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 大地印记丨湘黔铁路:60万民兵大会战

2019-08-27 07:01:2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邓晶琎 邹靖方] [编辑:欧小雷]
字体:【

从1935年计划修建,到1972年全线贯通,湘黔铁路历经了战火烽烟、经济困难、全民奋战的三次大规模建设。它是湖南铁路建设史上耗时最长、工程任务最为艰巨、投入人力最多的一项重大工程,对连通我国东西交通、开发大湘西乃至我国大西南,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湘黔铁路已“升级”为沪昆铁路,依然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本报今天推出《壮丽七十年 奋进新时代 岁月留痕·大地印记——湖南标志性工程巡礼》之《湘黔铁路:60万民兵大会战》。

湘黔铁路:60万民兵大会战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邓晶琎 邹靖方

在湖南的铁路版图中,有一条横线,东起株洲,跨过湘资沅水,穿越雪峰山脉,在怀化三过㵲水进入贵州。

8月8日,航拍怀化火车站。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傅聪 摄

这条全长902公里、在湖南境内蜿蜒550.7公里的铁路“大动脉”,就是湘黔铁路。

从1935年计划修建,到1972年全线贯通,湘黔铁路历经了战火烽烟、经济困难、全民奋战的三次大规模建设。它是湖南铁路建设史上耗时最长、工程任务最为艰巨、投入人力最多的一项重大工程,对连通我国东西交通、开发大湘西乃至我国大西南,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湘黔方向,高铁有了,湘黔铁路也“升级”为沪昆铁路,但它依然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共产党人才能办成的工程奇迹”—— 历经三次大规模修建

“火车拖来的城市”怀化,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还只是一个名叫“榆树湾”的小镇。

“一条老街木板楼,烧一袋烟走通头,三个人吵架满城听得见,三千多居民散住在山窝间。”这是沈从文笔下的榆树湾。

崇山峻岭间,交通不往来。当地人民一直盼望着有一条铁路同外界连通。

据《湖南省志·铁路志·湘黔线》记载,早在1935年,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就决定在株洲至贵州间修筑湘黔铁路,打通前往大西南的战略通道。

1971年1月11日,参加湘黔铁路建设的新化分指衡阳六团四连的民兵在新化车站工地凿石移山。(资料图片)刘理勋 摄

1937年,湘黔铁路开建。随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湘黔铁路建建停停。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湘黔铁路仅株洲至湘潭不足20公里的铁路通车。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决定恢复修建湘黔铁路。然而,受1959年至1961年3年经济困难时期影响,湘黔铁路的建设再次受阻。1961年,湘黔铁路株洲至娄底金竹山段194.8公里通车,而金竹山至贵州段则全线停工。

直至1964年6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作出了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湘黔铁路的续建再次提上日程。

“三线”,即沿边沿海的前线地区为一线,中部为二线,西部为三线。三线建设的目的是在纵深的大西南大西北地区,建立一个比较完备的后方工业体系。

毛主席对三线交通建设十分重视,他曾风趣地说:你们不搞,我就骑着驴子去那里;没有钱,拿我的稿费去搞。

1970年,当时的国家建委将湘黔铁路与枝柳(湖北枝城至广西柳州)铁路合并成一个总工程项目,决定在怀化成立总指挥部。湘桂黔三省各自成立指挥部,负责本省区铁路建设。

当年8月25日,时任省委第一书记兼省革委会主任、省湘黔和枝柳铁路建设指挥部(以下简称“省指挥部”)指挥长华国锋下达全省总动员令,号召全省各界加入到两路(湘黔和枝柳铁路)建设中来。湘黔铁路由此开启了第三次大规模建设。

“榆树湾镇一下涌入了10万人。”今年90岁的怀化市原市长贺高厅,8月中旬在怀化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数家珍般地讲述两路建设。

“两路的交会点和工程指挥中心就设在了榆树湾镇,‘三线民兵’多数首先在这里会合,然后有组织地被派往各工程段。”贺高厅曾任职溆浦县副县长、黔阳县(现洪江市)县长,熟悉湘西地区的风土民情,被任命为省指挥部工程组组长。

贺高厅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近8年,见证了这两条铁路“大动脉”的相继建成。

“这是只有我们共产党人才能办成的工程奇迹。”翻阅那些泛黄的照片,贺高厅的眼眶湿润了。

愚公移山,全民办铁路—— 60万大军长途跋涉

第三次修建湘黔铁路,从发出动员令到全线贯通,仅用了两年多时间。

铁路建设土石方量多、运输量大,劳动力从哪来?

“这是湖南人民的一件大事和喜事,全民办铁路!”贺高厅介绍,湖南采取了专业铁路施工人员和普通群众自发报名相结合的办法,充实建设队伍。

1970年8月底,两路建设的喜讯,像一股强劲的东风,吹遍了三湘大地。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厂矿,大家争先恐后、踊跃报名,请战书、决心书像雪花一样飞到各级组织。

8月下旬,湘黔铁路建设民兵刘庆明、曾庆云、李宗雄(从左至右)在长沙聚首,翻看当年的老照片。邓晶琎 摄

湘黔铁路沿线的各族人民更是喜出望外。他们盼望家门口通铁路,盼了多少年,终于要变成现实了!

“公社一声喊,大家一呼百应。”湖南日报社高级编辑谢石,彼时年仅21岁,他家所在的新邵县坪上公社1500个名额,报名一下子就满了。

“修三线铁路,是毛主席亲自部署的任务,是无比光荣的大事,大家都想上,没有谁需要做思想工作!”8月底,谢石向记者讲述当年报名的场景,仍激动不已。

“有的一家四口,争着要上工地。可一个生产队只有一个指标,到底谁去?公社只好再增加名额,批准一家人都能上,他们高兴得跳了起来。”

动员令发出短短1个月,全省报名人数超过了计划人数的16倍多。最小的还未成年,年长的逾60岁。

到1970年9月底,全省近百万人的两路建设大军,按部队建制,共编200个团。其中,参加湘黔铁路建设的人数超过了60万。

“我们的称号是铁路建设民兵,群众称呼我们为不穿军装的解放军!”谢石自豪地说。

逾60万的民兵,怎么去建设现场?

“走路去!”

1970年10月1日国庆当天,广大铁路民兵像当年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一样,肩挑行李工具,跋山涉水,从四面八方奔赴各自“战场”。

“我被分配到的连队在芷江,要走300多公里,头两天从新邵走到隆回还能坚持,到第5天翻过海拔1900多米的雪峰山,两条腿就开始打摆子。”谢石当时担任随队医生,随时还要照料队员,因为“不能让一人掉队”。

数百里行军路,身体累,心里却暖洋洋。“每到一个镇,沿线彩旗飘飘,老百姓见到我们就像见到亲人一样高兴。”

当地群众把最舒适的床腾给民兵住,凌晨三四点就起来为赶路的民兵做早餐。

“这片最真实最无私的情意,是一辈子都值得珍藏的记忆。”谢石拿出一本相册,细细品味着每一张老照片。

经过十天十晚长途跋涉,谢石和邵阳其他民兵,一个不落地按时到达芷江县城的垅坪公社天后宫村驻扎。

1970年10月中旬,60万建设大军在湘黔沿线摆开了“战场”。随处可见“愚公移山”“军民一条心”等标语,大家的欢歌笑语、打岩放炮轰隆声、指挥部喇叭广播,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动地的凯歌。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手挖肩挑修路基

挖方填土筑路基,是铁路基础工程。由于湘黔铁路湖南段沿线谷深坡陡,施工机械用不上,修筑路基主要靠民兵手挖肩挑。

当年31岁的曾庆云,从长沙岳麓公社老家来到了辰溪县火马冲镇寺前公社。他向记者讲述了一段难忘的经历。

有一段路基要修在辰溪山区的一条水渠上,填土方前需先清理水渠。没有工具怎么办?曾庆云和队里其他民兵,跳入齐腰深的水渠里,用脸盆、水桶往外舀水。

“那是1970年的冬天,水冷得很。”可民兵们在水里一站就是一天。队里有几名年轻女民兵,她们也和男民兵一样,毫无顾虑地跳入冰水中一起奋战。

“有位女民兵身体受影响,停了好几个月的例假。”曾庆云感慨道,记忆中那些笑容灿烂的姑娘们,在建设工地上同样承担起挖土方、打石夯、爆破等繁重的劳动。

湘黔铁路依靠人工挑土,全线共完成了1.16亿立方米路基土石方施工。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于1963年发表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词,成为湘黔铁路建设中激励建设者奋勇拼搏的进行曲。

雪峰山隧道是湘黔铁路最大的“拦路虎”。省指挥部把任务交给了韶山独立民兵营和铁二局。

施工条件差,就用土办法;没有风钻打炮眼,就用钢钎打;没有抽水机抽水,就用水桶挑;没有矿车出碴,就用簸箕装……

建设者们以“修路炼人”的精神克服了一切困难,仅用了半年时间,终于在1971年4月打通了2500多米长的雪峰山隧道。

在湘黔铁路建设中,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层出不穷。

1971年6月,辰溪遭遇强降水,一户老百姓家中的生产木料被冲入双溪河水中。长沙民兵刘少林见状,跳入河中抢救,却再也没有上岸,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据省指挥部统计,在两路建设中,湖南民兵同铁二局、铁四局、铁五局、大桥工程局等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奋战,共有795人牺牲、1890人负伤致残。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小村庄摇身变新城

1972年10月13日,历时37年、经历三次大规模修建的湘黔铁路,全线接轨贯通。

1973年7月1日,湘黔铁路湖南段交付运营。

1975年1月1日,湘黔铁路全线正式通车……

这一条条清晰的时间轴,已深深烙入了刘兴龙的脑海。

8月中旬,怀化市鹤城区桥头村,72岁的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怀化工务段退休职工刘兴龙向记者讲述,“我从邵阳来到怀化修湘黔铁路,直到这条铁路建成通车,再也没离开过铁路战线。”

当年,和刘兴龙一样,邵阳民兵有共20万人入驻怀化,成为支援湘黔铁路建设人数最多的地区。

1978年,枝柳铁路建成,与湘黔铁路在榆树湾交汇。至此,百万大军参加的两路建设大会战胜利收官。

近半个世纪前的小村庄榆树湾,因为火车,摇身一变成为一座生机勃勃的新城怀化,也留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财富。

湘黔铁路,在怀化与枝柳铁路相交,在株洲与京广、浙赣铁路相接,打通了一条西南地区通往东部沿海地区的主干道,并缩短了云、贵、川三省到中南、华南和华东地区的距离。这对改善湖南交通状况,促进全省、尤其是湘中和湘西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增强国防战备实力,都具有长久的深远意义。

此后,湘黔铁路修了复线,经历了电气化改造,并在第六次铁路大提速中被合并入沪昆铁路,如今依然是西南地区前往长三角地区的客货运重要通道。

当21世纪飞驰的高铁,载着日新月异的怀化继续向前飞奔,当年参与铁路建设的民兵已头发花白。

8月底的一天,长沙岳麓山下,80岁的曾庆云找到了当年的老战友李宗雄、刘庆明,商量着明年参建湘黔铁路50周年,要举办一次战友聚会。

谢石则和一家老小回到了新邵老家,他教孙儿认识自己当年用过的簸箕,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亲历者说

我为湘黔铁路写诗

讲述人:刘庆明,原长沙市第二运输公司退休职工、湘黔铁路辰溪县火马冲镇寺前公社驻地民兵

我今年71岁,曾经参加过湘黔铁路、湘江大桥(现橘子洲大桥)的建设。1970年9月,我才22岁,听闻要修建湘黔铁路,马上就到当时的岳麓公社黄鹤大队报了名。因为毛主席曾说“三线建设要抓紧”,所以我也要上前线为祖国作贡献,“备战备荒为人民”嘛。

我们岳麓公社300多名民兵,来到怀化辰溪,在那里以“三九严寒何所惧,炎天酷暑只等闲”的大无畏精神,挖洞基、填土方,达到了修路炼人的目的。1971年8月,离开辰溪时,我们和当地百姓依依不舍。当时我忍住了没哭,却在回程的路上默默流泪。我想,如果党的事业需要的话,我愿意在这里还干上五年八年的!

修路前后,我写了几首诗,把对三线建设的情感全写在了里面。

赴三线建设前:

“胸怀大志离湘江,置身千军万马间。只为路通山欢笑,男儿无处不家乡。”

初到三线工地见闻:

“昔闻湘西地,崎岖不易行。山从天顶挂,云似脚底生。寂听虫鸟唱,流水只听声。朝须防猛兽,夕防蛇伤身。”

离湘西前:

“即将回长心难平,驻此倏忽十月零。雄兵挥戈争日月,风餐露宿建铁龙。今朝已是车轮疾,慰藉吾等铁建兵。大志满怀无止境,承前启后步不停。”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邓晶琎 整理)

■链接

湖南现代主要铁路发展历程

1.京广铁路:1957年4月,汉口至衡阳段铁路启动复线改造;同年11月,原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正式合并为京广铁路。1970年10月,京广铁路汉口至衡阳段完成复线改造。1978年9月,京广铁路衡阳至广州段重启复线改造,历经停建、缓建至1987年末基本完工。

2.沪昆铁路:1961年,湘黔铁路株洲至娄底金竹山段194.8公里通车;1972年10月13日,湘黔铁路全线接轨贯通;1973年7月1日,湘黔铁路湖南段交付运营;1975年1月1日,湘黔铁路全线正式运营。2006年12月31日,在第六次铁路大提速中,湘黔铁路与沪杭铁路、浙赣铁路、贵昆铁路合并为沪昆铁路。

3.湘桂铁路:该铁路旧线修建于1937至1939年、1950至1955年。2013年12月,该铁路的新线湘桂铁路快线(即衡柳高铁)建成通车。

4.焦柳铁路:焦枝铁路1970年建成通车。枝柳铁路1978年建成通车。1987年12月31日,焦枝铁路与枝柳铁路合并成焦柳铁路。

5.京广高铁:2009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武广段开通运营。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开通,湖南首次高铁直达香港。

6.沪昆高铁:2014年9月16日,沪昆高铁南昌至长沙段开通。同年12月16日,沪昆高铁长沙至新晃段开通,标志着沪昆高铁湖南段全线贯通。

7.怀邵衡铁路:2014年6月30日开工,2018年12月26日起正式载客运营。

8.长株潭城际铁路:2010年6月30日动工建设。2016年12月26日,长沙站以南段竣工运营。2017年12月26日,长沙站以西段建成通车,标志着全线建成通车。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邹靖方 整理)

相关专题:“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岁月留痕 大地印记——湖南标志性工程巡礼

今日热点
焦点图