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秋天为什么如此短暂

2019-10-27 13:51:07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常立军] [编辑:刘茜]
字体:【

湖南秋季词典:一本写满秋天意象的书

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陈家院村秋雨绵绵。 组图/卢七星

10月16日,长沙梅溪湖,市民冒雨行进。图/记者谢长贵

秋日暖暖的夕阳,常宁洋泉乡孟家堰几位看风景的小女孩。 图/卢七星

10月21日,气温有点高,湘江里游两趟也不错。 图/记者吴琳红

湘江长沙铜官段龟裂的河床。图/卢七星

10月14日,桂花飘香。图/记者谢长贵

常德石门罗坪乡长梯隘村,五味子。

平江思村乡白寺村的秋雾。组图/记者常立军

感受秋日湘江的风。

关于秋天的词语大概是四季词汇中最多的。这与秋天气象形态的多样性密不可分。秋阳、秋雨、秋雾、秋风、秋云、秋月,种种气象以美学的方式呈现,由此汇编成了湖南秋日的一部季节词典。

撰文/潇湘晨报记者常立军

一叶知秋

词语解释: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古人说,这“一叶知秋”中的叶,说的是梧桐。为何单单梧桐有资格来报告秋天的消息,是因为梧桐有“灵性”,会在第一时间落下第一枚叶子,然后人间草木纷纷仿效。然而让我们感知秋天的,往往是那秋天的俗物:枫叶、泡桐什么的。

湘西北总是最早感受到秋天的寒意

湘西北是湖南气候的桥头堡。

这里山高林密,常年气温偏低。这里春天姗姗来迟,夏季感受不到炎热,冬季则会迎来湖南第一场雪。入秋也是湖南最早的地区。少雨的秋天,秋高气爽。

临近十月的时候,湘西北深山里的落叶乔木已开始变黄掉落。然而很多草本植物却在低温中依然处于花期。每次来到位于常德石门县罗坪乡的长梯隘,几乎都是秋天。地质上的神奇造化让这里拥有独特的气候和植被特征。除了看各种奇峰凸起的石林和溶洞,植物也是我们考察的重点。

海拔接近千米的长梯隘村,并非如外人想象中那样遍布尖翘的峰岭。相反,它更多的是平缓的山坡和谷地。谷地中分布着村落和茶园,路边则是野生植物的世界。长梯隘地处北纬30°附近。北纬30°是一条神奇的纬线,植物也与湖南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因为它们,这里的秋天没有一点萧瑟感,山谷间,是充满生命气息的色彩走廊。

暖色系的毛茛科的打破碗花花名字听起来有点“土萌”,然而这就是它的中文学名。它在湖南的分布以西部为主。它也是这里最惹人关注的野生植物。硕大的花瓣和高达近一米的株高经常让人误认为它是一种特意种植的家花。这种有着明亮的粉红色花朵的植物,在色彩偏冷调的湘西北林间,美艳如仙子。

斑茅正是最美的时节,大片的红色穗状花序组成连片的粉色花海。更为暖色的是五味子的果实。它红艳成串的果实让秋天充满了暖意。开着黄色小花的路边青为这里彩色组合提供了另一种搭配。最为高端的黄色系野花当属龙虾花。它是一种最古老的花。第四纪大陆冰川的活动,使得大部分地区的龙虾花灭绝了,因此龙虾花有“植物活化石”之称。

冷色调的野花同样撩人。冷美人让人产生一种距离美。有着总状花序的乌头呈现的是深蓝的色调。它在野外的数量远不如打破碗花花那么多,却因此更为醒目。同样蓝色冷调的还有沙参,它状似风铃的花朵经常被人当作风铃花一类的植物。马兰则是大片的白色中带有一点的淡蓝紫色。冷色调中最美的当属野生铁线莲。作为园艺栽培中的热门品种,铁线莲近年来受到花友们的极大关注。然而,并没有太多人见过它的野生种。我们也是在一处极为深邃的天坑边,才见到它的身影。

秋日的湘西北高山区,最易见到云海。秋季清晨的低温使得冷空气更容易凝结成云。每逢清晨,站在长梯隘的山崖边,就能看到大片的云海奔涌而来,在脚下翻腾流动。秋季明澈的阳光透过云海照射过来,山河明艳,动人心魄。

秋高气爽

词语解释:秋高气爽,我们到底在爽什么?秋天阳光清透,天空更加蔚蓝。除了与太阳高度角变小有关,还因为冷空气吹走了尘埃杂质微粒,还带来了干冷的空气,降低了空气湿度,使得大气透明度提高,因此天空看起来更加澄澈。然而秋高气爽的另一面,是因为降雨减少,往往出现秋旱。

湖南部分地区秋季降水偏少

我们总以为湖南是一个湿润的地方,雨季的洪水似乎才是我们的最大威胁。然而在这湿润之中,依然有一片被称作“衡邵干旱带”的区域。更专业的叫法是“衡邵干旱走廊”。

“秋高气爽”是湖南秋天的典型特征。“湖南的秋天以秋高气爽的天气为主。”湖南省气候中心气候预测首席专家谢益军博士说。秋季是夏季风向冬季风过渡的季节,北方冷空气势力加强,南侵的干冷气流迫使湖南上空的暖湿空气向南退去,偏北气流逐步控制全省,天空中的云雾减少,大气垂直结构稳定,湿度较小,常出现“秋高气爽”的晴朗少雨天气。

我们在初秋时到达邵东廉桥镇。这里是衡邵干旱走廊的中心地带。在这个季节,明显可以感受到这里的干燥气息。在丘陵起伏间,大量种植着玉竹。这里是湘玉竹的主产地。玉竹是百合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玉竹喜欢生于凉爽、无积水的山野疏林或灌丛中。生长地土层须深厚,富含砂质和腐殖质。衡邵干旱走廊的干燥环境适合玉竹的生长。

在湖南整体湿润的环境中,这里为什么会如此干旱?地理和气候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三座大山的围挡,让这里成为湖南的一片旱灾多发区。

衡邵干旱走廊,是湘中盆地群里两个最大盆地(衡阳盆地和邵阳盆地)的连接带,从湖南衡阳市东部45公里处的四方山沿衡阳县西北方向到达邵东县的狭长形盆地通道,盆地东部的四方山和大云山、中部的衡山、西部的九峰山,山脉较高,每年从东南沿海刮来的湿润季风气流很难越过高大的山脉而进入盆地,气流即使越过山脉,也会产生明显的焚风效应与雨影效应,即过山后温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的温度高得多,降水明显减少,造成区域内雨水较少。

历年来的湖南抗旱工作,都是以此为重点区域。衡邵干旱走廊是以湘江、资水流域的分水岭为中轴线分布的广大丘陵地区,是湖南粮食主产区,也是水资源量最少的地区。这片干旱带总面积有5.12万平方公里,占了全省国土面积的24%。涉及衡阳市、邵阳市、娄底市以及永州市北部的33个县市区。

从气候学上讲,湖南受东亚季风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和蒸发季节分配不均。常年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湖南省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进入少雨季节,降雨少、气温高、蒸发强,极易造成季节性干旱。秋季经常成为衡邵干旱走廊旱灾最为严重的季节。

衡邵地区降水季节变率大,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秋季和冬季相对较少,区域年内降水集中,季节变率大,分配不均,是导致旱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

在这条巨大的地理走廊中,降水的空间分布也不相同。

衡邵地区降水受地形、海拔及东亚季风等因素影响较大,南岳因夏季风与地形雨双重因素驱动,所有气象年均是该区域“雨极”。而从降水空间分布来看,高值区主要位于研究区四周地势较高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于衡阳、邵阳盆地范围内。在降水正常年,洞口、新化、冷水江、新田等降水量仅次于南岳,盆地范围内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在降水偏多年,南岳、新田、常宁、新宁等地降水量较大,衡阳县向西至邵阳盆地范围内降水量相对较少;气象干旱年降水量普遍偏低,衡东、邵阳甚至低于800mm。从降水变化趋势来看,研究区北部、东部降水表现为增加趋势,中部、西部以减少趋势为主,娄底、涟源、冷水江等地增加最为突出,南岳、冷水滩、武冈等地下降最为明显。

一场秋雨一场寒

词语解释:

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句老话是有科学依据的。在冷高压控制下的地区,往往盛行下沉、干燥的冷空气,当它与大气中的暖湿气流相遇时,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雨后的气温明显下降,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

永州的秋雨,通常是在夜间落下

湖南短暂的秋季,经常是前一个月左右秋高气爽,后一个月左右秋风秋雨。由于秋季处于冷暖气流的角逐与对峙之下,常会出现“秋风秋雨”“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天气,秋雨每年差异较大,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秋季降水相对较少,湖南进入少雨的阶段,通常是10月下旬之后,却经常在局地出现秋雨连绵的气象景观。譬如地处湘南的永州。

永州这座城市总给人一种冷意的美。似乎这里所有的意境都属于秋天。偶尔有属于其他季节,也是更冷的冬季。例如柳宗元《江雪》中的冷酷世界。

从统计数据看,湘南一直是湖南年降水量变化较大的区域。湘西南整体的日暴雨数明显高于湖南其他地方。作为山区较多的地区,湘南的永州主要降雨集中在春季的4—5月份。然而秋季的永州,降雨虽然比其他季节要少,但比起湖南其他地方,依然还是偏多一些。虽然作为湖南八景之一的“潇湘夜雨”,并没有明确地认定属于哪个季节,但从潇湘美学追求的凄清意境来看,只有秋季,才能赋予它这样的气质。永州多夜雨,是因为气象的原因。夜间天空多云,云层下部因为有云的遮蔽和阻拦,底层大气热量散失较少,由此形成上冷下热的不稳定空气层结,引发空气对流,夜雨由此而生。

我们来到永州时,已是深秋。秋雨时至,飘若游丝,却并不是连绵无尽。雨停的时候,也不放晴,天空依然是阴云密布。寒江、寒山、寒雨,让城市也蒙上了浓厚的寒意。永州古朴的建筑风貌,在这秋寒中,更显出一种朴素凝重的历史感。路过柳宗元多次提到的愚溪,水势浑浊湍急,小石潭也不见了踪影。到了深夜的时候,雨势忽然变大,打在屋檐上,激发出动人的雨声。窗外的城市与潇水,笼罩在秋雨中。刹那间,心境、城市、河流、山川,都因为这漫天的夜雨,完全融化在一起。原来这寒意,也可以成为一种美。没有在秋雨时节到过永州的人,很难理解“潇湘夜雨”是一种怎样的美学体验。

其实永州并非只有秋寒。永州双牌县桐梓坳的古银杏在秋日阳光明媚时,大片金黄,美得可以让人忘记所有阴雨带来的愁绪。地处阳明山腹地的双牌县,有着适宜银杏生长的良好气候条件。景区内上百年的古银杏树200多株,年龄最古老的有800多年。深秋时节,光照明媚时,蓝天与金黄色的银杏叶构成浓墨重彩的图画。

秋风萧瑟

词语解释:

从气象学来说,秋天的风又密又冷,让人不由自主地悲凉起来。有一句诗,西风吹老洞庭波,出自元末明初诗人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说的是秋风劲吹,洞庭湖水似乎衰老了许多。其实,和东北相比,湖南的秋风已经算是比较温柔了。越往南,秋风往往刮得越少。长沙大概十天中只有两天能感到秋风阵阵而已。只是配合着潮湿的天气,让人更觉忧郁罢了。

洞庭湖上刮起的秋风,比南部山区大了两倍以上

马蹄形地理结构的湖南,在湘北开了一个大口子。

这个口子就是洞庭湖。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从平坦无碍的湖面上袭来。在湖区形成大风。当冷空气南下影响时,由于洞庭湖口的“狭管加速”效应,湖面风速大、湍流强。研究表明位于洞庭湖区北部的滨湖陆地风速是南部山区的2倍以上。谢益军博士告诉我们,从气象学上看,湖南秋天的风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冷空气入侵引起的大风。还有一种就是局部的强对流天气。譬如雷暴大风,狂风暴雨,龙卷风等等。台风也会影响湖南,但湖南地处内陆,台风通常较难直接影响到,但少数年份强盛的秋台风与北方南下冷空气结合,“强强联手”,也会给湖南带来强风雨影响。还有一种灾害叫寒露风,一般就是9月上中旬,对处于孕穗抽穗、灌浆结实期的双季晚稻影响很大,出现越早影响越重。如果秋季日平均气温低于20度三天以上,就叫寒露风。严格地说,它并不是一种“风”,而是伴随着冷空气而来的一种低温冷害。

洞庭湖的秋月与秋风,曾引发无数诗意的感叹。“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自楚国大夫屈原以降,洞庭湖就成为了人们抒发诗意胸襟的地方。

秋风往往引发思乡之情。西晋时期的文学家张翰就因为秋风乍起,想起故乡的莼菜和鲈鱼,于是便辞官归了故里。“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秋风的感召力实在是强大。

也许屈原经过洞庭湖时的风力还算温柔,他才把秋风称作“袅袅”。其实湖南整体的风力都不大,比起“骏马秋风塞北”的西北地区,湖南的风力实在是太小了。即使是处于风口的洞庭湖,风力级别也不高。虽然风小,湖南有光有风的天气却有着西北地区没有的江南景观,诗人由此生出“秋风万里芙蓉国”的豪迈气象也就可以理解了。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诗人张谓路过洞庭湖时,有此慨叹。诗中的八月,是旧历八月,换算成公历应该是9月中下旬。也许那一年的湖南入秋特别早,也许是诗人在夏末就有了秋日思归的意兴,才写下来如此深沉的词句。

秋天的洞庭湖,天清气朗,月光如水,能见度应属全年最好。路经此地的诗人们,看到这湖水与明月,诗意自然涌上心头。“洞庭孤月在,秋色望无边”,这是僧皎然笔下的洞庭秋意。“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这是李白的豪情。秋季的洞庭,月下的波涛泛起的是千年的诗意。

洞庭湖秋雾多,小东江秋天为何没雾了

秋天是湖南少云的季节,但在有些山区,由于昼夜温差的增大,云反而变得多了起来。

我们在平江的白寺村采访时,正遇秋云。浓厚的云层从村子上方的福寿山顶峰倾泻而来,气势极为磅礴。这座地处于山间谷地中的小村落,四面环山,中间有湖。溪流水系丰富,空气湿润。福寿山海拔超过1500米,是省会长沙附近难得的高山。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让这里形成水汽的小循环。秋日里的温差,凝结着水汽,极易形成气势壮美的云。

同样的美景也出现在常德石门的皂市。作为从澧阳平原向武陵山脉地理过渡的门户,皂市山势险峻。整座小镇群山环绕,通往武陵山区的S303省道从山口间穿过。秋天的云雾就在这里升腾而起。山顶清晰可见,山腰以下云遮雾绕,小镇就在云的下方。小镇上方的仙阳湖上,则是片片白云如飞,这是仙境般的小镇。湘西是古人难以到达的区域,否则以湘西北的美,足以入选古时的潇湘八景了。

这种云与夏日里天上飘浮的云朵并不太像,它更类似于平流雾的形状,在高空中呈现向下倾泻的瀑布状态。而山下,房屋、稻田依然清晰可见。一幅美景就此呈现。

看起来差不多的云和雾其实生成机理并不相同。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所混合组成的飘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雾是由悬浮近地面空气中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天气现象,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云雾的主要差别是形成的高度不同,凝结的水汽类型也不同。秋天的云很少,雾却很多。洞庭湖区甚至常年有秋雾的生成。

湖南最著名的雾,当属小东江之雾。“雾漫小东江”是受到众多摄影爱好者追捧的景观。然而小东江的雾却是在夏天才有。东江湖水库底部的低温江水与夏季高温的热空气相遇,凝结成形状极美的雾。秋天的时候,空气温度整体降低,湿度也同步下降,反而缺少了形成雾的条件。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