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大米产业发展论坛在长沙召开 袁隆平:8年内发展1亿亩海水稻

2019-10-21 19:24:1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卢小伟 温亮] [编辑:潘华]
字体:【

袁隆平院士出席论坛并发表讲话 兴安日报记者 毕力格 摄

华声在线10月21日讯(记者 卢小伟 通讯员 温亮)10月21日,2019年兴安盟大米产业发展论坛在长沙召开。来自国内多家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兴安盟水稻新品种选育、水稻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情况,并对兴安盟大米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出席论坛并讲话。

本届论坛由兴安盟行政公署、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主题为“东北上游,净产好米,兴安盟大米好吃闻得见”。

论坛现场

兴安盟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地处北纬46°大兴安岭南麓生态圈,是世界公认的“寒地水稻黄金带”。10月21日上午,兴安盟的大米、牛肉干、小米、草原奶品等农副特产亮相论坛现场,伴随着蒙古族民歌,一股草原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

袁隆平在讲话中说,“我目前的工作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是达到水稻超高产量冲刺目标,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亩产超级杂交稻1000公斤,正在向1200公斤冲刺;另一个任务是研究发展耐盐碱的海水稻,全国有16亿亩盐碱地,其中有1亿多亩地适合种植水稻,通过我们科研团队及广大农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力争8年之内发展到1亿亩。”

亮相论坛的“兴安粳稻系列16”大米,就是袁隆平科研团队研发的耐盐碱水稻品种。

兴安盟地处“寒地水稻黄金带”,但盐碱地限制了水稻产量。2018年10月16日,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兴安盟揭牌,先后建立了种子繁育、耐盐碱水稻科研等6大基地,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通过品种改良和土壤改良,培育出了耐盐碱的水稻品种。

“以前盐碱地的亩产量只有200多公斤,院士工作站来了以后,科右中旗盐碱地综合利用基地的试验区平均亩产达到了508.8公斤,提高了产量,还帮农民增加了收入。”兴安盟科右中旗旗委副书记、旗长郭堂告诉记者。

耐盐碱的“兴安粳稻系列16”大米在论坛上展示

兴安盟委委员、常务副盟长隋维钧在致辞中表示,在袁隆平院士的关心指导下,兴安盟大米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带动贫困农牧民脱贫增收的富民产业,引领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此次试验的成功,对于我国北方、甚至对同一纬度上、同一气候带上的国家都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示范意义。

当天下午,主办方还举行了助推兴安盟大米产业发展圆桌论坛。来自湖南杂交水稻中心、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国农业研究所等7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一起对话交流,共同探讨“兴安盟大米”产业发展和品牌价值提升大计。论坛期间还举行了兴安盟招商引资项目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共签约11个项目,涉及大米销售、大米采购、玉米采购、红薯基地建设、蔬菜种植及加工基地建设等领域。

据了解,在“2018中国首届国际大米节”上,“兴安盟大米”被授予“2018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和“2018中国十大好吃米饭”称号;兴安盟成为继长春、哈尔滨之后,全国第三家荣获“稻米之都”的地级市。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