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时刻 见证非凡——2019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综述

2019-10-21 06:15:3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黄婷婷] [编辑:欧小雷]
字体:【

高光时刻 见证非凡

——2019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综述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黄婷婷

这是湖南最舒爽的秋天,这是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最好的时代。

10月18日至20日,2019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成功举行。

406家参展企业带来最新成果,百余项新技术、新产品,让国内外嘉宾眼前为之一亮。

20多场论坛、人才对接等活动,激荡起行业内顶级智慧的头脑,一时火花无限。

上百亿元的签约项目,见证了产业的蓬勃兴旺;跨行业的合作,让轨道交通的未来,拥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中外专家、媒体评价本届博览会,豪迈放言:“中国轨道交通如此光芒万丈”“这是底气与实力的见证”“中国轨道交通将引领世界100年”……轨道交通高光时刻,在湖南聚焦。

顶尖技术,震撼人心

107项新产品和新技术“不期而遇”

“通过这个展会,看到了中国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非常震撼!”土耳其卡拉比克大学副校长、教授Mustafa Yasar观展之后难掩惊喜。

3天时间里,博览会好似一个“竞技场”,406家参展企业,家家都拿出了“绝活”。

手指大小的螺丝钉、银白色的钢材支架、不起眼的黑盒子……不要小看它们,这里绝大部分展品,是轨道交通行业内最新研发的顶尖“黑科技”。

新系统给轨道交通人“减负”。打开控制柜、传输数据、预警故障……这些全部靠一个白色的机盒自动完成。长沙地铁最新发布的“无人值守机房维护支持系统”,能独立完成90%以上的配电室日常巡检工作。明年将广泛投入使用,守护人们的地铁出行安全。

新技术让列车行驶更安全。湖南中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带来了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声振动光纤传感检测技术。只需在轨道旁埋下一根光纤,列车驶过,所有微小的振动,甚至列车内乘客的说话声都能监测得一清二楚,就像在轨道上给列车安了个“黑匣子”。

新机车成了博览会“网红打卡”地。今年3月新下线的中国中车CJ6型城际动车组,加速度极快,从0加速到160公里/小时,只需2分钟,十分适用于站间距较短的城际铁路。

新造型让轨道交通“上天”。看多了地面的机车,中国通号的悬挂式单轨列车的炫酷造型,引来了无数观众拍照。这辆可容纳300人的列车,在空中运行,有着全透明大窗户,节省地面空间的同时,还给乘客带来极佳的观景体验。

据了解,博览会期间,共有24家企业首次发布107项新产品和新技术,85%的参展企业展示了创新产品和前沿技术。

资本人才,在此携手

20个国家在湘瞄准商机,2000多名高端人才寻求机遇

3天博览会下来,德国福莱格霍莫尔公司驻中国首席执行官周德元接待了上百位客商,嗓子讲哑了,心里却十分欢喜。

“今年的博览会,取得了喜人的成果,挖掘了大量新客户,达成了系列初步合作意向。”周德元告诉记者。

“合作”,成为博览会上的高频热词。本次博览会吸引了1.2万人次专业观众,来自欧洲、北美、非洲、亚洲等地20个国家的35个高规格代表团,68家境外采购商,在湖南瞄准了商机。

90余平方公里大小的株洲市石峰区,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面积,被规划打造为“株洲·中国动力谷”。

这就不难解释,为何众多国际轨道交通行业都对其青睐有加。博览会期间,石峰区政府与西门子轨道交通牵引系统调试中心、德国威法水性涂料等12家企业签约20亿元,石峰区打造2000亿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目标又进了一步。

湖南轨道交通行业合作的“朋友圈”,已经实现了从亚非拉传统市场到欧美澳高端市场的飞跃。

日本广岛化成株式会社会长宫地治夫说:“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前景非常好,这次我们把产品带来,希望与中国企业达成合作。”

瑞士沙夫哈森州经济促进署和湘江新区在智能驾驶系统的标准制定、数据共享、技术研发等方面达成5项合作意向。

金融投资机构的支撑,更为轨道交通的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轨道交通国际投融资合作论坛上,中国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与中车株机、长沙轨道交通集团;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与中车株机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总金额达700亿元。

有着30多年轨道交通研究经历的韩国教授朴渟水来到博览会,主动提出想来中车株机“学习甚至工作”。

博览会的人才对接会上,像朴渟水这样的资深行业人才并不鲜见。中车株洲所、中车株机、三一重工等来自全国的100多家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企业摆下展台,发布900余个岗位需求,吸引了2000多名高端人才来到现场,收到洽谈简历800余份,达成就业意向200余人。

头脑风暴,放飞梦想

行业顶级智慧,展开智能、绿色的发展蓝图

如何实现“智慧轨道”?轨道交通行业如何“联通未来”?

3天博览会期间,轨道交通行业内顶级智慧的头脑,围绕这两个问题,激荡起一个又一个新颖、有预见性的观点。

“智能和绿色,是轨道交通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如是说。

如何更智能?

“复兴号”动车组设置了2560个传感器,是典型的智能化产品;新一代碳纤维地铁车辆,可实现全自动驾驶,安装了智慧车窗、智能空调、自感知照明系统。

这还不够,刘友梅大胆提出愿景:“未来,我们要有没有轮子、铁轨的轨道交通,这就是智轨交通。”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执行董事徐宗祥表示,中车株机要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植入到轨道交通装备里去,使轨道交通装备向着智能和便捷的方向发展。

智慧城轨大势所趋,依靠城轨云建设,“一张脸出行”也不再是梦想。国内外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城轨运营的方方面面,包括人员流、列车流程、维修流程,都需要信息化的技术来提升效率,将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与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相结合,将成为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何更绿色?

中车株机的轨道交通产品已经全部实现零排放,为机车的绿色发展指引了方向。

康明斯公司集团副总裁曹思德预测,电气化的新能源解决方案和储能技术,包括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的应用,都是铁路的发展方向,柴油机技术也可以更清洁、更高效。

作为湖南智能“智”造的闪亮名片,磁浮的发展举世瞩目。

没有挡风玻璃、无人驾驶、使用地面为列车供电……中国中车首席技术专家、中车株机公司副总工程师杨颖这样展望“磁浮3.0”的发展。

2016年5月,我国首条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示范线,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线——长沙磁浮快线正式试运营,这是磁浮1.0版;2018年6月,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浮2.0版列车下线,设计时速提高至160公里。

未来不但要发展中低速磁浮,而且还要发展快速磁浮、高速磁浮。时速200公里的“磁浮3.0”,即快速磁浮车很快将研制出来。中国轨道交通又将给世界以新的惊喜!

相关专题:2019中国轨道交通博览会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