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新战场
——长沙市第一医院心理关怀战“疫”记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曹辉 邢骁
当前正处于疫情防控关键节点,心理支持、心理干预、心理关怀,这些字眼频现微信朋友圈等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大家高度重视。
1月30日,长沙市首例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57岁的湖北武汉籍人罗女士治愈出院。在罗女士经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过程中,长沙市第一医院在精心开展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在持续留意她的心理状态,并及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有效缓解了她的恐惧心理。
“我们陆续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恐慌情绪。在治疗过程中,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非常重要。”该院副院长胡立强说,打赢防控阻击战,不仅要全力帮助患者在身体上康复,还要为患者、患者家属和社会筑好“心理防线”。
谈“疫”色变,关怀小组应运而生
舒孔亮,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副主任医师,在医院心理关怀热线值班。他介绍,疫情发生伊始,大家向他咨询的内容多是一些常识性问题。约一周后,咨询内容逐渐增多,如何应对担忧、焦虑方面困扰,渐渐得到大家重视。再后来,甚至有咨询者出现抑郁情绪,还有的出现了身体不适、失眠等症状。
舒孔亮对罗女士在被确诊和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态非常了解,被确诊时紧紧攥着拳头,隔离治疗时常常紧张冒汗,有时还睡不着觉。后期收治的几例确诊患者中,有类似状况。为此,医院对患者进行专业心理辅导,并配备临床营养专家,安排营养食谱,进行营养支持。
舒孔亮说,近段时间,随着疫情发展,出现了不少疑似病症患者,“谈‘疫’色变,有了头疼脑热,可能都会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上靠”。
长沙市第一医院决定成立一支专业队伍。1月28日,正式成立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心理关怀实施小组,由副院长胡立强挂帅,28名成员均由医院资深心理专家、沟通能力较强的护士长、护理骨干组成。医院开通4部心理关怀热线电话。
胡立强介绍,小组成员实行24小时“接听电话轮班制”,对反映的情况做好记录,再由工作组研究商议,解决反映的问题。同时,小组成员还下到一线,主动和医务人员、患者沟通。
疫情发展,心理支持极其重要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心理支持和心理辅导,是医院心理关怀实施小组一个重要职责。在4条心理关怀热线电话中,有2条是专门为医护人员设立的。
胡立强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刚出现时,医护人员岗前培训主要是临床救治知识。随着疫情发展,岗前心理培训变得越来越重要。
31岁的护士小王,在赴一线的前夜睡不着觉,她悄悄找到小组组长、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主任谭红。“害怕是正常的,只要不是十分恐惧,这样的状态还能让人在做事时更加小心谨慎,这样反而会起到积极作用。如果有点害怕,不妨带着这种状态上‘战场’。”小王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几天后,她不再害怕了。
医院一个科室有一名医生得知自己接触了一名发热病人后,十分紧张,和该医生共事的几位同事也恐慌起来。小组成员一方面对他们加强岗中心理支持,另一方面积极督促确认患者情况。经两次核酸测试,该名患者并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在医院北院改建专业病房的同时,医院培训了300余名专门的医护人员,小组成员均要对他们进行岗中心理支持。
这场战役,医护人员无疑是英雄,他们直面病毒、知难而上的精神获得赞美,这也在某种程度上给他们带来了压力。谭红说,医护人员是英雄,但也是人,有恐惧的情绪很正常,心理干预、疏导也特别重要。
聊天谈心,摆脱恐惧坚定信心
一位市民仅仅因为喉咙痛,有点拉肚子,便慌了神。虽然情况第3天就有了好转,但她对疫情的恐惧从此像生了根一样,不敢出门,哪怕是扔垃圾;不得不出门时,看到人就躲,后来开始失眠。
谭红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渠道和症状讲起,对她的“症状”给予一一排除,然后加用抗焦虑药物及小剂量抗抑郁药物。几天后,这位市民的情况有了好转。谭红还和她一起分析焦虑原因,唠家长里短,帮她渐渐摆脱无谓的恐惧。
有一名确诊患者,因为病房左右两旁的患者咳嗽而焦虑不安,他担心病友的咳嗽会让他病情加重。得知情况,舒孔亮来到隔离病房帮他分析,打消了他的疑虑;还帮他做呼吸训练,带了他喜欢吃的饭菜和水果,舒缓他的心理压力。
确诊患者常会因为“被隔离感”而受挫,医院便开通“专线”,让患者和家属、朋友聊天,缓解他们的心理负担。“有些时候,亲友的鼓励比我们更管用。”谭红说。她还认为,抑郁症不容忽视,特别是确诊患者、病人家属,他们十分需要相互沟通。
“担心可以理解,但是不要过于紧张。”谭红说,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较强,一定要防控到位,如出门戴口罩、勤洗手、注意通风等。党和政府正在采取各项举措,全力打好防控阻击战,只要坚定信心、科学应对,就一定会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