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奋斗七十载 史忆新湖南丨1965·赤脚医生:在田垄上“济世”的温暖回忆

2019-09-16 06:37:59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字体:【  
1965年9月18日,湖南省体育馆。这里正在举行一个特别的动员会。毛主席发出的“六二六”指示,让现场100多名湖南医疗工作者心潮澎湃。他们都是从各级医院抽调出来,在会后随即奔赴农村开展巡回医疗。这批医疗队伍,便是湖南最早的“赤脚医生”。

“应该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1965年9月18日,湖南省体育馆。这里正在举行一个特别的动员会。毛主席发出的“六二六”指示,让现场100多名湖南医疗工作者心潮澎湃。

他们都是从各级医院抽调出来,在会后随即奔赴农村开展巡回医疗。这批医疗队伍,便是湖南最早的“赤脚医生”。

“千家万户留脚印,药箱伴着泥土香”,是那个时代农村人对他们最温馨的回忆。

时间追溯到1965年6月26日 ,毛泽东对时任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发怒了。

钱信忠在例行工作汇报中讲到中国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全国140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70%在大城市,20%在县城,只有10%在农村。毛泽东听了很不满,讲了这样的意见: "应该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培养一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由他们来为农村看病服务。”这就是“六二六”指示,由此推动了”赤脚医生“的诞生。

卫生部逐步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重点放到农村。湖南也在指示发出后几个多月里,陆续从各级医疗机构抽调了五千多人下乡行医。

△赤脚医生挑着医疗器械到村民家做手术

乡村医生出现在湖南农村各个角落。他们的到来如春风吹遍乡村,降下甘霖。

“一块五毛钱,我们就帮一位当地农妇做了手术。二十多年的积患被治好,病人和家属感动得不知所措。”2019年7月24日,距抽调到常德县当“赤脚医生”已过去54年,但省妇幼前副院长吴冬兰向记者说起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乡村医生在农村被广受尊敬,被需要。由之而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守护着村民的健康。

没有规范的医疗场所,他们就用被单围住家宅,用中医药材烟熏消毒,把厨房改成手术室;半夜被敲响房门求医,他们爬起来拿上手电筒,踏着漆黑崎岖的山路赶往病人家;缺少医用药材,他们或翻山越岭采集草药,或在卫生所旁种植药材。

这些场景,发生在湖南农村的各个角落。一批又一批的医疗队伍来到乡村,但这仍远远无法满足农村巨大的医疗需求缺口。

1968年9月,毛泽东看到上海文汇报刊载的《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后批示“赤脚医生就是好”,乡村医生队伍迅速壮大。

此后,湖南加大培训力量,不仅有巡回医疗工作队,同时培养许多当地农村青年成为“赤脚医生”。到1975年底,湖南1千多个农村人民公社基本上都建立起了卫生院,培养1~3名赤脚医生。20世纪70年代,全国赤脚医生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500多万,其中医生180万,卫生员350万,接生员70万。

20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合作医疗制度瓦解。因为无法通过行医换取工分以及基本的生活资料,赤脚医生逐渐消失。他们或转业,或进入当地医疗机构任职。

△周旁溪在赤脚医生时代所使用的医疗箱

“那时候,我们全心全意为村民看病,而村民也会在生活中帮助我们。当年我在农村的老房子就是村民帮忙搭建起来的。”70岁的周旁溪向记者说起往事时,仍感慨不已。他曾在长沙县开慧镇当“赤脚医生”多年,乡村医疗改制后,他在乡镇管理的卫生院工作至今。

“赤脚医生”,这个年久却仍能嗅到泥土香的称呼。悬壶济世,他们终在人们回忆中留下永远的温暖。

赤脚医生解救了当时农村缺医少药的燃眉之急。在湖南,赤脚医生不仅在农村传播了医疗卫生知识,还有效地控制了疟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在内的多种疾病的肆虐。

赤脚医生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发展而消失,但赤脚医生时期农村的医疗卫生制度为后世提供了借鉴。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开始试点。2013底,湖南省参合人口数达4728万,参合率为98.98%。到2018年,湖南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100%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覆盖范围。

湖南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指导 新湖南客户端出品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姚帅 视频 周林熙 视觉 陈青青 实习生 彭璇 周阳洋 文雨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