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入园难”,出路在何方
1月13日,章洪委员(左一)、欧爱国代表(左二)和周丛笑嘉宾(左三)做客“两会聊天室”,讨论如何解决幼儿入园难。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健 摄
主持人:孙敏坚 文稿撰写: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孙敏坚 施泉江
【访谈嘉宾】
欧爱国 省人大代表,临武县南强镇两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章 洪 省政协委员,湖南诺贝尔摇篮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周丛笑 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所学前教育研究室主任,省教育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南省特级教师
【报告亮点】
加快推进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力争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
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25万个。
让家长苦恼和焦心的“入园难”问题,一直是近年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后的第一批孩子到了入园年龄,家长们对于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力争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今年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25万个”,为破解“入园难”“入园贵”制定了具体的时间表和任务书。如何实现幼儿园“好而不贵”?1月13日,“两会聊天室”邀请了三位代表、委员及教育专家,一起支支招。
1.幼儿园所数近10年翻了一番,公办园和普惠园占比超七成
主持人:“入园难”“入园贵”一直是民生关注排行榜上的热点话题。这些年,湖南省各级政府为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作了很多努力,取得了哪些成绩?
周丛笑:这些年来,湖南就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作了很多努力,变化很大。我说3组数据:第一,在园儿童人数从2010年的140多万,增加到了2018年的200多万;第二,园所数从2010年的7000多所,增加到了2018年的1.5万多所;第三,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10年的50%左右,增长到2018年的80%以上。这3组数据,很直观地反映了近年来湖南学前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欧爱国:一个最明显的感受就是乡镇的幼儿园变多了。以我们南强镇为例,从一所幼儿园都没有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4所幼儿园,其中一所还是民办幼儿园,孩子们终于可以就近到镇上读幼儿园了。
章洪:我在幼儿园工作了20年,感觉过去10年是湖南学前教育发展最快的10年。在政策层面,国家和省里先后出台了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文件,从政府投入、经费保障、幼儿教师编制配备等方面,规划部署推动学前教育发展。在多重红利的激励下,截至2018年底,我省有幼儿园15166所,其中公办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占到了73%。
2.城市就近入好园难,一些村落既缺园所又缺老师
主持人:但也要看到,现在“入园难”和“入园贵”问题还是客观存在。目前困扰城市和农村“入园难”的主要症结和短板在哪里?
欧爱国:目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还是不足,幼儿园覆盖率不够,办园规模无法完全满足幼儿就近入园的需求。像我们村没有幼儿园,村里的小孩子要上幼儿园,家长往往会选择到镇上或者县城入园,然后租房陪读。这样既增加了乡镇、县城幼儿园的压力,加重了幼儿家庭负担,还浪费了很多农村劳力,对脱贫攻坚、乡村桭兴也产生影响。
即使有幼儿园的村,也存在园所环境差、教师专业能力弱、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大部分村幼儿园的老师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幼儿教育培训,只能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不能按照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引导和规范孩子的行为。即便分来了专业幼师,也因为待遇低、条件差等种种原因留不住人。
章洪:一些农村偏远村落由于人口稀少、公办园没有建、民办园不愿开,导致部分幼儿无园可上。我们曾经到村里调研,有一个孩子到镇上的中心幼儿园上学,单程距离是30公里,那么家长每天来回接送孩子就要跑上120公里,太折腾了。这个客观现实,决定了许多农村孩子没法上幼儿园。
而对于城市来说,我们做过调查,从幼儿园学位和适龄儿童人口数的比例来看,并不存在结构性缺口。城市的“入园难”,更多体现为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不应求。据统计,每4个孩子中只有1个能进入公办园,尤其是好的公办园或者有特色的优质民办幼儿园更是“一位难求”。
周丛笑:我还要补充一点,城市里有些小区的配套幼儿园建设跟不上。比如按照规定,1200户及以上的住宅小区应建设配套幼儿园,人数不足1200户的小区可以联合起来建幼儿园。但现在很多小区都没有这样配套,孩子们就只能到离家相对较远的其他幼儿园去上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入园难”的窘境。
3.立法推动学前教育优质发展,因地制宜破解“无园可上”困境
主持人: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推进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力争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25万个”,城市和农村如何对症下药,精准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章洪:我建议从立法层面推动学前教育优质发展。一是明晰省、市(州)、县(区、市)和乡镇(街道办事处)应承担的责任,明晰发改、教育、财政、编制、卫生等部门的职责。二是统筹学前教育发展资源配置,通过完善幼儿园规划建设政策,解决有地方办园;通过健全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解决有钱办园;通过保障保教人员基本权益,解决有人办园。三是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权益,尤其是要保障城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及学龄前残障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四是规范幼儿园保教管理,科学安排教育内容和方法,提升学前教育品质。
周丛笑:对于部分基础条件较弱的偏远农村,可以借鉴古丈县“山村幼儿园”的经验,采用“混龄式小园小班”的模式,利用村级小学的富余校舍或公共活动室(如村委会),作为村级幼儿园的开办地点。而村委、小学、幼儿园“村、校、园合一”后,游戏室、活动室、图书室等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经费投入和改造难度都不大,可以较快地解决部分幼儿园“空白村”的痛点。
我们通过调研还发现,安化县探索的乡镇幼师队伍建设模式也值得借鉴。他们各村幼儿园的幼师统一由乡镇中心园培训、管理和派遣,从源头保证了幼师的师资水平。而从薪酬上对在偏远农村执教的幼师给予一定补贴,保证和鼓励了幼师服务基层的积极性。政府部门要保障和提高幼师的地位待遇,对于农村艰苦边远地区长期任教的幼儿教师,在职称评定和工资等方面要实行倾斜政策,给予专项补贴。
从城市来看,可以通过建设一批、改造一批的方式扩充公办幼儿园学位。在没有公办园布点的新城区和公办园学位严重不足的老城区,新建一批公办园;加快城镇小区配套园移交、回收,出台小区配套园回收管理办法,将小区配套园优先办成公办园。还可以充分利用腾退搬迁的空置厂房、街道社区的闲置场地,以租赁、租借、划转等形式举办公办园,鼓励支持街道、有实力的国有企事业单位、高校等举办公办园。随着公办园学位数量的不断增加,“入园贵”的问题也将有所缓解。
欧爱国:首先还是要“加大投入”和“增加供给”,从政策上和资金上予以支持,增加公办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其次,要尽早形成公办幼儿园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学前教育服务网。在政府投入基础上,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鼓励各种机构来农村开办普惠性幼儿园,包括企业、慈善机构等,哪怕不如城市幼儿园的标准高,也至少能在一定时间内解决农村“无园可上”的难题。另外,有条件的乡镇中心园可以因地制宜,通过增加校车、提供全托服务等方式,为偏远农村孩子入园提供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