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奋斗七十载 史忆新湖南|1977年·高考:改变个人 改变国家

2019-09-28 12:52:58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字体:【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当年湖南高考语文作文题是:《心中有话向党说》。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当年湖南高考语文作文题是:《心中有话向党说》。

柳礼泉,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也是77届大学生中的一员。

42年时间并未冲淡柳礼泉对高考的记忆,8月2日,在放满了各种书籍的办公室里,他跟记者慢慢述说当年。柳礼泉出生在衡山县一个偏僻山村,1966年,他和同学参加“大串联”一起步行到了长沙,“那时候长沙还没有修建湘江大桥。站在东岸,一位老师指着对岸说,那边是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学院。”读大学的种子从此在他心里埋下,顽强生长。

(柳礼泉的高考准考证)

文革十年浩劫,柳礼泉从未忘记读书。1972年12月他入伍当兵,1977年3月转业回乡,4月任大队党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后又抽调到县红旗水电站工程部工作,“我踏实肯干,努力做好每一件工作,就是希望组织上看到我,推荐我上大学。”

当年10月21日,有听广播习惯的柳礼泉听到了一条喜出望外的消息:高考要恢复了。中学时代,柳礼泉理科很好,可整整五年没上课,数学公式都看不明白了。中学时代的语文老师刘文新建议他报文科。“因为我在部队从事文字工作,毛泽东的文章我能背100多篇,还是有一定基础。”

11月上旬,高考报名开始。因为电站工作繁忙,柳礼泉连下山报名的时间都没有。“刘老师走了20多里山路到工地上为我们考生报名。当时我身上没钱,还是刘老师垫付的5角钱报名费。关爱学生的刘老师真是我们的贵人。”

(湖南大学的新生注意事项,时隔多年,柳礼泉一直将它保存完好)

11月中旬,柳礼泉拿到了准考证,但是手头上没有一本复习资料。“我还用一句时髦语安慰自己:‘一颗红心两种准备。’”12月7日,柳礼泉终于向电站请到了假,这时距离高考还有9天时间。但他仍然没有资料,只能请教数学的伏池让老师指点解题方法,刘老师指点作文写作方法。历史和地理则完全没有时间去复习了。12月17日,柳礼泉和上千名考生一起走进岭坡中学考场。考完出来,他心里也没底。“一些朋友过来安慰:‘没事,明年再考。’我只能报以苦笑。”

1978年1月中旬,他收到了参加政审和体检的通知。2月初,他在工地上接到消息:舅舅打来电话讲“家有喜事,尽快回去”。当天他匆忙赶到公社所在的镇上,“几乎每个认识的人都向我表示祝贺。我心里隐约感觉到是考上了。等我找到舅舅拿到通知书信封时,纸都皱了,因为舅舅拿着信封在街上一个一个给人看。”

(入学时收到的书籍费通知单)

录取通知书上的字,柳礼泉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录取你到湖南大学政治专业学习,学制四年”。报到时间是当年3月1日-15日,新生入学注意事项共七项:第一项要带的是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一至五卷。转组织关系和带生活用品都排在后面。最后一项是提醒学生:赴校途中提高警惕,注意安全。

“我的学号是776370,因为家境贫寒,被评定享受甲等人民助学金,每月18元,其中14元吃饭,剩下的4元全用来买书看。”柳礼泉说,“回想这40多年,高考不仅改变我的个人命运,我家族命运,更是改变了我们国家命运。”

在中国有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常被社会和媒体提及:老三届大学生。其中又以1977级大学生(恢复高考首届大学生)为最。1977年冬天,中国570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当年全国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这个群体中产生了许多学术界泰斗、科技界翘楚、政界要人、文艺名流、商业巨擘等杰出人才。恢复高考不仅是许多人命运的转折点,而且成为一个国家与时代的拐点,中国社会从此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委网信办指导 新湖南客户端出品

记者 胡泽汇 实习生 贺文静 王会仙 视觉 陈青青 周林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