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5月3日下午。宁乡县花明楼镇炭子冲村的沙石村路上,一辆苏式嘎斯69吉普车颠簸前行。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凝视窗外,眉头紧锁。
回到阔别40年的家乡,看到的不是绿水青山,而是荒山秃岭,这让他愁上心头。
为了不打扰村民,刘少奇不允许大家声张,并拒绝了省委安排的招待所,低调回到了炭子冲的简陋旧居,在此度过了七个不同寻常的昼夜。
“少奇同志在炭子冲待了7天,跟我伢老子(父亲)打港(聊天)就有三回。”8月6日,炭子冲常山村,讲起当年少奇同志回故乡的情景,85岁的李德章依旧激动满满。
李德章的父亲李桂生,是刘少奇儿时的玩伴。彼时,刘少奇回湖南已有月余,在东湖塘公社、广福公社天华大队等多地进行调查考研。但他发现,自己收到的材料、听到的汇报跟实际情况大相径庭。不少干部与社员都是“饿着肚子装温饱,睁着眼睛说瞎话”,浮夸瞒报问题严重。他想从童年伙伴这里,听到一些真话。
李德章回忆说,那天晚上,父亲被一辆车接走了,没想到竟然是少奇同志找他聊天,问他老百姓和公社情况,对恢复生产有什么看法。
“我伢老子回来激动得睡不着觉,还问我对恢复生产的想法。我的一些想法,他后来也和主席讲了。”当年二十多岁的李德章在公共食堂当事务长,深知其弊端。他和父亲说,“坐大船、躺懒匠”的思想不行。人多要分家、树大要开花,公共食堂不能再搞下去了。
事实证明,他的“放牛倌”父亲不仅讲了真话,甚至还“胆大妄言”。在安湖塘,望着一汪碧水,刘少奇与李桂生聊童年趣事:“李七阿公(李桂生),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在塘里洗冷水澡吗?……去年旱灾,安湖塘的水全干了吧?”李桂生猛着胆子说,“去年粮食减产,旱灾有影响,但要我讲直话,天灾只三分,七分属人祸。搞‘五风’硬是搞错了。”
这敢于犯颜直谏的话,像晴天霹雳,震动了刘少奇。回北京后的七千人会议中,他提出了“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著名论断。
在炭子冲期间,刘少奇先后到当地妇产院、安湖塘食堂、罗家塘食堂、柘木村食堂进行实地调查。在安湖塘食堂,有农民在吃着磨成粉的树皮,看到眼前这幕,刘少奇同志留下了眼泪。他万万没想到农民们在食堂温饱都解决不了,竟然到了要吃树皮的地步。
为深入了解实情,刘少奇又把一些群众请到屋里开座谈会。他摘下帽子,对着乡亲们鞠了一躬,道歉说:“对不起大家,大家饿肚子,我有责任,工作没做好。”在刘少奇如此真诚的态度下,群众纷纷掏心窝子讲起了真话。
从4月1日至5月15日,刘少奇先后在长沙、宁乡蹲点调査44天。调查期间,他提出“不办公共食堂还是社会主义”,调查结束后不到一个月,炭子冲等地的食堂纷纷解散。李德章感慨地说,乡里乡亲都说,搭帮(多亏)少奇同志,农民吃饭情况才逐渐好转。
后来,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炭子冲村民捎去了希望少奇再回家乡看看的请求。但这一愿望,刘少奇没能满足他们。1961年的回乡调查,是刘少奇参加革命之后第一次回家乡,也是最后一次。
刘少奇在湖南农村总共调查了44天,其中33天吃住在农村生产队。召开了20多个座谈会,走访了11个生产队,找各级干部、社员群众个别谈话,写下数万字的调查笔记。
此次调查,为党和国家制定重大决策,调整农村政策中有关农民生产、生活问题提供了直接依据。
湖南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指导 新湖南客户端出品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秦慧英 视频 周林熙 视觉 陈青青 实习生 邹玉瑛 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