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脱贫路】石东村:粉皮无添加,致富“钱景”广

2020-08-07 06:43:3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徐德荣 夏建军 周剑] [编辑:欧小雷]
字体:【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徐德荣 通讯员 夏建军 周剑

前不久,衡山县福田铺乡石东村的扶贫车间谈成一笔大订单,订购红薯粉皮50吨。订购方是省内一家知名超市,要求粉皮必须标准化生产。

这对石东村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但对村里的农村经纪人朱国香和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杨海霞来说,这也是一项“火烧眉毛”的任务。他们得在两个多月里,将车间进行标准化改造,还要将一系列资料申报并获批。因为再过两个多月,村民们种的红薯新品种——粉薯就要收获了。届时,村民会陆续把红薯送到车间来,时间耽误不得。

“粉皮已成村民增收‘明星’,我们得加班加点干!”7月29日,杨海霞一边查看改造图纸,一边向记者介绍。

石东村山多林密,自然生态良好,特别是这里的土壤适合种红薯,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大部分村民都会做粉皮,过去主要供自己食用或拿到集市卖。红薯如果种多了,便会用来喂猪。

如今,粉皮成为增收“明星”,背后的故事令人感动。

这两三年,在工作队帮助下,村里陆续培养了5名农村经纪人,他们的任务就是将技能传授给村民,带领村民发展产业。朱国香就是其中一个,但他牵头搞的红薯粉皮扶贫车间,刚开始却被一些村民看不起。大伙都认为,红薯粉皮制作简易,没什么稀奇。

“打淀粉、制浆、烫皮、切割……”朱国香告诉记者,这一套程序确实很多村民都会,但为了让粉皮口感更劲道,用传统方法制作时往往会添加明矾。同时,为助粉皮成型,还需在烫皮的盘子上刷一层食用油。

添加明矾,就算不上原生态绿色产品;沾上食用油,保质期就不长。但长期以来,村民们都是这样制作粉皮的。

“我制作的粉皮,既不添加明矾,也不刷食用油,肯定更好卖!”朱国香的“豪言壮语”在村里炸开了锅,大伙将信将疑。

去年初,朱国香从外地买回一批机器,按照自己摸索出来的方法,真的将无添加的粉皮做了出来。口感更好、易于保存的无添加粉皮,在电商平台推出后,立即赢得消费者好评。

心服口服的村民,忙将家里的红薯送到扶贫车间。或卖红薯,或请车间做成粉皮。还有10来个贫困村民到车间务工,学习新的制作技术,成了粉皮制作“高手”。

今年上半年,扶贫车间生产的5吨粉皮,通过电商和扶贫专柜等渠道一售而空,销售额10余万元。

石东村村民种红薯的积极性大增。朱国香又引进淀粉含量更高的粉薯品种,深受村民欢迎。贫困村民王容去年新种3亩油茶,几个月前,她在油茶地里套种粉薯,预计每亩可增收3000元以上。

无添加粉皮受市场欢迎,售价是不是也高一些?“售价跟传统粉皮差不多,每公斤6元至7.5元。”石东村党总支书记易文诗介绍,通过机械化规模生产,将粉皮制作成本降低,这样薄利多销,能让更多消费者吃到原生态粉皮。

目前,石东村6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易文诗说,扶贫车间是村里第一个集体经济项目,大家都很珍惜,只要粉皮保持住品质,就能为村民带来广阔“钱景”。

相关专题:记者探访脱贫路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