锋帮助的夫妇,她千方百计打听到对方住在哪个院子,却不知道具体是哪一户,挨家挨户问了大半个院子才找到。

写作过程中,冯健特别注重信息的真实性。由于素材大多来自采访对象口述,事情相隔久远,难免有错漏,每每有不确定或两相矛盾之处,她都要反复核实求证。“我写书,一是为了对雷锋相关史料做抢救性挖掘保护;二是为了去伪存真,给社会大众一个最真实、鲜活的雷锋。”这些年,冯健做过心脏搭桥手术,也因长期伏案写作犯上严重的颈椎病,她老伴右眼失明,但这些都没有阻止他们采访写作的步伐;如今,已出版《雷锋在湖南》《雷锋,从这里起步》《望城起步》等3本著作。

站在雷锋纪念馆青年雷锋塑像前,望着那张青春洋溢、笑容灿烂的脸,冯健仿佛又看到了当年西塘农业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听到了团山湖田野上轰鸣的拖拉机声。她笑着对“雷锋”说:“小雷弟弟,预祝你80岁生日快乐!今天,你若看到祖国这样繁荣富强,人民如此幸福安康,心里应该很高兴、很满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