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飘飘》:德育电影的家国情怀解读

2020-07-03 09:21:47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龚军辉

2020年的电影新作《红领巾飘飘》,由湖南省校园文联出品,刘艳臣编导,是一部从主题教育、表演艺术、摄影选景、故事叙述、灯光配乐等皆较为优秀的少儿德育影片。讲述了一群城市生活的红领巾研学团的孩子,来到培养了五位羽毛球世界冠军的山区安化,在了解和感悟羽毛球运动员的刻苦训练、努力拼搏、为国争光的初心后,心灵受到震撼,对家国情怀有了正确的认识和解读。影片在如何搭建中小学生个人私心与家国情怀之间的教育通道,做出了积极探索,颇具教育意义。

我是小我,家是大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要克服私心,自觉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从小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更是教育者的一种责任担当。现实生活中,家中小霸王层出不穷,校园欺凌事件屡禁不止……要让中小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具备高尚情操和勇敢担当精神,必得家庭教育、校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并高度统一,也得借助特殊事件、特殊道具来予以促成。《红领巾飘飘》抓住了研学旅行这一切口,以孩子的亲身体验与感知来构建自我内省与改造的桥梁。在云台山优美的自然环境里,以王丁丁、杨柳等为代表的红领巾研学团的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天地的壮阔,而且在红领巾羽毛球基地这片热土里,接触了安子龙等羽毛球运动员,培养了五个世界冠军的功勋教练方国章,以及从俄罗斯来归还一条特殊红领巾给方国章、意欲送女儿拜师的娜塔莎、冬妮娅母女,他们对于红领巾和羽毛球的特殊感情、殊途同归的人生故事,成为了研学团孩子自觉改造的催化剂,最终在方亮父亲缉毒时牺牲得以升华,集体要求重新宣誓少先队入队誓言。

《红领巾飘飘》提供了四种类型的人物成长道路。

第一种以王丁丁为代表。王丁丁是一个不爱惜并不愿佩戴红领巾的顽皮孩子,他在与安子龙同寢的过程中,从好奇对方被省队退回的隐私到效仿身边的榜样,从帮忙折叠到自觉收拾红领巾,思想境界大为提升,最终在大雨中为捡拾衣服而坠楼受伤,完全抛弃了原有的自我中心意识。

第二种以杨柳为代表。作为大队长的杨柳,出于亲情保护弟弟杨小小,对无意间打伤弟弟的同学王丁丁耿耿于怀,利用手中职权剥夺了其佩戴红领巾的权利,但王丁丁带她尾随梅姨、安子龙母子拜访方国章,触动了她的心弦,促进了她的自我改变,使她自觉送还给了王丁丁红领巾。

第三种以方亮为代表。作为功勋教练方国章的孙子,他自傲而自负。研学团孩子说出“方亮将来也一定是世界冠军”和“你告诉我打羽毛球的秘籍呗”刺激了他,让他改弃街舞而进入红领巾羽毛球基地偷偷进行训练,在友谊的感召下,他为了成全安子龙重新进入省队而承认了偷钥匙进馆的错误,他在车站送别安子龙并相约在省队再见的一场戏,证明他因内省而珍惜伙伴、怀抱梦想。他在得知父亲牺牲时的那声长哭,既是亲情的倾诉,更是告别昨日的啼鸣。

第四种以安子龙为代表。他是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苗子,曾入选省队,因争强好胜伤了队友而被退回,在拜访方国章、聆听到五位世界冠军小时候的事迹及方国章“冠军只有一个,集体的荣耀需从小培养”后,他幡然悔悟。他在资江边把奖状扔向天空的那一刹那,完成了自我的成长,也助母亲完成了自我人格的重塑。他因而得以再入省队,成为激励研学团队员改造自我的榜样力量。

家国情怀绝非一朝可以造就。《红领巾飘飘》融合红领巾精神、羽毛球运动、研学旅行多种元素,尤其通过方国章叙述自己与娜塔莎的父亲、俄罗斯学者伊万诺维奇的真挚友谊,呼应开头“红领巾”由列宁夫人创定,家国情怀绝非中国特有,而是世界共同的宝贵文化遗产,使本片具有了广阔的社会价值和思想意义。《红领巾飘飘》告诉孩子们:坚守初心,触摸时代的温暖,需要绽放改造自我的勇气,更需要追梦的担当。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