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月24日讯(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黄京 丁鹏志)借助“指挥棒”作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实现科学选拔人才,维护教育公平,是启动实施新高考改革的目标。2014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高考改革;明年高考,湖南也将作为第三批试点省份,按全新的“3+1+2”模式开考。围绕这个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市雅礼中学校长刘维朝,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思考。在他看来,目前新一轮高考改革尚在试验阶段,其改革成效尚未凸显,却引发了我国基础教育新的问题与困惑。
5月24日,三湘都市报记者获悉,在本次两会上,刘维朝提交了一份《关于纵深推进高考改革的建议》,他呼吁通过“构建与高考改革相配套的教育体系”、“改革高考考试科目设置与考核方式”、“改革录取方式”等,深化高考改革,以此更好助力建设“人才强国”。
高考改革不是“一蹴而就”,必须深入推进
在教育领域深耕30余年,刘维朝深谙一些“痛点”所在。比如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口号喊了多年,也一度成为新高考改革的“重头戏”,但在基础教育领域,这个“顽疾”仍然突出。“比如,许多高中学校课程方案可以随意调度和取舍,两年甚至一年学完高中三年课程;压缩和减省体育、艺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等非高考科目的时间;还有学生的作息时间可被随意安排,抢占周末时间更是常态,学生基本休息时长、活动时长得不到保障,这些都严重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法律法规。”与此同时,“育人质量偏低”、“教学重心失衡”等问题,也越发明显,这一切并未因为高考改革的实施而得以解决。
而高等教育领域,“分类与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也十分突出。“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缺乏‘类’的概念,更多的只是‘层次’的概念,大家的观念里面把高校分为‘双一流’、‘985’、‘211’、普通大学、本科学院、高职高专院校等层级,而不是类别。”刘维朝说,在分类不完善的情况下,没有形成有针对性、科学性的高等学校评价体系,迫使较低层次的院校只能模仿、甚至照搬更高层次院校的学术价值取向,以获取更高的层次和地位。
“高考改革不是一蹴而就,推进新高考纵深改革十分必要。”刘维朝直言,高考衔接着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一直被视为中国教育改革的指挥棒,指引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因此,要让这根“指挥棒”更好地发挥作用,进一步推进高考深度改革。
构建相配套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每年中考过后,考生不愿读中职、挤破头读普高的现象经常发生。刘维朝提出的“构建与高考改革相配套的教育体系”的做法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要“大力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他认为,要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大力发展普职融合的综合高中,普及高中教育,避免学生过早分流。
此外,每300-500名学生可配备1名“专职选课辅导员”,引导学生探索自身的学习兴趣、能力倾向等个性特征,让喜欢学习具体职业技能、有志于从事操作性技能工作的学生既能自由选择学习职业相关课程,同时也兼顾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为进入高等职业教育打下良好基础。“还要将职业技能型高校提升为本科层次,并加强对职业教育人才地位和待遇的舆论宣传,形成与普通教育地位平齐、教学质量相当的职业教育体系。”
同时,要完善本科高校分类体系。“可以实行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的本科分类体系,促进不同类型本科的并列有序发展。”刘维朝还进行了解读:研究型高等学校主要以培养学术研究的创新型人才为主,开展理论研究与创新,学位授予层次覆盖学士、硕士和博士,且研究生培养占较大比重;应用型高等学校主要从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从事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职业技能型高等学校主要从事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本科层次技能型人才培养,并积极开展或参与技术服务及技能应用型改革与创新。
另外,在现有存量提质的前提下,还要大幅增加现有高等学校数量,降低单个高校覆盖人口数。他建议,一方面,针对高中毕业生基数大、本科录取率偏低的状况,加大对高校建设的专项投入,增加录取人数,从而拉低大学准入门槛,将人才竞争的压力从基础教育阶段后移到本科及以上教育阶段,真正促进高中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创办应用型大学,企校合作,培养企业对口人才,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解决长期存在的高校人才培养过剩与企业专业人才缺乏的矛盾。
建立“五育”在线测评系统,历史设为必考科目
如何将新高考的考试模式升级,刘维朝也提出了具体的设想。他呼吁,首先要统一建立全国中学生“五育”在线测评系统,以此来落实“五育并举”教育方针。测评内容和形式应尽量多元化,测评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标准,所有学生达到合格以上等级方能毕业。教育部应成立相关专门部门和团队,确保“五育”测评过程开展和应用的公正性。国家应鼓励“双一流”院校将“五育”测评等第证书作为录取的重要条件。高等学校也可根据专业需要,设置相应“五育”等级要求。
在调整高考考试科目及内容设置上,刘维朝也给出了具体做法。首先要降低英语学科在高考中的权重,采取成绩等级制呈现的方式,各类高校招生录取时设置英语等级要求。要合理增加英语社会化考试次数,考试时间与全国夏季高考错开,考试结束提供本次英语考试等级而非具体分数。“高校依据学校和专业要求提出录取时英语的等级标准。大力改革英语教学方法,从应试英语转向应用英语,大幅度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英语交流能力。”
其次,要提升语文学科在高考中的权重,总分180分,其中增设30分国学(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考核,加强和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着力提升中华文化自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维朝还建议将历史学科确立为高考必选科目。“历史学作为揭示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基础学科,除了在帮助学生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外,其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科学求真等思维方法,在帮助学生发展实证思维和逻辑分析等智能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当成为所有高中学生深入修习并内化的课程。”
增加大学招生自主权,各类高校招生录取方式不同
刘维朝还建议要对录取方式进行改革。“必须明确高校招生考试方式与内容”,他认为,普及综合高中后,所有高中毕业生可自由报考研究型、应用型或职业技能型高校。职业技能型高校招生时依据专业技能、五育测评结果、文化成绩三个维度的加权总分进行录取;研究型高校、应用型高校采用五育测评结果、文化成绩两个维度的加权总分进行录取。
特别还要“增加大学招生的自主权限,强化社会监督”。刘维朝说,要实行统一高考与自主招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录取人才,采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等方式,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特殊人才和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并建立公示制度,加大对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确保各项招生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