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8月10日—14日,湖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长沙胜利召开。
此次会议听取了省人民政府关于1953年以来的施政工作报告,讨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作出了拥护宪法草案的决议,选举林伯渠、蔡畅等50人为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这正如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在开幕词中指出的那样,“这是全省人民第一次正式行使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这是全省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跨进一个更加完备、更加巩固阶段的标志,也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7月下旬的一个上午,湘潭市宝塔中路一家属院里绿荫如盖。
95岁的张耀民在院中散步,步伐稳健。
“第一次出席省人民代表大会,还是坐公交车去的,那会的公共汽车是烧煤的,还老抛锚。”7月25日,记者在湘潭市采访时,离休干部张耀民在家中谈起第一次参加代表大会的情形,仿佛历历在目。张耀民是湖南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资料显示, 1954年4月,湖南全省15624个城乡基层政权单位,胜利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次普选,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乡、镇人大代表32万余人,普遍建立了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在此基础上,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间接选举产生县、市人大代表26676人,又由县、市人民代表大会间接选举产生省人大代表552人。这次破天荒的普选,极大地激发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热情。这一次会议也意味着湖南民主法制建设全新启航。
张耀民当时的职务是湘潭市市长,他告诉记者,当时湘潭代表团一共有14名省人大代表,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干部,也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民主人士等。出席代表大会,代表们并没有专车,而是统一乘坐公共汽车前往。一路上,代表们兴致高昂,谈的全是今后如何把湘潭建设得更好的话题。
在张耀民的记忆里,当时的人大会议特别俭朴。当时的长沙,没有什么酒店,代表们都是住在民用宾馆里。“当时条件非常艰苦,代表们都是零零散散自己找房子住,大概是四五个人一间房。”他说,开完会吃饭,“那时候可没有什么工作餐哦,吃饭还得凭粮票才能吃得到。”
作为湘潭市市长的张耀民,在省人大会上提交了建设湘潭市一大桥的建议,很快得到了答复。“那是在湘江上建立的第一座大桥,算起来,比长沙的湘江大桥还要早一两年呢。”
1959年11月2日,经过中央的批复和层层规划论证,湘潭大桥正式破土动工。
作为人大代表,张耀民时刻不忘他的使命,“建这个桥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所以当时我们的规划特别详细,虽然那时候还没有电话、电线跟煤气管道这些高科技东西,但我们都有预留管道,这不,后来都用上了。”
在基层普选和县、市选举完成的基础上,召开了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从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重要制度载体。
从湖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至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湖南省已经走过了60年的历史。这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坚持与发展、加强与改善、巩固与创新的历史。
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委网信办指导 新湖南客户端出品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朱玉文 视频 周林熙 视觉 陈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