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徐亚平 见习记者 张璇
11月7日,秋日暖阳洒满江南。岳阳渔都码头迎来一批特别的客人,他们是由人民日报社湖南分社社长杜若原带领的8人记者团队及北京著名词作家彭亮,为宣传、保护长江与江豚而来。
长江水质好不好?江豚数量多不多?带着问题,记者们跟随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巡逻队员江科明等,深入洞庭湖、长江,从实地考察中找寻答案。
9时出发时,杜若原说:“今天,我们做一回江豚协会的巡逻队员,做保护长江、江豚的志愿者。”
队伍从渔都码头出发,去往君山区华龙码头。“不知道会不会有江豚出没,要是能看到就好了。”人民日报社湖南分社采编部主任何勇对第一次下洞庭湖、长江满怀期待。到达三江口时,江科明放慢船速,在水上生活30多年的他,深知这里是江豚最有可能出现的地方。
“快看!江豚!两只!”杜若原发现江豚跃出江面,大家循着他的手指方向望去。
“这是江豚妈妈和宝宝一起出来迎客了!”大家欣喜若狂。词作家彭亮感叹:“在家看江豚视频与现场目击效果完全不一样!”
让记者孙超欣喜的,是岸边连绵不绝的绿意。3年前,他曾下洞庭、长江采访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志愿者,写下通讯《守护洞庭湖的精灵》。如今旧地重游,他坦言:“长江岸线的变化太大了。”
随行的君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吉平道出“添绿”的艰辛:“近年来,君山高标准整治长江堤岸环境,对于已关停的码头,确保堆场和砂石、路面全部清除清理到位,需要复绿或恢复自然岸坡地段已经全部复绿。”
杜若原抬头远望,若有所思。原来,长江北岸正是他的家乡——湖北监利。与湖南一样,湖北同样经历着从经济为主到生态优先的转型之路的阵痛。
日前,长江全面进入10年休养生息期的消息引起热议。记者申智林与巡逻队员徐立君展开讨论:“江若无鱼,何以渔?自2003年以来,长江全流域实行每年3个月的禁渔制度。但实行更大范围、更长时间的10年全面禁渔势在必行,必须给长江水生生物留出更多休养生息的空间和时间。”
徐立君建言:“政府在严格禁渔的同时,须对渔民转产进行帮扶。”
天香风露苍华冷,云在青霄鹤归来。长江江心出现一片绿洲,一群水鸟翩翩起舞,记者何静和王云娜欢喜不已:“母亲河好美啊!”
一路上,记者们观看江豚保护协会纪录片《江豚保卫战》,聆听该协会举办的《“南海姑娘”的山河壮游》等生态讲座。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杜若原和同事们更加坚定了践行使命的决心和信心。
责编:周泽中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