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大业看湖南】声名鹊起紫鹊界——新化县水车镇见闻

2019-11-04 06:37:5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熊小平 方雪妍 肖涤非] [编辑:潘华]
字体:【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熊小平 实习生 方雪妍 肖涤非

一个大山深处的小镇,山民世世代代曾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缘起一场美丽的邂逅,小镇几年间声名鹊起,成为旅游网红打卡地。

这就是新化县神奇的水车镇。水车镇紫鹊界梯田,“养在深闺人未识”,一经发现即惊艳世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当地农民也由此稳步踏上脱贫致富路,2018年人均收入达6036元,全镇464户贫困户1670人全部脱贫。今年国庆黄金周,接待游客7万多人次,旅游总收入破2000万元,同比增长10%。

10月18日,记者来到水车镇,徜徉于数万亩梯田间,感受紫鹊界的魅力。

美丽邂逅:只因途中多看了一眼

“那是2000年5月。”水车镇文化站站长、发表过数百幅紫鹊界照片的罗中山娓娓道来,“北京师范大学民俗教授陈子艾来湘调研花瑶文化,路过紫鹊界,下车小憩,不经意间一瞥,就被满山的梯田所震撼。进一步了解后,她向当地政府提出‘挖掘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同步开发’的建议。”

从此,紫鹊界慢慢揭开了神秘面纱。据考证,紫鹊界梯田源自先秦,盛于宋元。古苗瑶人为躲避战乱,在这海拔超1000米的山坡上开挖梯田种植水稻,特殊沙性土壤涵养水源,泉水自流灌溉,竟然旱涝保收。核心区域梯田有2万亩,周边梯田达8万亩。山体坡度大,梯田宽度小,许多梯田连牛都无法转圜,更不用说机械化。千年梯田至今只能人工耕作,完全保留梯田原貌。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推动下,贫苦山村声名鹊起,享誉世界:2008年9月,紫鹊界梯田正式开园;2014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成为唯一以梯田文化为特色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8年,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美好发现:家家民宿尽在图画中

10月19日清晨,紫鹊界八卦岭,“老牌紫鹊楼”前。

红日喷薄欲出,霞光万道,云海静谧,脚下群山拱伏,梯田鳞次栉比。“老牌紫鹊楼”的主人——紫鹊界的外来媳妇杨远民一边拍照,一边和正在田里割稻的邻家夫妇攀谈。

“刚嫁到紫鹊界的时候,这里好穷,梯田里干活好累,赚不了几个钱。那时候啊,看着这梯田就愁。”杨远民笑呵呵地说,“现在好了,紫鹊界出名了,我做民宿一年可赚三四十万,日子美美的。这些梯田啊,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越看越美。我们家就是住在图画中呢。”

紫鹊界村党支部书记罗铁平是最早开发民宿的农户之一,他说:“旅游旺季,我家20多间客房天天爆满。全镇民宿120家,房价在100至300元之间。村民只要勤快,都能达到小康。”

美名远扬:高铁网络助飞紫鹊界

2014年12月,高铁新化南站正式通车。罗铁平说:“有了高铁,长沙、广东和北京的客人来了,马来西亚和非洲的客人也来了。高铁拉近了我们和世界的距离。”

拉近紫鹊界和世界距离的,还有网络——美景、美食通过网络输送到世界各地。

水车镇宣传委员叶志峰说:“娄底人有‘吃在新化’一说。紫鹊界为新化美食提供了最好的食材。”紫鹊界无池塘水渠,依靠古老的自流灌溉系统,素有“天下大旱,此地有收”之说。目前,水车镇建立5个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优先雇用贫困户,按天发工钱,支持村民入股分红。合作社负责人奉印辉说:“合作社每年产米5万多公斤,通过网络卖得特别火。”

卖得火的还有绞股蓝、腊肉、紫米、风干板鸭、红薯干、沙参、米酒等,每年供不应求。白沙村的村民邹淑梅卖了20多年的农产品,自己也成了网红:“去年,138元一只的风干板鸭就卖了5000多只。今年我已挂了20头猪的腊肉,好多被订购了。紫鹊界通过网络,美名远扬,我们的农产品更好卖了。”

水车镇紫鹊界将如何拥抱这个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镇长李劲干劲十足:“我们要把紫鹊界的牌子擦得更亮,保护好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以紫鹊界为龙头,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推出一台戏、农耕研学等项目。把独一无二的紫鹊界推向世界,是我们的责任。”

相关专题:小镇大业看湖南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