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胡宇芬 周月桂
随着对创新的认识不断深化,湖南对创新的追逐日渐白热化,创新型省份建设正快马加鞭。
创新,最大的资源是人才。70年来湖南科技人才不仅在数量上增长了40多倍,到2018年总数达到179万人,而且高层次科技人才增长迅速,数量居中部前列。
袁隆平、黄伯云等一批享誉中外的科学家长期工作在湖南,三湘院士总数达82人,长期在湘工作外国专家1367人。近两年来,长株潭三市更是按下了快进键,共引进70余个省外院士创新团队、1100多名高层次专家来湘创新创业,55名湖湘青年英才先后入选国家千人、万人等“国家队”。
科研平台是人才施展拳脚的重要阵地。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省仅有3家科研型机构。到2018年,已经形成了以18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国家级临床医学中心为龙头,覆盖重点产业和重大民生领域、多学科、多层次的科研平台服务体系。
创新,真金白银的投入是保障。2018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近700亿元。研发经费投入的主体从政府为主扩展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近5年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55个、战略性新兴领域科技攻关与产业化项目256个,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脱颖而出,很多成了湖南名片甚至中国名片。
超高产杂交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列车等标志性创新成果领跑世界;C/C航空制动材料打破了发达国家在该技术上对我国的封锁;建成了国内首条8英寸IGBT生产线;研制出“海牛”深海钻机、大倾角离子注入机、永磁同步牵引电机、大容量石墨烯电容等尖端产品;在全国率先研发出体外授精和胚胎移植技术、治疗丙型肝炎的中药新药;培育出三倍体鲫、三倍体鲤、“双低”油菜、优质油茶、杂交辣椒等生物新品种。
湖南成了获奖大户,近10年来获得国家科技大奖约200项。
统计数据显示,全省科技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名第12位,科技进步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8%。
以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家国家级高新区为主建设的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湖南的创新高峰,获批4年多来取得了长足发展。2018年自创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00亿元,占全省的近3成。今年上半年,预计自创区技工贸总收入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均同比增长10%。
更加可喜的是,随着一项项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创新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释放出的能量不断累积,湖南高质量发展的态势逐步显现。
进入新世纪以来,湖南省技术市场总体发展水平居全国中等偏上水平。近年来,出台《湖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深化科技成果“三权”改革,搭建潇湘科技要素市场等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2018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81.7亿元。今年力争实现全年技术交易额增长50%以上,突破400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是反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经过多年快速增长后保持稳步增长,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809.7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比规模工业增速快3.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