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大业看湖南】常德市桃花源镇见闻:家园似画 生活如诗

2019-10-28 06:37:5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鲁融冰 李宁 周维中] [编辑:夏博]
字体:【

家园似画 生活如诗

——常德市桃花源镇见闻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鲁融冰 通讯员 李宁 周维中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东晋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因其生态优美、生活安宁和乐,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心中的诗意远方。

这片神秘的土地,在今人耕耘下,以新的姿态呈现于世:深度开发“文旅+”系列项目,形成景镇共兴格局,实现了文旅产业跨越式发展。今年国庆节期间,桃花源镇接待游客19.1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12.65万元,同比均增长近40%。前不久,该镇被评为省“十大特色文旅小镇”。

桃花源镇设在常德市桃花源旅游管理区。10月26日,晨曦中的桃花源镇垂柳摇曳,琴声悠扬。阿婆的擂茶香飘街巷,沁人心脾。记者踏着刻下岁月痕迹的青石板,徜徉在这幅充满灵气的水墨画中,感受现代桃花源的美妙。

农田变景区,家园似画

“6年前来过,当时景区只有桃源山那一块,半天就能逛完,印象不深。”和记者边走边聊,桃花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提名人选黄易君,用“震撼”来形容这里的变化。

两个月前,黄易君调任至桃花源镇。时间虽不长,但“自家一本账”已烂熟于心:桃花源镇以两山一湖、五柳小镇、桃花源古镇为核心景区,辐射周边桃花源村、汤家山村等观光农业区,外围几个村则以发展生态有机农业为主。

围山渠沿线,是汤家山村与外界相连的主要通道。以前是狭窄土路,如今已变成6米宽的沥青路。一路前行,成片菊花映入眼帘,令人“豁然开朗”。“村里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流转土地1000多亩,引导农民种植金丝皇菊,发展食用花茶加工产业。”同行的汤家山村妇委会主任张小桃当起了导游。

如何使产业与乡村游同步,实现效益最大化?今年8月,汤家山村300多亩油葵绽放,2万多名游客慕名而来。桃花源镇从中受到启发,决定根据不同季节,在20公里长的景区外环,打造集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让景区和片区产业高度互补。“稻谷秋收撒种紫云英;桃花开后赏荷花,垂钓、采摘项目应有尽有,农田变成景点,让游客全年有得看、有得玩!”黄易君说。

去年,桃花源镇成立常德归园居农宅乡村旅游合作社,盘活闲置农宅,全力开发汤家山、秦溪等特色民宿。从广东返乡经营民宿的尚方客栈店主郑朋说:“家乡环境好了,游玩项目多了,城里人争着来,我这10间房小客栈,月均收入上万元。”

据悉,桃花源镇还成立了擂茶合作社、蔬菜种植合作社等,吸纳全镇约80%的农户加入,共享红利,实现多赢。

农民当演员,生活如诗

“开船咯……”夜幕降临,艄公的吆喝声回荡在秦溪上空。齐头并进的轻舟之上,游客们兴致盎然。这是桃花源依托景区资源优势,以4.6公里长的秦溪为剧场,打造的大型溪流漫游实景演出《桃花源记》。项目开演以来,已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

游客溯溪而上,感受陶渊明笔下“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美景。在引人入胜的演出中,大部分角色由当地农民扮演。53岁的清江浦村村民刘明祥是演员之一,他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导致腿部残疾,一家三口住在破旧的祖屋里,靠种养为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桃花源记》剧组在选拔演员时,看中了刘明祥,让他扮演剧中一名牧羊人。于是,刘明祥白天下地劳动,晚上赶羊演出,每演出一晚有143元出场费。刘明祥告诉记者,每年演出收入就有3万多元,赚来轻松,格外知足。

和刘明祥一样做演员的,还有桃花源镇金井村村民高立平等人。高立平高度近视,家里有个丧失劳动能力的哥哥与读大学的侄子。有了演出收入,生活压力减轻不少。他说:“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以前想都不敢想。”

近年来,桃花源镇依托景区资源优势,以旅游项目带动就业,探索出旅游扶贫新模式。仅《桃花源记》实景演出,就为当地群众创造了400多个就业岗位。

相关专题:小镇大业看湖南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